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扎尕那少年》 2015年 116cmX81cm
终于读完范学德大哥40万字的《灵魂与美感》。
读完后,我最大的感触是:
这本书聊的是油画,分享的都是人生。
1
这是范大哥与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老师的对话录。范大哥采访,杨老师主谈,聊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对油画的理解。
不混艺术圈的人(比如我),可能对杨老师不熟悉。其实他可牛了:
-
1978年,24岁的他考入「文革」十年后第一次招生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
1986年,被中央美院派到非洲的吉布提为总统画肖像;
-
2007年,中国油画院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院长;
-
2008年起,他连任两届全国人大代表;
-
2012年,作品《静物前的姑娘》以3450万在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成交。
这些只是一部分。几十年间,他有数不清的画作、展览、访谈。作家北村说:「
如果说中国真有深入到西方艺术精神内部(而非仅技法)的艺术家,杨飞云是当之无愧的一个。
」
范大哥则认为,杨老师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画家,「
同时还是一个教育家,当代中国油画的组织者与领导者之一,当代最杰出的策展人之一,一个油画艺术的深刻思想者
」。
《那时我们正年轻》 1991年 125cmX115cm
对不懂欣赏油画的我来说,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一直读下去,正是因为其中丰富的生活和深刻的思想。
举一个例子。杨老师在谈到时代的问题时,认为有三个问题我们始终无法解决:第一是人类隐而未现的罪和任意妄为的罪;第二是人的痛苦和烦恼;第三是死亡。
这令我想到著名的《未来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在克服了瘟疫、饥荒和战争的问题后,新的问题是长生不老、幸福快乐和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
问题有共通之处,解法却截然不同。赫拉利认为科技是出路,杨老师则回到信仰中,并通过艺术将信仰表达出来。在他的艺术观中,我们不是要「成为」具有神性的人类——我们本来就是神创造的,有神的形象。通过圣灵祝福的画笔,他「
在人性中寻找并表现神性
」。
2
杨老师年轻时,画过许多漂亮女孩。
其中有一张《北方姑娘》(就是这本书的封面),是他画自己的妻子芃芃。和赵雷的《南方姑娘》不同,她不柔弱,也不忧伤,而是在一袭传统的中国红里,透出淳朴、坚定和健康。
点击
文末
阅读原文
,可以在当当网购买这本书
随着年龄和阅历增长,这种「漂亮」的形象在他的画里越来越少。他更愿意跑到乡下,画朴实的父老乡亲。在大众看来,这些肉体不见得很美;但在他眼中,他们有一种「灵魂的美感」。
什么是美呢?杨老师说:
圣灵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几乎就是美的全部。
「就连卑微得只要有一颗爱心,它也是美的,美是宏大的。」
这对我有很多启发。这个时代,人们普遍迷恋美好的肉体,各种「小鲜肉」、「外貌协会」层出不穷。但正如赵照在《当你老了》里所唱:
多少人曾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还爱你虔诚的灵魂
爱你苍老的脸上的皱纹
终有一天,我们都会变老。到那天,在满脸皱纹下面,有一个高贵的、虔诚的灵魂,这是一种何等大的福分,何等隽永的美。
范大哥为杨老师编写了年表。其中打动我的,是杨老师年轻时,每年留下名字的画只有几幅;但到了50岁、60岁,每年都有几十幅。
时间没有令他衰弱,反而让创造力越来越旺盛。
《冬日盛装》 2015年 130cmX95cm
范大哥自己也是这样。刚过去的2017年,他每天更新一篇公众号文章。同为公号狗,我知道这有多么困难。在我看来,他到这个年纪,才正要踏入创作的黄金时期,见识愈发广博,文笔愈发老练犀利。
这是我所羡慕的生命。我承认自己见识有限,创作力也有限。但我盼望自己到了范大哥的年纪,也能像他那样走过很多地方,与古今中外很多人连接,拓宽灵魂的疆界。
3
关于如何画油画,杨老师反复强调两个重点:
看大师,以及下乡写生。
看大师,是指经常接触油画史上那些最好的作品,观察、临摹原作。你不一定能达到这个水平,但你心中要有标杆。
杨老师自己,受到米开朗基罗、伦勃朗、米勒等人的重大影响。他说:「我看过很多小孩,画得很好,画画的感觉也很好,但就是心里没有大师,所以他的画就是自己在作判断,或者是周围人的判断,这是不行的。经典是要我们跟它对话,跟它交流的,一辈子不断地交流。」
《回头》 2015年 185cmX115cm
我想这和写作是共通的。范大哥和我电话聊天时,经常让我读奥古斯丁《忏悔录》。他自己的公众号,也是常常推荐各种经典,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地下室手记》、切斯特顿《异教徒》等等。
心里有大师的人,做人是有底气的。
想想我自己写作,常常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心里对好文章没有标准。对「什么是美」、「什么是好」心意坚定,才能在创作的路上走得长远。
下乡写生,是指走出象牙塔,到中国的乡间,画大自然,画村里的兄弟姐妹。这种创作激情,是画静物、甚至画照片根本比不上的。
杨老师自己觉得,下乡画画的时候,浑身都有劲儿。2007年到甘南写生创作时,他画了40多天,几乎一天一幅大作。他对这片土地和生活在其上的人,怀有特别深的感情。
范大哥也有他的「写生」之旅。他说过去一年,他最受欢迎的文章,是每周的「见证人」系列,写的都是与他有交往的弟兄姐妹,是在他生命中留下感动印记的人。我仿佛看见,当他满怀激情地写作时,这些人怎样为他贡献了力量。
他还很喜欢写大自然。从一片落叶、一支草茎、小鹿尾巴尖的夕阳上,他都看见并颂赞神创造的奇妙。
相比之下,我的写作范围太窄了。常看无花果听歌的人,知道我写最多的,就是我的妻子和孩子,再就是音乐、书和电影了。2018年,我有必要常常出门,去写景、写人。我想在更广阔的生活里遇见神。
《洗》 1999年 73cmX54cm
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感觉不到神呢?这确实是个矛盾的问题,因为
神无处不在
,本应该到处都能感觉到他才对。一个可能的回答,是我狭小的眼界,限制了我对神的认识。
他已经做事,我却以为他无动于衷;
他热情注视,我却以为他转脸不看;
他在我身边,我却以为他匆匆路过。
很高兴以《灵魂与美感》开始我的2018年。希望接下来的360多天,我每一天都能珍惜,遇见更多好书和更多精彩的人。
最重要的,是在这些书和人中间遇见主
——他被钉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在人性中彰显辉煌的神性。
*本文图片转自新浪博客、微信公众号
范学德
*每天回复【
吗哪
】,可接收听友Lili制作的精美小卡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