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描述了大科技板块的分化和走势,以及题材节奏的理解,提出在高位分化的情况下需要注意市场变化,并结合个人经验分享了在市场中的应对策略。
文章以大科技为例,描述了板块的分化情况,以及个股在板块中的地位变化,强调了板块越往后分化越大,资金越开始聚焦更前排的核心。
文章指出,理解题材节奏是赚钱的关键,包括继续加速、分歧甚至大分歧的预期,靠近分歧时要谨慎出手,管住手是最重要的。
文章提出了在高位分化的情况下,应转变思路,关注市场变化。一方面要盯着是否有新的小周期锚定,另一方面如果指数窄幅波动特征不明显,就按照风格该干嘛干嘛。
观看
注
:
文中所述文字及股票池仅作个人复盘记录使用,不作为投资建议。
今天主基调是高位分化。
单看上午还以为什么问题都没有,但午后来一波跳水,该来的(分歧)还是会来。
结合今天盘面,再把昨天的一个问题展开聊聊,下面是昨天原话:
“
其实正常的一波周期演绎,往往都非常简单:
启动发酵,加速高潮,分歧,分歧,再分歧,等等,最后退潮。
换个说法:
涨,涨,再涨,继续涨,直到滞涨为止。
题材里面的前排主流,自然是天天涨的,直到涨不动为止。
题材里面的后排跟风自然是不断淘汰,大涨,分化,反包试图修复,结果冲高回落,转为分歧震荡,甚至补跌。
”
现在我们以大科技为例。
这一波单纯看个股走势强度,最强的票应该是四川长虹、光智科技。
可问题是,这样的票上涨途中买不到。
买不到,板块又在涨,
当时只能去做能实际落地的交易
,也就是所谓的相对后排。
做这些票需要时刻比较个股的板块内地位,以及揣测板块接下来的周期节点,
是不是分化,分化到何种程度,等等。
比如,昨天案例提到的上海贝岭、台基股份,
又或者,前天的国民技术、中巨芯,等。
理论上来说,
昨天的贝岭和台基,买点合适,今天是可以赚钱的。
以及,前天的国民技术,中巨芯,前天买点合适,昨天也还是可以赚钱的。
但如果换一个节奏,今天去贝岭、台基,昨天去国民、中巨芯,那结果极可能是亏钱。
为何?
因为板块越往后分化越大,越往后资金越开始聚焦更前排的核心。
前天,贝岭和台基,多数人参与不到。
于是,国民和中巨芯是替代品。
昨天,贝岭和台基几乎随便买。于是,作为替代品的中巨芯和国民就走弱了。
今天,连更前排的四川长虹和光智科技都开板了。
于是,昨天的贝岭和台基也走弱
,因为大家又开始排聚焦更前排了。
这些是某些票,当天看着也是前排,怎么隔日再去接力就不行了的主要原因。
因为当时出现了比他更好的票,替代品暂时没有市场了。
这里面的难处是,你对题材节奏的理解,是继续加速,还是分歧,甚至大分歧的预期。
越靠近分歧,越要谨慎出手,此时,管住手才是最重要的。
(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对着自己的交割单,来判断一天每天的操作,到底是前排后排,能清晰不少。
)
再比如明天,怎么看?
现在连最前排的长虹和光智也开板,那就是情绪的大分化预期,下一步无非三样:
走震荡,走加强,走退潮。
而后,根据你对当下的预期去交易,你是预期震荡,还是预期加强,亦或是预期退潮,进而决定做不做。
以及,结合先后手和做启动节点。
... ...
大势节奏简单说一下。
上周五开始的反弹周期到今天进入第四天,这几天属于初期挺容易判断的,对一些板块就是信不信,然后不断前切。
但今天之后的周期特征就会弱化,因为再往后开始涉及到更高级别的大周期,很多东西就说不清了。
也就是所谓的,周期锚不在清晰。
比如前面的常山北明、润和软件、事后看他们是真的强,觉得是当时的周期一直都在,可当时到后期确实难判断的。
所以,此时需要适当转变思路:
a,继续盯着是否有新的小周期锚定。
如上图左侧第一个箭头,指数突然大跌,而后又反包,那大跌到反包这个过程就可以视为小周期锚定。
而后,反弹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接着玩,等等。
b,如果指数窄幅波动特征不明显,那就按照风格该干嘛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