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大纵横
每日一案例,天天有新知。创始人王璞携千位咨询师随时恭候,与您零距离答疑解惑各种管理问题、疑惑与纠结,速来互动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大纵横

谁说外卖骑手只是过渡性工作?

北大纵横  · 公众号  ·  · 2025-02-07 07:58

正文

作者 | 青柳
来源 | 冰川思享号
2489字 阅读时间4 分钟

外卖骑手的工作已经越来越有建制化的趋势——它开始走向一种体系完整的“正规工作”。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外卖骑手已超1000万人。

1000万名骑手奔驰在路上,不夸张地说,他们已经构成了城市单元的一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外卖骑手的城市会如何运转。

外卖骑手也成了社会投射民生议题最集中的载体。他们有统一的着装,也几乎与所有城市居民接触,他们是城市空间最有辨识度的“体力劳动者”,最具一种整体性特征。

由此,几乎所有的群体,都通过外卖骑手去表达一种“社会关怀”。舆论表示关注,学者体验生活,电影拿这个作题材,等等。

对于这一群体,很多人不可避免地带入一种俯视视角:很多是“跌落”的,恰好被送外卖这个体力活给兜住,他们最好的归宿,就是再次“逃离”,脱离这个处境。

而这,很有可能是错的。

图/网络

1月29日大年初一,美团向骑手发放线上现金红包、组织线上抽奖活动。老骑手除了收到88-888元不等的红包,还可获得最高10000元现金奖。 部分2024年四季度跑过单的骑手也可参与随机抽奖。

在新就业形态相关行业内,这是平台首次向过百万劳动者发放春节红包,从投入规模、覆盖人数看,这也是近年来业内最大规模的春节关怀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面的关键词——“老骑手”。这意味着骑手的长期价值,开始被关注。


01

外卖骑手的一个特征是,几乎所有人包括外卖骑手本人,都把这当作一个过渡性的工作。

前不久同济大学发布调查,称共收集1559份电子问卷和近9万字的访谈记录,显示78.21%的上海数字递送工人的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21.99%的受访者仅工作不到3个月,从业年限不到一年的受访者有近50%。

同时美团的报告也显示,高频骑手(接单天数>260天)占比11%,而业余骑手(接单天数<30天)占比高达48%。

从这些可以看出,人们对外卖骑手的期待就是,这是一个应急的、临时的工作,普遍有一种过客心态,“过段时间就换一个”,是很多人的想法。

这确实是外卖的某种优势,所谓“灵活就业”就是这个意思。但这并非外卖骑手的全貌。 外卖骑手的工作看似是一个拼体力的工作,但外卖骑手同样有一种长期价值。

比如外卖骑手并非一个完全依赖体力的工种,长期的熟稔依然能够带来职业能力的逐级提升;另一方面,像美团这样的平台还鼓励“骑手老带新”,设置一定的奖励,有老骑手透露,目前带一个徒弟能有100元奖励,不少老骑手一年可以带过百个徒弟。

事实上这些措施都是在鼓励骑手长期化,将送餐作为一种“事业”,去彰显长期价值和职业前景。

图/网络

就像开头提到的美团在大年初一给老骑手发放红包。据悉,本次参与活动主要面向连续一年以上跑单经历、稳定跑单的老骑手,共计超过百万骑手收到红包。

平台对工作超过一定年限的骑手进行奖励,毫无疑问传递了一个信号: 长期坚持是有价值的,这会被看见,也会得到平台的奖励。

老骑手的价值才是行业真正的中坚力量,这同样是一个尊重经验、崇拜专业的行业。


02

从近些年的趋势看,外卖骑手的工作已经越来越有建制化的趋势——它开始走向一种体系完整的“正规工作”。

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自2022年7月职业伤害保险试点以来,美团已为累计超过450万骑手参保并承担保费;在骑手大病帮扶和子女关怀项目上累计投入2.4亿元;2024年向骑手发放的冬季“饭补”达5000万元,今年春节还额外再向骑手补贴了10万份折扣餐,等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关企业推动了社区治理的完善,比如美团联合各界资源,目前共建1.6万个“骑手友好社区”,推动小区为骑手开门指路,同时联合物业企业开发通行解决方案,减少骑手进小区登记时间,帮助骑手减少20%的交付环节异常状况。

这些工作可以说是一种关怀,也能看出平台关怀员工的决心。

图/CFP

但其实是在将骑手这样的“临时工作”拉向传统的职业叙事:有着日益多元的保障,有着逐渐完善的工作场景。骑手不只是临时性的过渡,即便作为一种长期工作,它也是具备各类元素的。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必然的过程。来自中国饭店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餐饮外卖市场规模约1.2万亿元,占餐饮收入的比重升至22.6%。

这个体量意味着外卖行业已经不可能“消失”,它已经定着为消费经济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上,即便有些网民表达“不喜欢外卖”的情绪,但客观上外卖已经深度嵌入了社会。

同样地,作 为一个稳定的行业,它的从业者也不可能总是仰仗于抱着“应个急”的短期员工。从各个方面改善骑手的长远预期,让他们有长期坚持的动力和可能,才是下一个行业议题。

至少目前的一些平台努力,或许可以逐步引导出社会软硬件的改善,让外卖骑手有更清晰的职业成长路径,能够获得一种事业期待。

03

2024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调查《骑手的世界:对新职业群体的社会调查》,有一个数字很值得注意: 超半数的外卖骑手职业阶层实现了向上流动。

这多少让人有点意外。人们更多把外卖骑手当作一种最后的保障,但结果却是,这份工作其实能提供相当多的前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