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剧透
温馨提示:
看粤语版!看粤语版!!看粤语版!!!
黑城堡 第487期
↑官方海报
亲爱零落尽, 安用身独存。
几许平生欢, 无限骨肉恩。
结为肠间痛, 聚作鼻头辛。
……
斗擞垢秽衣, 度脱生死轮。
胡为恋此苦, 不去犹逡巡。
回念发弘愿, 愿此见在身。
但受过去报, 不结将来因。
妮妮
|
Living Can Be Hell
先问你一个问题:“ 鬼节的时候走夜路你会害怕吗? ”
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 我怎么会怕呢?毕竟我自己就是穷鬼啊! ”
在电影中黄子华也说: 活人也有很多地狱。
除了穷的地狱,还有鸡娃的地狱、情感关系的地狱…… 他人即地狱。
黄子华扮演的道生在说出这句台词之前,坦承了自己入行的原因。他曾经是风光一时的婚礼策划人,公司拥有一百多名员工。如今欠下一屁股债,只得抵押房子解散公司,只留下几位助手。为了生存与还债,他才做起这行。
在殡葬业“上班”的第一天,他把手洗了又洗,闻了又闻。后来他却在别人纷纷逃走与呕吐时,坚持独自处理恶臭的尸体。
他一开始并不是热爱这行,都是为了钱。
死不是他的地狱,穷才是。
↑黄子华是近年来少见的能把“哭着笑”和“笑着哭”演绎出区别的演员,不愧是喜剧大师
我之前看过以从事殡葬业家族为主题的美剧《六尺之下》,从这部剧中得来的印象是: 一个合格的葬仪从业者面对客户的情绪是非常谨慎的。 不能热情过头,也不能显得毫不关心。刚失去亲人的人通常由于悲痛,会在订制葬礼的时候显得没有主见。这是因为他们还没能接受这个事实—— 许多人无法相信自己居然在送最爱的人永远离开。
↑左:《六尺之下》海报,右:《入殓师》海报
这时更需要从业者体现专业性,引导他们完成最后的送别。 脸上不应有明显的笑容,但要显示关切;说话声音不能大,但要清晰;不能借机推荐最贵的方案,但要根据客户的能力提供所有的选择,不能让他们在最后的机会留下遗憾。
许多人也拿《破地狱》与《入殓师》相比,后者和《六尺之下》展示的殡葬业者日常情绪都差不多是这样的 ,稳定而不冷淡。
刚开始踏入这行业的道生,还带着婚礼策划人的架子与 “创新精神” ,缺乏同理心,可想而知捅了许多篓子。这也是全片笑点比较集中的所在。而他的合伙人、 许冠文扮演的喃呒 师傅文哥则认为道生不过是一个投机分子,眼里只有钱。
↑这波乐高流量带的……大家记住,带灯笼的是中号,不用谢我我叫雷锋
但在慢慢了解这个行业后,道生居然发自真心爱上了这份工作,爱上了 帮助他人解除“地狱” 的成就感。
在一次次深入的交心后,文哥也发现,沉重的事业,有了可以交付的人。不光是对工作的态度,连没几个年轻人喜欢的传统戏曲,他俩居然也有共同语言。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这也是编剧与导演的暗示,传统终将有人继承。即使文哥的儿女都不能再从事这一行,但总会有懂得它重要性的人,接过这衣钵。
| 破·地狱
文玥的(炮)友医生表示,从医学角度上来讲,人死了就是从医学认定死亡开始,生者不应再有执着。或许作为医生不这样想是不行的吧,会没办法正常工作。 逝者的亲人却实在难以一下子释然。
香港殡葬业讲究“ 一文一武 ”,文指葬礼流程,这是为活人提供的。借助仪式感,让生者与逝者道一声永别,接受死亡这个事实。
武指的就是“破地狱”的流程,由喃呒师傅引领死者脱离地狱之苦,前往极乐净土。
它源于孝子目连的传说,所以我们看到在死者亲属小孩看到师傅舞剑驭火的时候吓哭, 道生赶快举起一本《目连救母》绘本安抚,效果甚佳。
按照道生的说法, “破地狱”是超度逝者,葬礼仪式是超度活人。 悲伤就是他们的地狱,是心头千斤的重担。
结束悲伤并不是要忘记离去的亲人,而是放下这重担。在这最后一支舞之后,替他们好好前行。本片英文名“ The Last Dance ”既是指“破地狱”仪式中喃呒师傅进行的 火焰与剑之舞 ,也指生者与逝者的 最后一场送别。
而文哥则以自己的葬礼,跳完了与女儿文玥的最后一支舞。对于不善言辞的他,这也是与女儿的第一支舞。
