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者
《读者》杂志官方订阅号。 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全家人的精神纽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读者

知书 | 爱读书的人,日子过得不会太差

读者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10-31 2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53岁的彭明榜大叔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辞职了,在这里23年零8个月,他度过了人生最光华的时刻,他爱极了这份工作,而辞职,是想更好的延续这份喜爱。

从后圆恩寺胡同东口往前走50米,一扇红漆大门掩映在高大的白蜡树下,辞职后,彭大叔在这里开了一家书店,起名“小众书坊”。

这家书店远离市井,偏居一家四合院里,这家书店与众不同,因为这里只卖诗歌。

彭大叔热爱诗歌,他说,诗人是一群简单纯粹、对美特别敏感的人,是这个世界上值得珍重对待的对象。

在窗明几净的书坊里,空气中弥漫着几息咖啡的气味,地上的树影,天上的流云,难言的静谧中,是彭大叔的情怀,也是他永远不过期的生活。

彭明榜大叔说:其实人人都有诗心,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被淹没和掩盖了。

在我眼中,学弟就是那个有诗心的人,带着一股子流浪气息,闯入这烟火繁盛的世俗中。学弟身形瘦削,我常常在想,如果他穿上长衫,那就更像一个诗人了。

他学汉语言文学,所以常常浸泡在古汉语的深海里,来回穿梭在古代和当代文学间,这让他的诗人形象更加生动起来。

聚在一起聊天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也是读书,他总是抨击我,言情小说看的太多,脑子腐朽掉了,我也总嘲笑他是理想主义的激进派。

于学弟而言,读书是生活的必需品,旅行和骑行同样也是不可或缺的调味剂。大二暑假,信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学弟准备干一件大事,他要骑车去拉萨。

在我一脸惊叹中,他从兰州出发,一路向南,到四川后,踏上318川藏线,到达理塘又碰上318线路滑坡断道,不得不从云南G214滇藏线绕行,一路到芒康,回到318国道,经然乌、波密、林芝到达拉萨。

历时38天的骑行,他坚持不搭车、不推车,一路风里、雨里、雪里、冰雹里,我想在到达拉萨的那一刻,他心中更多的是怀念那些在路上的日子。

暑假结束,再次见到学弟,黑了、瘦了,可整个人更有味道了,咋一眼看上去,就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我问他,在路上,你想的最多的是什么?他说,《一个人的朝圣》中的那个老人,他也曾孤独、迷茫甚至绝望,可这些于日后回忆起来,便是一壶咂舌的烈酒。

培根在随笔《论求知》中说道: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确实是这样,读书能扩充我们的知识,知识能塑造我们的性格,性格能改变我们生活。

于彭大叔,基于对诗歌的热爱,知命之年,他另辟一方天地,过上了自己更加喜欢的生活。

于学弟而言,书给他一身的孤勇,让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驰骋在这天地间。



读书时间

本期,读者君给大家推荐阅读的是读者杂志社编辑的——《读者》三十五年精华文丛。

《读者》三十五年精华文丛

欲知详情,戳上图  ↑↑↑


《读者》三十五年精华文丛,一套七册,分别是《读者的诗》、《读者的小品》、《读者的故事》、《读者的散文》(上、下)、《读者的生活》(上、下)。



《读者的诗》

在读者书房,母亲和女儿坐在沙发上,母亲手捧的书正好是《读者的诗》,我听见她轻声地读:“ 假如我,能弥合一个破碎的心灵,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而女儿则静静地,看着母亲的嘴一张一合,发出这个世上最动听的声音。

这首诗,是美国诗歌王后狄金森的《假如我能弥合一个破碎的心灵》,狄金森的诗富于睿智,而她描写大自然的诗篇在美国更是家喻户晓,常被选入童蒙课本。

有文章言,每个女孩的枕边都应该有一本诗歌书,我想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一本诗歌书。而《读者的诗》则跨越历史的界限,跨越国别的边界,精选众多优美诗篇,从泰戈尔到徐志摩,从戴望舒到歌德…… 于诗歌中培养我们情志。


《读者的小品》

一名在中国和日本生活过许多年的外国友人说,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而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越发喜欢中国人。

作者辜鸿铭觉得这蛮有趣的,就写了一篇文章《中国人的精神》,他说我们中国人之所以被喜欢,是因为我们骨子里的温良。

瑞典一位姑娘在中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不幸染上中国的“急”,结果就是去芬兰度假,会提前好多天买票,会在乡村小站候车时撒腿跑向火车,惹得男朋友翻白眼。

在《我染上了中国的“急”》中,姑娘说,她真的很想念上海的火车,尤其是,票价。

《读者的小品》不仅带你会心一笑的温暖,也给予你真善美的感悟


《读者的故事》

沙漠里要怎么洗澡,而且老板娘还说,洗澡不光要洗外面还要洗里面,这个里面要怎么洗?

《沙漠观浴记》中,三毛描述了三四年没洗澡的阿拉伯女人如何用石片把积攒了多年的泥垢刮下来,厚厚的黒浆散发出令人作呕的体味,而在勃哈多海湾,全裸的女子则把皮管塞进自己的体内,奋力冲刷。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故事汇聚的是奇闻异事,也是一种眼界,让你看到别人不曾看到的世界。


《读者的散文》

生物老师说,他爱动物,而且爱动物的一切,就连那只被醉鬼捅瞎一只眼的老棕猴,他也喜欢,于是他把老棕猴做成了标本,还补上了那只瞎了的眼睛,可怜的小棕猴,就这样没有了父亲。

苏童的《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就记叙了这样一件事,你说生物老师到底爱不爱动物?或许散文的意义就在于,通过记叙,启人思考,令人深思吧。


《读者的生活》

作弊被抓、偷东西被发现、对着母亲发火,《怎么对付遇到的不幸》 ,美国作家安·兰特斯说, 把苦恼、不幸、痛苦等认为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因为你无法改变它了。记住: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只要你吸取教训,你便能从中得益。

这就是《读者的生活》的意义,像黑夜的火把,带你走出生活的困境。

编者说,《读者》三十五年精华文丛是最好的家庭图书馆,不止是因为 它是适合全家人阅读的读物,更是因为它从方方面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让贫瘠的土地变得肥沃,开出理想之花


编辑:塞柏


美好生活,从读书开始

戳下图或者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