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日前的那个周末,上清所发了一则公告,2019年4月28日是15中信国安MTN001的付息日。截至今日日终,上清所仍未收到中信国安集团的付息资金,暂无法代理发行人进行本期债券的付息工作。
据了解,15中信国安MTN001是一个5+N的永续中票,含利息递延条款,在一定的条件下理论上中信国安集团是可以启动利息递延条款不付息的。
本来未能如期付息,不一定就属于违约,要看是否触发了强制付息条款。而中信国安集团就刚好不小心触发了强制付息条款。
触发永续债的强制付息条款
1.95亿利息无法兑付
本期债券募集说明书规定,利息递延权生效的条件是付息日前12个月内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不得向普通股股东分红,否则将触发强制付息事件。
虽然上市公司中信国安(000839)今年不分红,但刚刚好2017年的分红实施日为2018年8月18日,距今只有8个多月,因此触发了强制付息事件,不得递延利息。应付息而未付息,严格意义上讲中信国安集团算是违约了。
根据主承销商中信建投发布的公告显示,中信国安此次涉及的未兑付的利息约为1.95亿元。
联合资信在4月29日下调中信国安集团的评级为C,代表其违约可能性非常高。
目前,中信国安尚有存续债8支,合计规模150亿元,最近一期到期的债务为14中信国安MTN002,10亿元,2019年11月6日到期。
2千亿资产的中信国安濒临破产
中信国安原为中信集团全资子公司,后于2013年底引入5家股东(分别为华泰汽车、广东中鼎集团、河南森源集团、北京乾融投资和天津万顺置业),中信集团持股比例下降至20.945%,至此,中信国安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目前,中信国安股东包括6家,分别为中信集团(持股20.94%)、黑龙江鼎尚投资(持股19.76%)、北京合盛源投资(持股17.79%)、瑞煜(上海)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5.81%)、共和控股(持股15.81%)和天津万顺置业(持股9.88%)。
引入民营股东后,中信国安一路狂飙,2013年末总资产为945亿元,2014年末和2015年末分别增至1171亿元和1579亿元,2017年末已增至2143亿元。
根据年报显示,中信国安的主营业务持续亏损,利润主要是靠投资收益。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9个月主业合计亏损60亿元,投资活动现金累计净流出达到348亿元,2018年9月末有息债务已超过1400亿元。
随着宏观经济以及金融环境的恶化,中信国安融资难度不断加大,旗下上市公司股权几乎全部质押。
随后还不断发生上市公司股权被冻结和轮候冻结的事件,其后更发生了贷款、非标融资等逾期,资产被申请财产保全,流动性压力不断加重。
超7亿资产被查封
这并不是中信国安集团近期第一次违约。
3月18日晚,北京银行(601169.SH)公告称,因中信国安集团25亿元的保险债权投资计划未能按期偿还2019年一季度利息,作为债务担保方,北京银行依据保函条款约定,代为垫付3945.38万元应付利息。
由于北京银行于2015年7月31日为中信国安集团25亿元的保险债权融资计划提供了担保,所以在中信国安不付利息的情况下,北京银行只有自己掏了这近4000万的腰包。
加上此次15中信国安MTN001未在付息日偿付利息,已构成违约。一切都说明,中信国安集团真的没钱了。这引发了债权人们的担忧。
日前,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在(2019)京04财保17号裁定书中称,国家开发银行申请对中信国安集团资产进行财产保全,涉及资产总额约4.55亿元。该裁决立即执行。
另外,在同时发布的(2019)京04财保18号裁定书中,北京市四中院裁定,查封、扣押、冻结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的财产,限额约1.99亿元。冻结银行存款的期限为一年,查封动产的期限为两年,查封不动产、冻结其他财产权的期限为三年。
此外,在(2019)京04财保19号裁定书中,中信国安集团约1.02亿元资产被裁定冻结。三项合计共有7亿元资产被裁定冻结。
业内专家反思违约事件
国泰君安发布最新报告称,中信国安集团之所以出现违约事件,主要是由于:
1)业务以贸易为主,本身盈利就差,叠加财务费用高企,内部现金流堪忧;
2)投资过于激进,但多元化投资的项目并未带来盈利能力的增强,反而加大公司债务压力;
3)资产被频繁冻结,授信额度接近用完,再融资空间几乎没有;
4)账面资产除了一些股权和地产项目之外,并没有太多可用于变现的资产,在庞大的债务面前变卖资产显得杯水车薪。最终结果就是公司在内部外现金流枯竭之后出现违约。
国泰君安还表示,中信国安集团违约事件有四点深度思考:
(1)公众企业到底是国企还是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