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作 · 艺术字画 · 日用生活良品
漆器,是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
这门艺术传承了8000年,贯穿整个中华文明。中国是漆树原生地,也是大漆使用的先行者,更是大漆艺术发祥地。
大漆技艺是中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蕴含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浪漫与韵味。
工业文明发展起来之后,漆器这样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和花大量时间沉淀技艺的手工艺,逐渐不再为大众所熟知。
大漆,逐渐成为了一项冷门小众的手工艺。
而市场上能看到的传统漆器很多都样式古旧,肌理图案也显老气,很难融入当代的家居环境和审美,价格也十分的高昂。
这项堪称国粹的手工艺术,怎样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并融入当代的生活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和愿望,器物设计品牌——润物声,花了3年的时间,走访了全国各地30多位大漆老师与匠人,共同探索研究,在设计开发新品的过程中不断打磨工艺、调整思路。
漫长的创作时光与不断探索得到的灵感,润物声找到了自己的方式。
用原创设计呈现出符合当代审美的器物造型,选择经典的材料,在传统大漆工艺中挖掘、创新出多种更符合当代审美的技法,创作出一系列的当代漆器,既有古雅之美,又有摩登风韵。
这次,一条生活馆联合品牌润物声便带来了几款最新的当代漆器作品——花梨木大漆罐。
5款器型、8种技法,并与崖柏、紫光檀、古法琉璃材质结合,或精巧简约、或古雅优美,还有更具创新的金工感、未来感的手作天然大漆茶叶罐。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体验、感受大漆工艺,我们以远低于市场漆器的价格发起本次众筹。
彰髹系列全家福
(5款器型各一,其中福宝罐、云亭罐请备注所需技法款式,如无备注,则随机发货。)
传统大漆工艺,不仅使器物更加耐用稳定,也让器物更加的焕发精彩,美好耐看。
由传统大漆技艺结合风雅的古法琉璃、紫檀、崖柏太湖石。
手作制成的器物,无论做茶叶罐、存储罐还是做置物赏器,都是席间优雅的存在。
手作花梨木大漆罐▼限时特惠时间截止2024年12月21日23:59
大漆的艺术,穿越时光,历久弥新,它是手工技艺与时间堆叠交织出的艺术。
大漆是一种纯天然材料,取自自然界中的漆树,所谓“百里千刀一斤漆”,得来十分不易。
直到现在,获取大漆还是沿用8000年前的传统手法。
(图片来自网络李子柒发布采集大漆制作漆器视频)
采漆人用特制的割漆刀划开漆树树皮,用蚌壳或者树叶做成的茧子接住漆树伤口流出的天然汁液,得到的便是珍贵的几滴大漆。
漆树要生长至少七年之后才可以进行第一次割漆,割一年漆,要休息两年。业内常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指的是:三千棵漆树一次只能采得1公斤大漆。
而一棵漆树的整个生命周期才能提取10公斤大漆。
这样稀少珍贵的原料和耗时费力的取漆过程,致使优质天然大漆的定价始终居高不下,再加上大漆工艺反繁复、缓慢。
一件成品漆器的诞生,需历时数百日之久,经历上百道工序的打磨,是时间与匠心浓缩的成果。这些都让漆器成为了昂贵的艺术品。
精湛的漆艺造物有着传统材料独有的形色质感,积淀着东方人特有的精神情感与文化内涵。
由大漆手工制成的茶叶罐,精美且耐用,可收纳茶叶、零食,抑或是文玩小物,既是实用之器,也是席间案头的点睛美器。
大漆制品还有着极为防腐耐用的特性,“取之自然,用之不朽”。从古至今广泛应用在食器中,健康安全。
