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精彩的清代彩瓷,一部分是来自本纳德夫妇的捐赠,反应出老一辈收藏家们的审美趣味与严谨的入藏思维。
这件涅白地彩绘水盂,盈盈在握,鲜嫩的彩在雪白的料地上,映衬得更加娇美。每一瓣粉色的花瓣都精心渲染,富有立体感。叶子没有分阴阳向背,但是叶尖用黄色高调渲染了一下,生动之极。
黑地彩绘瓷是雍正独有的一个罕贵品种 精巧的画工与细心的赋染 映衬在黑地上 充分体现出一种皇家的贵族艺术气息。
盘子常见,但碗极其罕见,那个瓶子应该是孤品。
雍正帝似乎对黑地彩绘的形式情有独钟,品味独特,铜胎画珐琅上也有这种手法。
这个笔筒是御制瓷的典型,一丝不苟的工艺品质和平和高雅含蓄的艺术风格,但总是透着雍容华贵的气质。
这个杯子看起来不起眼 但是细看 艺术成就很高,蓝竹子真是神来之笔。
这件葵口豆彩盘,从疏朗大方的构图和款字风格看,应该是雍正早期的,最特殊的地方是文饰.这种文饰在其他雍正器物上没有出现过,但在康熙晚期的一种官窑碗上出现过,说明了景德镇官窑在艺术传承上的紧密关系.
哪位网友知道那件康熙碗?
台北故宫出版的那本洋彩粉彩的图录,正式厘定清楚了粉彩与洋彩的定义与区别,如果还弄不清楚,看看这个美得令人无言的瓶子就明白了.
高度格式化了的祥花瑞草,尤其是开光的卷草边框,带有明显的罗可可风格,胭脂紫地子上轧出精细无比的凤尾草,都是洋彩的主要特点.
这个胆瓶也是典型的洋彩,在文饰上比前一件简化了许多,但是格式化了宝相花有点单薄,仍然是西洋味,蓝料地上也轧凤尾草.
这种卧足碗道光最多,雍正的几乎没有,最近拍卖会上出现过一次,没仔细看.
看看雍正的,是这个样子.很难得一见.
这个灯笼瓶是粉彩的一等品,无可挑剔,皴染的手法与绢画一样,把山林的秋天干爽晴朗的感觉充分表现了出来,富有浓郁的文人气息.
这个轻巧珍贵的杯子,是胭脂紫地梅花杯,应该是珐琅彩,品位高雅,在故宫的藏品中,只有碎片拼凑起来的残件.
正式的珐琅彩.这是彩瓷至尊.无话可说.
扩展阅读:
在我国制瓷历史长河中,彩瓷的出现,结束了漫长的“南青北白”的一统局面,瓷苑于是百花盛开,绚丽多姿。千百年来,彩瓷超卓而被世人公认者,举凡有三:元、早明、清初青花及釉里红分享釉下彩极品之殊荣;明成化斗彩矗一峰之巅;清三代珐琅彩绝唱一时。另外,各个历史时期各窑口的其他一些具有特色的彩瓷,也受到人们的赞誉。然而,还有一个独树一帜的彩瓷品种,却长期不公平地被淡漠遗忘,甚至几乎被湮没,这就是晚清至民国初年名噪遐迩的浅绛彩瓷器。
清代康雍乾盛世之后,处于全国制瓷中心地位的景德镇,瓷业生产开始滑坡,御窑的瓷器工艺水平也无更多创新,呈逐渐衰退趋势,至今人们谈到清代瓷器,总把“清三代”作为口头禅,虽然有失偏颇,但也并非毫无道理。到了道光咸丰时期,一批极富文化素养的绘瓷艺人,突破传统束缚,锐意创新,借鉴元代以黄公望为代表的山水写意中国画的风格,开历史先河把诗书画印紧密结合移植到瓷器之上。他们大胆运用水墨勾画轮廓并略加皴擦,以淡赭和水绿、草绿、淡蓝、淡紫等色彩渲染,兼工带写,所画瓷器的画面淡雅柔丽,素静空灵。由于这种技法在中国画的术语中被称作“浅绛”,所以瓷界把以这种技法绘制的瓷器称作浅绛彩瓷器。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 雅昌艺术网论坛 作者:梁晓新(古玩元素网长期推荐文章的专家老师),特此把这篇文章再次发布一遍,同行转载请声明!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hgudong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鉴定与古董买卖 请加微信:shgudong (给我们留言)
全国热线:4000897882
订阅古玩元素网,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