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  ·  这座省会城市,增速为何垫底? ·  21 小时前  
人民日报  ·  因违纪提前退伍后,他竟勾连间谍…… ·  昨天  
观察者网  ·  "中国已开始部署防御"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看哭了!这群中国90后战士手拉手走过雷区……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04 19:24

正文



中国的90后年轻人,

他们都在做什么?


在中越边境,

有一群90后,

正为国人负重前行!



由于历史原因,

中越边境云南段遗留了

大量地雷和爆炸物。


形成了一座座“死亡山头”、

一条条“死亡通道”、

一个个死伤众多的“地雷村”。



虽然经过两次大面积排雷,

但仍有95块雷场、

近80平方公里雷区分布在边境一线。



雷区存在至今已有30多年,

地雷和爆炸物的技术性能

和分布位置已经发生改变,

很难探测和排除,

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

雷区仍埋着47万余枚地雷、

15.7万余枚各类爆炸物。



雷患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平安,

中国军人

不会坐视不管!



2015年11月,

云南省军区扫雷指挥部奉命出征,

全面拉开第三次大面积排雷行动。


4支扫雷队、405名官兵,

在老山、八里河东山、田蓬、绿春

等地多个雷场同时展开排雷行动。




雷区几乎都在陡峭的山崖、

茂密的丛林、

锋利的山石之中。

此刻,

雷场就是战场。


这不是拍电影,

也不是演习,

唯有致敬!



他们在雷场挥洒着汗水,

从死神面前排出一枚枚地雷。



人工搜排时,

稍有失误就会爆炸,

后果不堪设想……



炸药、防护服、防雷靴、水、食物等,

需要排雷队员背着进山,

每个队员需要背负50公斤左右的物资,

徒步走1个小时左右的山路。



由于此雷区山高坡陡,灌木丛生,

国际通行的排雷方法

在这个区域无法实施,

机器人排雷更是不现实,

只能徒手排雷!


国际排雷专家认为,

能把一个雷场中70%雷障清除就是成功,

但排雷官兵却立誓要

把雷障100%清除干净。



为了向百姓证明移交雷场已经安全,

每排完一片雷区,

排雷官兵用中国军人独有的验证方式:

他们手拉手,

徒步走过雷场每一个角落,

用他们的双脚证明,

曾经令人望而生畏的死亡地带

已经没有残存地雷。




有一点悲壮,

但更多的,

是一种自信。



2016年6月4日,

22岁的程俊辉在拆除一枚地雷引信时,

山体突然崩塌,

他不幸坠落至30多米的深谷,

坠落瞬间,

他还不忘提醒战友小心。



因伤势过重,

程俊辉经抢救无效牺牲。



不仅是程俊辉,

一批“90后”为主的排雷官兵,

面对布满数十万枚各式爆炸物的雷场,

以超乎年龄的沉着、冷静,

排雷排爆,

还百姓一方平安的净土。



这不是电脑游戏,

不能重新开始。

这也不是电影作品,

可以多次重拍。


战士们都是血肉之躯,

没有主角光环。

每次出发都只想着一件事:

用青春守护百姓的幸福生活。


请看完整视频

《生死线上的青春绽放》

↓↓↓



1


地雷是一种布设于地表下或地面的爆炸性火器。地雷在布设后,通常难以被发觉,但危险性极高,可谓典型的“腹黑”武器。


最早的地雷发源于中国。


公元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铁壳地雷“火药炮”,给金军以重大杀伤。


明朝初年,中国已出现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地雷。


200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者在托克托县境内首次发现出土的明朝早期地雷。


19世纪中期以后,烈性炸药和引爆技术的发展,使地雷得到较大改进,从而诞生了现代地雷。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