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冬至”,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自冬至开始,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即人们常说的“进九”。
1
地理人眼中的冬“天”
冬天是什么样的天呢?这个季节,这个节气,有不少地理的奥秘。
1
关于冬季
(1)天文学上的冬季:北半球12、1、2月为冬季,南半球6、7、8月为冬季。
(2)节气意义上的冬季:中国冬季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西方人则普遍称冬至至春分为冬季。
(3) 气候学上的冬季: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10℃算作冬季。
2
关于冬至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夜,南极圈内极昼。
古人认为自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角从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2
地理人眼中的冬“景”
冬季,北方的哈尔冰冰天雪地,各种各样的冰灯流光溢彩,而南方的广州,花市上的鲜花为春光增光添彩。南北为何风光差异如此之大呢?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另外,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40℃,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
推荐两个看冬景的景点。
1
吉林雾凇
雾凇,俗称树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吉林雾凇仪态万方、独具丰韵。
吉林冬季气候严寒,清晨气温一般都低至零下20—25℃,尽管松花湖面上结了1米厚的坚冰,而从松花湖大坝底部丰满水电站水闸放出来的湖水却在零上4℃。这25—30℃的温差使得湖水刚一出闸,就如开锅般地腾起浓雾。和冷空气融合交锋,便形成了壮观的仿若童话世界的雾凇奇景。
2
中国雪乡
中国雪乡位于牡丹江西南部海林市,是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交汇之处,整个地区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这里雪期长、降雪频繁,有“天无三日晴之说”,雪乡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积雪期长达7个月,从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积雪连绵,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
雪乡地势低洼,周边为山,且北部群山高于南部的山岭,日本海的暖湿气流与西伯利亚南下的冷空气在此交峰,在这个海拔不高的小山区形成丰沛的降雪,雪量太时积雪达2.4米深,山区小气候使积雪经久不化,把这里变成了“雪盆”。
3
地理人眼中的冬“灾”
1
寒潮
寒潮是一种大型天气过程,就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急剧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
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寒潮和强冷空气通常带来的大风、降温天气,是中国冬半年主要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大风对沿海地区威胁很大。
但每当寒潮南侵时,常会带来大范围的雨雪天气,缓解了冬天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专家认为,寒潮带来的低温,是目前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可大量杀死潜伏在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2
海冰
海冰是指直接由海水在海面上冻结而成的咸水冰,亦包括进入海洋中的大陆冰川(冰山和冰岛)、河冰及湖冰。海冰对高纬度地区以至极地地区的水文、热力循环、洋流和生态系统都有重大影响。海冰过多时可能会导致海港封港,堵塞航道,挤压船舶等问题。
3
冻雨
当较强的冷空气南下遇到暖湿气流时,冷空气像楔子一样插在暖空气的下方,近地层气温骤降到零度以下,湿润的暖空气被抬升,并成云致雨。
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低于0°C,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都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4
雾霾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有三个: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
4
地理人眼中的冬“练”
1
高山滑雪
滑雪可分为高山滑雪、北欧滑雪(Nordic Skiing,越野滑雪、跳台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滑雪、雪上滑板滑雪等。
由于高山滑雪具有惊险、优美、自如、动感强、魅力大、可参与面广的特点,故高山滑雪被人们视为滑雪运动的精华和象征,更是旅游滑雪的首选和主体项目。
△世界主要滑雪场分布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