从古至今,无论是建筑、家具,还是食酒器、礼乐器等,不仅大漆的应用处处可见,且工艺十分多样。《韩非子·十过》中就曾记载,“禹作祭器,黑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在明代漆工专著《髹饰录》中,也曾记载了400多种漆艺手法。
在这样充满千变万化的丰富技法中,设计师与大漆老师从传统技艺中挖掘出适合当代审美的表现技法,融入、改良、叠加,创作出5款器型、8种技法的大漆作品。
绿戗金沙+古法琉璃太湖石盖纽
6×10×7.5×10.5cm(口径×宽×罐高×整高)葫芦器型,福禄寓意。
往茶桌或博古架上一摆,敦厚可爱的小葫芦,灵动中透出雅致,又有现代艺术的审美情趣。
以彰髹技法制作。
明代扬明注解《髹饰录》道:“凡一切造物,禽羽、兽毛、鱼鳞、介甲有文彰者,皆象之,而极模仿之工,巧为天真之文,故其类不可穷也。” 说的就是彰髹工艺,其原理是用各种引物(谷物、树叶、网刷纹等)制作出花纹(也称之为起纹),然后经过多次涂漆、打磨,让纹理明显地暴露出来。彰髹工艺形式丰富,通过不同的起纹引物和起纹手法可以制作出各类抽象的花纹。
传统上通常以自然产物作为引物,得到的花纹有种天然的美。绿黑混色中浸杂着金粉,如阳光铺洒大地。
一派春暖花开,复苏回春的景象,顶摘的琉璃太湖石点缀,焕发勃勃生机。
手作花梨木大漆罐▼限时特惠时间截止2024年12月21日23:59
▲
旷绿之夜+紫光檀太湖石盖纽
5×11×8×11cm(口径×宽×罐高×整高)
云肩造型,肚身圆润饱满,收纳空间更大,优雅大气。
同时在造型的细节上,做了精巧的设计。
经典的圆弧加上线条婉转优雅的碟型器身,大漆加持生成的光彩,百搭、易用,气质卓然,风骨清丽。
以彰髹技法制作。
多层绿色叠加髹饰,生成深邃的苍茫之绿。
绿底再结合戗金的斑驳金缕,光润通透中闪烁点点金光。
在一眼望去,便觉爽心悦目,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放在桌案上,自带一份古雅苍茫之美。
▲
5.5×10×8.5×12cm(口径×宽×罐高×整高)
器型亭亭而立,内有乾坤。
罐口与罐盖都很长,因此气密性极佳。
肌理感细密,远看平腻光滑,细看布满沧桑痕迹。
颗粒肌理大化,形成点圈纹,体积感也让光泽给沧粝增加了一丝柔和的光感,洒金点缀其中,精致耐看。
这款金工感更似老银质感,增添了一份厚重与华丽。
此件器物,质朴与华丽相互映衬,苍茫悠远。
精工重器,是不可多得的珍藏佳品。
▲
5.5×10×8.5×12cm(口径×宽×罐高×整高)
重工肌理,金工重器的质感铺面而来。
极似老锡罐的质感。
这款肌理技法,作为此次创新金工系列技法的重中之重。
拿在手里近距离细细观祥,忍不住啧啧称奇。
▲
7×10×6.7×10cm(口径×宽×罐高×整高)
肌理制作出叶脉感,也如叶扇细密层叠。
反复髹涂大漆,起纹肌理并洒银粉,使之充满金属质感。
远近观看都似银器,手触却是木质的温润。
朴素却深邃迷人。
▲
5×8.5×8.3×11cm(口径×宽×罐高×整高)
器型做斜云肩,肩部线条增加器物韵律感,更添雅致。
精心调制漆灰后,将粗棉滤布揉成小球,制作成肌理工具,蘸取漆灰,在墨色底漆上揉圈制纹。
这一步非常考验大漆作者的技艺和审美,揉圈疏密变化,轻柔有度,才能形成最终流畅有层次的水波纹。
水波纹同样为多色漆层图,每一色层,都需要涂作一遍肌理纹样,层层叠加,才能形成银墨交叠层次丰富的水波纹。
银粉的加入使视觉上有水纹波光粼粼之感。
上盖漆面做颗粒肌理技法,大漆老师使用颗粒材料(碳粉、瓦灰等粗粒材料)混合生漆精心调制,以髹涂做底,“变涂”技法起纹,创作出如自然般的肌理。
搭配紫光檀手作太湖石摘,一明一暗,大地与山石搭配银色涟漪的律动,好一幅生动自然、返璞归真的优美画卷。
随着使用,银面自然氧化,更添时光之美。
手作花梨木大漆罐▼限时特惠时间截止2024年12月21日23:59
▲
5×8.5×8.3×11cm(口径×宽×罐高×整高)
此款肌理技法似墨韵笔触凝结的山石,既文雅又大气。
肌理层次更为明显,制作工艺上,是以天然矿物研磨成粉,融合墨色漆液以似泼墨作画的方式,在光色底漆的画纸上挥洒,刮磨,光色闪耀在山石之间,呈现出壮丽、自由的风采。
