中国的外交黑话,你懂多少?
▲王之藐视
今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敦促韩方悬崖勒马、中止部署,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王毅正面回应“萨德”问题
很多人如今都知道我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经常会说诸如“强烈抗议”、“严重关注”、“取得了积极进展”之类的外交辞令。也由此外交部发言人曾获得过复读机的外号,也有人说“外交辞令”被称为"没有错误的废话" 。那么你真的知道这些外交辞令背后的意思吗?那么悬崖勒马中国说过几次?
表达态度类
1. 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我们朋友间碰了一下;
2. 我们赞赏——同意其中一部分;
3. 我们尊重——不是很同意,但不想提意见;
4. 我们持保留态度——不同意,看发展;
5. 双方坦率交谈——说了很多,但谈不拢;
6. 双方交换了意见——各说各的,没有达成协议;
7. 双方充分交换了意见——我们吵了一通,没摔杯子;
8. 双方增进了了解——我们承认分歧很大,但克制了;
9. 会谈是有益的——我们能坐下来谈,下次还可以坐坐;
10. 遗憾——很不满,但无可奈何;
11. 不愉快——我们吵得很厉害,摔杯子了;
12. 表示极大的愤慨——暂时拿你没辙,再想别的招;
13. 严重关切——我们可能要出手哦;
14. 不要惹是生非——你们别挑衅哦,我会拔刀子的;
15. 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已经拔出刀子了;
16. 保留做出进一步反应的权利——我们会报复,刀子还是毒药看着办;
17. 我们将重新考虑这一问题的立场——我们的友善走到了尽头;
18. 拭目以待——最后的警告,别乱动了;
19. 请于 X 月 X 日前予以答复—— X 月 X 日后发生什么就不一定了;
20. 由此引起的后果将由 XXX 负责——我们准备撸袖子;
21. 这是我们万万不能容忍的——我们撸好袖子了;
22. 这是不友好的行动——我们的手上的关节按得叭叭响了;
23. 悬崖勒马——你们真的想被XX吗?
24.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要动手了;
25. 勿谓言之不预也——你们准备棺材吧。
以上都是官方媒体出现过的外交词汇。最近一些年头, 14 条以后的措辞用的很少,18 和 19 几乎不用,其中 18 被看作最后警告,基本用到 19 就是大杀器了,自从中国开始韬光养晦、发展经济之后就没怎么用过了。
其中第23条悬崖勒马,上一次使用实在2012年中日钓鱼岛事件,外交部称:希望日方不要一错再错,应悬崖勒马。今天在外交部长王毅就中韩关系中再一次提到了,可见此事的重要性。
而最后两条“是可忍孰不可忍”和“勿谓言之不预也”就是中国的“出师表”了。在历史中我国政府一共使用过两次:一次是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第二次是1978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
人民日报分别于 1962 年 9 月 22 日发表的社论《是可忍,孰不可忍》,和 1978 年 12 月 25 日的《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两篇社论,里面都提到了“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对象是印度和越南,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以《是可忍,孰不可忍》做标题,“勿谓言之不预也”做结尾。去年 7 月,针对南海仲裁案,中国祭出一条“中国人民不怕事、不信邪”也算够有态度的放话了。
意味深长类
还有一些外交辞令,没有明显的态度,但是可以听出弦外之音:
搁置争议——谁的羊儿先别谈了,聊聊羊毛怎么分;
自古以来——这绵羊是我的没商量,顶多可以给点羊毛;
不针对有关国家——我说的就是你这个傻逼;
关于 XX 问题,建议你向 XX 了解——就不告诉你,就不告诉你!
我不回答假设性问题——这事儿能跟你说吗?!
我们对此不做评论——关我屁事儿,其实我有想法?
总结的来说中国汉语博大精深,每一句话都是有内涵的,单单是我国外交部的这些外交辞令,没有对照我真心都听不懂,若是以后遇见老外国人自称“中国通”,我就会说:你分得清公交车站牌上的北京西站南广场东是哪个方向吗?
本文仅供娱乐,请勿当真!
原文来源:见山博物
商务合作请联系QQ:290141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