很多人说文哥对女儿很差,只重视儿子,带儿子入行,对女儿只是用一封信就打发了,生前并没有给女儿应有的重视。我想说这些人大概没注意看电影。
女儿觉得爸爸偏心,儿子又何尝不是那么想呢? 从哥哥的角度看,他一直认为因为自己是男性,就被迫入行做喃呒师傅,而妹妹却想做什么都会得到父亲的允许。
自以为一碗水端平,结果每个孩子都非常不满意,好像也是许多家庭的常态了。
乍一看好像是文哥在对他们进行“父权迫害”,实际上从爸爸的叙述角度看,又是另一个迫不得已——儿子学习太差了,当爸的只是想给孩子找个营生。
后来儿子想让孙子走读书这条路,逃离香港,逃离老本行,他完全没有生气,反而认为 至少这小子还有勇气反抗爹,比自己强 。
这里敲重点: 父权不止压迫女性,也压迫弱势的男性,谁也不是食物链顶端那一环。 文哥当年也没有想过自己有什么别的选择,他爹是喃呒师傅,他爹叫他学,他也就学了,也不敢有什么想法。
文哥并不是重男轻女,只是这个行业过于固执,不能接纳女性,他不能与整个行会斗。 在他葬礼上愤然拂袖而去那帮人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但女儿现在从事并热爱的急救工作,是 只要你证明自己的专业素质,就能干和男人同样的活 。这是现代社会与传统行业的鲜明对比。
时代变了。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社会角色与分工也在演变 ,回想一下,女性在工业革命之前都不能拥有正式工作。往前数一百来年,贵族女性还只能穿裙子侧身骑马呢。二战期间缺少劳动力,女性还不是照样穿上裤子去工作。现在女王也可以穿着裤子舒舒服服地骑马,没人说她不端庄。
↑维多利亚女王的时代即使是私人时间也只能侧骑马(《年轻的维多利亚》),伊丽莎白在非仪式性的场合下都可以愉快正骑
文哥不爱女儿吗?怎么会。有人打女儿的时候即使只有一只手可以动弹,仍然死死抓住对方。在女儿自闭哭泣的时候他假装自己“ 头好痒,要洗头 ”,将女儿拉出自己的小世界,幼稚但有效。 这小把戏 我都看出来了,亲生的闺女怎么会看不出来。
女儿想得到他的肯定吗? 当然想 。 这有什么问题 ,所有人都希望得到自己爱着的人的肯定。
文哥是恶人吗?绝对不是。 恶人怎么会养育出那么善良的女儿? 看似冷漠死板的他,会在别人边吐边跑全部落荒而逃后,意外地挺身而出,帮助道生处理没人愿碰的遗体。
他只是一个善良却固执的人,养出了同样善良又固执的女儿。
人性是复杂的,人性是一首冰与火之歌。每个人都有弱点,有亮点,有不堪入目的阴暗面,也能闪耀近乎神性的光辉。
逮住某个人(事/物)的一个有争议的点并无限放大、而且对所有正面意义加以否定,只是情绪的发泄,没有任何意义。 好的作品正应该体现人性中矛盾的戏剧性,引人思考;抛出问题,并不一定要给予解答 ,因为解决方式有时候不止一个,有时候一个也没有。
本片并不致力于给所有人的问题一个答案,而是想说, 如果能与自己达成和解,就是破除了你的“地狱” 。
譬如道生觉得生存就是地狱,不想要孩子,但女友的想法也需要被尊重,这是他目前最大的矛盾所在。通过文哥的葬礼,他领悟到, 哪个人能保证一辈子事事如意 ?我们只能放下执念,相信一切最终都有好的安排。 对于每个在影片中出现的角色来讲, 遇见彼此,展开情感的联结,都是生命中的幸运,不枉人世一遭 。
| 传统与传承
这个话题是近期许多作品在讨论的,譬如同期的《雄狮少年》也在传达这个观点: 传统需要继承,但传统也需要创新,需要与时俱进,才能够被发扬光大。
其实在片子一开始就很明显, 香港的现代葬仪早就是“土洋结合”的模式。 一边摆着花圈放遗照,另一边摆着牌位舞剑。传统,早就已经进化。
但“破地狱”这个独特的仪式,在这个电影上映之前,大陆地区的很多观众完全不知道是啥。 很多人看标题还以为自己是来看类似于《杀破狼》那样的片子。 我是依稀知道好像和什么超度有关,还有很多客户什么的, 以为和《鬼语者》差不多 。
看完后搜了一下,其实以前在广东地区也有“喃呒佬”,有破地狱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流逝,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