山石肌理中隐隐透出金属感的光泽,深邃迷人,触感层层递进,耐人寻味。
为了表现自然的山石肌理,大漆老师用笔刷沾上漆灰,在漆胎上游走,就像在创作一副自然写生,看似随性浑然天成,却是以精准的技法控制来实现。
屏息凝神间收放自如,方能使画出的肌理既有水墨的韵味,又足以让人感受到山石的朴素与坚实。
顶盖同样做颗粒肌理技法,搭配古法琉璃材质太湖石盖纽。犹如嶙峋山石里破土而出的一株绿色嫩芽,更具生机勃发之感。
福禄、竹隐、福宝、云肩、云亭5款器型,分别都做了拭漆款。
传统漆器的做法是把胎体表面肌理通过一层层拭漆完全遮盖。
但木头的纹理往往蕴含着大自然造就的天然美感,这样一来,失去了木材本身的魅力,实在可惜。
这款擦漆技法,在反复擦拭大漆、打磨的过程中,逐渐达到色泽饱满的同时。
保留了原始的木纹,并使纹理更突出。
罐体的花梨木材质本身发红,再通过大漆一层层的髹涂。
焕发出更为饱满鲜亮的红色质感。
油润通透,让人爱不释手。
中国传统色与木的自然纹理,达到了一种浑然天成又充满新颖巧思的美妙结合。
罐子外壁,以手工大漆,经历刮灰、打磨、上漆、形成大漆涂层,再打磨,然后再涂装,往复几十次,使得木质表面形成稳定的漆膜层。
罐子内部,先以12道手工打磨,木质质感焕发出让人愉悦的细腻温润。再用大漆手工涂刷,一遍刷完等待漆干,然后打磨,如此反复5遍,使漆液深深地“吃”入木头。涂膜十分牢固,木器的质感也被很好的表现。
内部保留了原木的原始韵味,散发出自然气息,朴素安静的美好,历经岁月淡然自若的心境。
开盖取茶,木纹犹如山水,颇具意境。
天然木材材质温润,有天然毛孔,是可以呼吸的材料,本身也具有天然木香味,采用大漆工艺后,可有助于封闭木材本身的味道,提升气密性,使茶叶存放更加安心。
从开始制作到完成需经过4——8个月的时间,每一只罐子都凝结了匠人们的心血劳作。
整木雕凿成器,通体圆融温润。
精选优质红木花梨木,为了追求整木雕凿的效果,开出9公分厚度的原木材料,得材率极低(一般厚度在3、4公分左右,必须树心部位才能开出部分少量达到要求的材料)。
然后再从9公分厚度原料中选取木纹漂亮的部位,由匠人雕凿出罐型,整个过程对材料的要求极高,可谓优中选优,1吨重的花梨木材,只能开出几十个罐子,得之不易,非常有收藏价值。
花梨木是传统红木的一种,不易开裂、变形,纹理似山水,清晰有香味,硬度高,手感细腻,不易腐蚀,耐摩擦。具有相当的观赏与收藏价值。
每一只罐子,经过匠人12道手工内外打磨工序,并且反复调试,使上盖、下罐闭合更加顺畅,确保气密性优良。
太湖石盖纽,古法琉璃、崖柏、紫檀木,纯手工匠制
顶部的盖纽设计,以太湖石为灵感,增添了整个器物的东方意境。
即使是这样一个细节的配件,选料依旧用心,采用了名木:崖柏、紫光檀,以及非遗失蜡法手作古法琉璃。
根据不同的器型和大漆肌理,选择不同材质、造型的太湖石盖纽来搭配。
崖柏、紫光檀太湖石,由南通木作匠人范杰以手工雕刻的方式,呈现出太湖石清透与灵动,每一件均为手工雕刻而成,因此每一件都不完全一样,独此一件,各有风味。
刻刀一笔笔雕下,每一件太湖石的跃然而生都历经时光与心血的雕刻。
紫光檀木开料的颜色通常是紫黑色,木材的密度大,木质坚硬,打磨抛光后非常光滑细腻,常被用来制作高端的红木家具和手工艺品,是一种珍贵木材,有非常高的珍藏价值。
崖柏使一种珍贵的柏科植物,生长在悬崖峭壁之上,历经大自然的千锤百炼,形态奇特,纹理美观。其香气醇厚,具有很高的观赏与收藏价值。
另一种则是古法琉璃材质,以古传失蜡法制作,精巧通透。琉璃有“玉碗盛来琥珀光”的美感,予人一种纯粹的审美愉悦。
一件琉璃制品需历经几十道传统繁复的手工工艺,方能焕发光彩。
这个过程繁琐、且充满不确定性,对匠人的手艺要求尤高,2008年,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漆会焕发出更加返璞归真、恣肆天然的美感,这种盈润质感,让无数把玩之人痴迷不已。沉淀数千年的绝美大漆,成就了无数绮丽瑰宝,各种技艺色彩浑然一体,描绘了一段不朽的美丽。
本文为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