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重回阳光
打造健康幸福人生,重拾生命之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幻世界SFW  ·  新书上市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重回阳光

改变短命和贫穷命运的殊胜方法!如何避免总观他人短处?

重回阳光  · 公众号  ·  · 2024-08-21 05:3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和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以及如何避免总观他人短处的内容。包括忏悔过去恶业、爱护众生、不吃荤辛肉类、救助病危、放生、弘扬不杀生的好处等。同时,文章还强调了智慧与慈悲的重要性,要学会用智慧去观照,用慈悲去宽恕和宽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

包括忏悔过去所造恶业、爱护众生、饮食习惯改变、救助病危等措施。

关键观点2: 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涉及忏悔偷盗罪业、遵守不偷盗的原则、劝导阻止偷盗行为等内容。

关键观点3: 避免总观他人短处

强调智慧与慈悲的重要性,用智慧去观照,用慈悲去宽恕和宽容,和谐自他和社会关系。


正文

温馨提示

投稿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 。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不忘初心,恢复正常,身心健康。



一、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

1、忏 悔自己过去所造的恶 业。

2、从今以后,决心永远不再杀害或虐待动物,并且改掉好斗争的习气。

3、发大慈 悲 心,爱护一切众 生。

4、不吃荤辛肉类,改吃长素。

5、见别人病危时,尽心救助。

6、到市场上买待宰的动物来放 生。

7、劝别人不要杀害动物。

8、弘 扬不杀 生或慈 悲的好处。

9、看见死伤或夭折的众 生,生怜愍心。

10、看见造 杀 业的众 生,替他们忏 悔。

11、遇到慈悲的人,心生欢喜。

12、常愿一切众 生永远不互相杀 害。

13、造续 命旗 灯,修 持药 师琉 璃光如 来的延 寿 法。(详情请见《药 师琉 璃光如 来本 愿功 德 经》)

14、学习并实行养生、养身和养心的方法。

二、改造贫穷为富贵的方法

1、忏 悔自己过去身体、语言和心念上所造偷 盗的罪 业。

2、从今以后,决心不犯 偷 盗。

3、看见别人从事偷 盗时,设法加以劝导或阻止。

4、看见偷 盗的众 生,替他忏 悔。

5、常愿一切众 生永远不偷 窃、不盗用别人的财物。

6、看见别人不偷盗,加以称赞。

7、宣扬不偷盗的益处。

8、看见别人获得利益,不但不嫉妒而且生欢喜心。

9、看见别人施舍财物生随 喜心。

10、时常观想自己在施 舍。

11、看见贫苦众 生,心生怜愍而不加以轻视或讥笑。

12、看见富贵人家,劝他施 舍,利益大众。

13、看见别人追求利益,不但不加留难,而且设法帮助他们达成愿望。

14、尽心帮助穷困的众 生。

15、侍奉父母,不使老人家有所匮乏。

16、常念「地 藏 王菩 萨」等fo菩 萨的名号。

如何避免总观他人短处?

外在的境界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折射。依 报随着正 报转。正 报是我们自身,依 报是我们周围的一切环境,包括山河大地和人际关系等等。依 报是我们自身的业 力感召来的。业 力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深处无始以来种子熏习的势力,以及形成的等 流习 气。这种力量牵引着我们,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外界有各种各样的认识。

我们看到他人,有时候看第一眼就觉得很顺眼、很喜欢。因为一切愉悦的感觉都来源于过去生的善 业,那些善 业感得了快乐的果报。如果我们觉得反感、厌恶、愤怒,乃至生起各种不良情绪,那一定是过去生中的恶 业所感召。当我们看到他人的短处,产生一种不悦意之受。

这是我们自己与烦恼相应而产生的感受。它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个人判断力的高低,还是烦恼和思维角度的问题。我们看人,往往很难看到他人的长处。刚跟人家谈了三五分钟的话,甚至只是从头到脚扫视了人家一眼,基本上就能感觉到这个人的各种毛病、习气以及他讲话的目的所在。我们还常常惊叹自己的“识人水平”,沾沾自喜于这种情绪。觉得“我这个人法眼如炬!什么人都能看穿!就连一个蚊子从我面前飞过,我都知道它是雄是雌!”

其实这代表什么呢?代表我们更注重对方的缺点与烦恼。也就是说,对方的缺点与烦恼和我们自己是比较相应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为什么那些长处不容易和我们相应,却总有这么多短处和我们相应呢?因为我们内心烦恼炽盛。如果满眼看到的都是不悦意,经常做种种愤怒之状,这更多地说明自己的心行不够调柔。

六 祖说:“若真 修 道人,不见他人过。”所谓“不见他人过”,不是说眼睛里看不见他人之过,而是说看见他人之过,并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影响,这需要有智 慧与慈悲两种方便加以对待。用智慧分别,可以发现对方有种种缺陷,不随他的烦恼而转;同时用慈悲予以善意的理解乃至宽容这个人因为缺乏智慧而充满缺点,他是如此可悲悯!对他不是一种鄙视厌恶的态度,而是一种同情怜悯的态度,甚至是一种更加体贴照顾的态度。


运用这样的心态,就能和谐自他之间的关系,乃至和谐自己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总之,要学会用智慧去观照,学会用慈悲去宽恕和宽容。做到这两点,我们和人交往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