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翻看起2018年的《圆桌派》,正好翻到那期讲“爱哭”的节目。
鲁豫和窦文涛都承认,过去不爱哭,特别是当着人绝对哭不出来,可现在却添了一“毛病”,动不动就爱掉眼泪。
在场的马未都老师谈到这种变化时,得出一个结论:
年轻时的哭,多是因为委屈,上岁数以后爱哭常常是因为感动。
细数一下我最近流的眼泪,还真是这样,难道是自己老了?
因为裁判不公平,我为班里没拿到篮球赛冠军哭过。眼泪鼻涕一大把,面巾纸用完了,就用校服袖子抹鼻涕。
刚工作的时候我替同事背了锅,百口莫辩,被老板骂,趴在办公室格子间里流过眼泪。
我错过了开票,现场黄牛票太贵买不起。站在展览馆路口,望着那些打扮得美美的去看演出的女孩子,我委屈得默默流泪。
当然,我还因为失恋流过眼泪。
流着泪写日记,眼泪落下来,打湿了本子,现在再翻开那皱巴巴的一页,只会叹息,当时干嘛那么难过啊。
二十岁的某一天,爸爸的腿粉碎性骨折,救护车送到急诊,医生开了单子让我赶紧缴费去拍CT。
我飞奔到一个收费窗口,请求队伍前端的一位阿姨,可不可以让我插个队先缴急诊的费用。那个阿姨看都没看我一眼,
冷冰冰地说,“不行。”
当时我不知道急诊专门有个小窗口可缴费,只觉得人心好凉薄,眼泪刷地掉了下来。
幸好阿姨身后有个哥哥主动帮了我。忘不了自己流着泪鞠躬说谢谢的傻样儿。
这些流泪的场景就像过电影一样从脑海里闪过,当时的委屈历历在目,只是早不觉得它们是个事儿了。
后来慢慢
心如铁,不管老板怎么骂我,不管遇到多么冷漠的人和事,不管遇到什么背叛,都不会流泪了。
好像成长让我对世态炎凉免疫了,遇到应该震惊的事也不会震惊,就觉得多糟糕多凉薄都是人之常情,
都是寻常而已
。
看微博上的视频,一个男人坐在公交车上抱着一个蛋糕,给自己唱生日快乐歌,看到这个情景,我流泪。
视频里邢师傅背着沉沉的行囊,在硬座火车上站了四十多个小时才到中转火车站,虽然两天没睡觉,但是依然觉得“回家真幸福,比吃了肉还幸福”。
看到他质朴的笑容,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
也为脚下的土地,为最可爱的人而流泪。
前年观看国庆阅兵,电视里飞机刚起飞,我和邻居就兴奋地往小区外跑。
附近天桥上已经站满了人,小朋友坐在大人肩头欢快地拍着手,不一会儿,飞机从眼前的天空驶过,看着喷着美丽彩带的机群,眼睛不知怎么就湿润了。
看抗美援朝的纪录片我会哭。
听到各种版本的《我的祖国》会哭,特别是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那一句一唱出来,我就特想哭。
最近一次流泪是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明明知道这是煽情的部分,可是因为亲情太容易共情了,所以眼泪依旧夺眶而出。
或许是因为越长大,越能推己及人地明白每个人的不易,越能理解真情可贵,越能体会世事无常吧。
举个例子,年轻的时候被老板骂会哭,长大后知道被老板骂大概率是常态,对这点挫折早已习以为常,带不来什么伤害值了,只要工资不错,管你说啥。
同样的,会发现真心、真情才是小概率的,在人生中是稀有的,所以自然地会把眼泪的份额留给那些更珍贵的、能戳心的事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