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觉是我们最先拥有也是最重要的感官之一:通过味觉,我们才能够意识到自己每天吃吃喝喝的都是些什么,它会诱导我们吃零食,但也会警告我们不要随便咽下可能有害的食物。
人类舌头上的“感应器”会将一些重要信息传达给我们,比如说菜有没有变质、或者野果子是不是有毒之类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味觉就是为了帮助人规避这些风险而存在的。
从“规避风险”这个功能出发,有一些科学家们推测,味觉上的刺激可能也会影响到其他风险相关的决定,也就是说,在尝过甜、咸、苦、鲜、酸味之后,人对于是否要冒险的决定可能会有变化。
于是,对于”味觉刺激是否会影响人对风险的评估”这一课题,来自英国布莱顿萨塞克斯大学(
University of Sussex
)的Chi Thanh Vi和他的同事们决定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人喝下了酸味的饮料,在随后的行为活动中更易“铤而走险”。
患有焦虑和抑郁的人群往往极度惧怕冒险,也许酸味的食物能够成为缓解这类疾病症状的“良药”呢!
Chi Thanh Vi和他的同事们召集了141名受试人员,其中70位来自英国和71位来自越南,受试人员年龄介于20至25岁之间,其中约2/3为女性。
选择来自两个不同国家的受试人员,主要是考虑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食物口味偏好的差别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实验结果。
实验中,根据分组不同,每组受试人员均会喝下20毫升指定口味的饮料,在喝过这些饮料之后,每一位受试者都坐在电脑前玩“赌博”游戏。游戏内容是用鼠标点击屏幕上的一个气球来给它“打气”,这个气球体积越大,游戏参与者能获得的钱就越多。但也会有一定风险,如果将气球吹爆,游戏参与者将会瞬间一无所有。
实验结果显示,受试者对于风险的评估结果与他们之前喝下的饮料口味有很大关联。那些喝下了酸味饮料的受试者成为了本场游戏的“最大赌徒”——他们给气球打气的次数明显多于其他组受试人员。
总体上看,喝酸味饮料的受试者会平均点击气球39.36次(对!优恪君就是这么严谨)。而其他组受试者平均点击气球20至30次左右(具体次数与饮料味道相关)。依据实验结果,
甜和鲜会导致参加实验的人员采取风险较低的行动,而苦味和咸味则对于人如何应对风险影响不大
。
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酸味的刺激几乎不会受到个体差异影响,不论是靠直觉行动的冒险家还是心思缜密的分析派,都会受到味觉刺激的影响。
通过这次实验,科学家们首次带来了酸味会促进人冒险行为的理论依据。在实验中,味觉刺激的效果至少会持续20分钟,不过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目前依然没有定论。
研究人员表示,人类现在已经知道不同味道在大脑中呈现的生物学机理,也知道了人做决定时大脑的工作机理,但它们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目前仍不得而知。
但研究团队强调,抛开作用原理,这项研究的结果完全可以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对于一些特定的职业群体(例如:飞行员)来说,冒险精神过强可能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因此在他们的饮食中适当减少酸味的食物还是很有意义的。而对于那些患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人来说,日常饮食中适度增加酸味食物,对于缓解他们的症状大有裨益。
科学家们表示,这项研究结果并不意味着酸味食物会将大多数人教唆成彻底的不动脑子冲动派,酸味食物的这个额外作用主要可以帮助过于害怕冒险的人群更积极地面对风险,并且激励他们把握住新机遇。而且究竟有多大的效果,现在也还不能做出量化的分析。
不过啊,既然说到了酸味食物潜在神奇作用,优恪君就不得不在这强势插播一波酸味优品啦~
不同人对于冒险的定义通常会有很大区别,有人觉得走出屋门或者与陌生人聊个天就是莫大的挑战,而有些人觉得高空跳伞才算是刺激的冒险。以后情绪低落、需要在丧丧的生活中重获勇气的时候,来点酸的,咱还能再战一百年!
参考资料:
Chi Thanh Vi (University of Sussex, Brighton) et al., Scientific Reports, doi: 10.1038/s41598-018-26164-3
https://www.wissenschaft.de/gesellschaft-psychologie/sauer-macht-risikofreud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