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眼中,学弟就是那个有诗心的人,带着一股子流浪气息,闯入这烟火繁盛的世俗中。学弟身形瘦削,我常常在想,如果他穿上长衫,那就更像一个诗人了。
他学汉语言文学,所以常常浸泡在古汉语的深海里,来回穿梭在古代和当代文学间,这让他的诗人形象更加生动起来。
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也是读书,他总是抨击我,言情小说看的太多,脑子腐朽掉了,我也总嘲笑他是理想主义的激进派。
于学弟而言,读书是生活的必需品,旅行和骑行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大二暑假,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弟准备干一件大事,他要骑车去拉萨。
在我一脸惊叹中,他从兰州出发,一路向南,到四川后,踏上318川藏线,到达理塘又碰上318线路滑坡断道,不得不从云南G214滇藏线绕行,一路到芒康,回到318国道,经然乌、波密、林芝到达拉萨。
历时38天的骑行,他坚持不搭车、不推车,一路风里、雨里、雪里、冰雹里,我想在到达拉萨的那一刻,他心中更多的是怀念那些在路上的日子。
暑假结束,再次见到学弟,黑了、瘦了,可整个人更有味道了,咋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问他,在路上,你想的最多的是什么?他说,《一个人的朝圣》中的那个老人,他也曾孤独、迷茫甚至绝望,可这些于日后回忆起来,便是一壶咂舌的烈酒。
培根在随笔《论求知》中说道: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确实是这样,读书能扩充我们的知识,知识能塑造我们的性格,性格能改变我们生活。
于彭大叔,基于对诗歌的热爱,知命之年,他另辟一方天地,过上了自己更加喜欢的生活。
于学弟而言,书给他一身的孤勇,让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在这天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