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题目下方,
关注我们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大城市两大顽疾:
拥堵的交通和瘫痪的电梯
。
虽然伴随城市发展楼越盖越高,但我们等电梯时间却越来越长,电梯的配置永远是高楼的一大软肋。
尤其上下班、午休这些使用高峰期,十几层半小时都上不去,等电梯的长龙队伍堪比春运,简直分分钟绝望到怀疑人生。
几十年来,这一问题建筑工程师都只能通过建造多个井道来缓解。
但是井道又会占用楼宇更多空间,导致成本加大,所以两弊取其轻,大部分摩天大楼都不会允许多个井道的设计。
终于,面对这一困扰世界的难题,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提出了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MULTI
这种电梯颠覆了了160多年来电梯的设计,去掉了拉拽轿厢的缆绳。
取而代之的是磁悬浮列车所使用的线性马达技术。
配备多级制动系统,并通过电梯井道向轿厢传递感应电能。
无缆绳可以让轿厢在楼宇内实现横向移动。
轨道之间,是可以转向连接。
系统就能
根据各台电梯的目的地,优化出最佳的移动方案。
保证了高速运转的同时,也不怕出现「撞车」的情况。
最牛的是,这种创新的转轨系统允许两个井道首尾水平相连。
从而实现连续环行,轿厢从一个井道上行,从另一个井道下行。
这样一来,不仅能大大缩短等电梯的时间,提升50%以上的载客量。
最重要的是,还大大减少了多井道占用楼宇的面积。
再也不怕高峰期挤不上电梯了!
一起来看看视频介绍——
不过,你可别以为这只是概念。
就在6月22日,他们在德国最高的公共观景平台,高达246米的罗特魏尔试验塔上首测成功!
来看看蒂森克虏伯提前公布的小视频——
未来,MULTI还将纳入能源回收系统,将轿厢的下行动能转变为上行所需的电能,创造一个更加可持续性,环保的系统。
严谨的德国人也爱搞事
带来 Multi 的 ThyssenKrupp ,是德国一家重工业公司,由两家历史悠久的公司 Thyssen 和 Krupp 而成。
别以为严谨如德国人,还是一家重工业公司,人家就是一个闷棍。
事实上,人家也一直致力于创造颠覆世界的产品。
例如采用热冷混合的成型技术,生产汽车部件。
大大减少生产成本和重量。
例如这个名叫工业数据空间的数据系统。
方便企业更安全更高效地交换信息。
除了搞发明,人家没事也发展一下员工的兴趣。
例如让自家的机械工程师做雕刻,展现理性和美感的结合等等。
不过,比起期待 Multi 之后还会搞出什么大新闻。
我还是比较好奇什么时候能够坐上 Multi 的电梯多一点。
只不过,以后上班迟到了再也不能骗老板说——
我还在等电梯啊喂~~
来源:世界环球商会
========
=========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微信历史检索
点击此处“
往期回顾
”可查看“智能建筑电气技术微信历史信息总目录”,并可进行关键词搜索。
=========
=========
=====================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
是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是民政部批准,住建部主管的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其下属建筑电气工程设计分会是由设计单位、建设单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产品商和集成商等人士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目前,拥有全国法人会员单位238家,会员代表334名,挂靠单位为中国建设科技集团。
《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创办于2002年,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是拥有国内(CN)国际(ISSN)正式刊号面向全国发行、入选《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的专业技术刊物,双月刊。
杂志特色:每期侧重一个主题,以专辑形式出版
。主要介绍智能建筑及电气的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系统集成、网络技术、工程实例及新型设备和产品等,集科研、工程、技术于一体。
中国智能建筑信息网(
www.ib-china.com
)
创办于1998年,是该行业唯一通过住建部批准、北京市工商局注册,带有“中国”字头的机电设备专业网站;是一家
提供行业信息、创意、策划和专业服务的机构。
在广泛的合作伙伴中,吸纳了一批富有活力、敬业精神和拥有专业知识的队伍,以行业资源重组、优势联合为手段,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智能建筑电气技术杂志
微信公众平台:
znjzdqcmjg
搜索账号及扫描二维码即可加关注,进行互动交流。
智能建筑电气传媒机构新浪官微:
@
智能建筑电气传媒机构,欢迎关注时时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