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国有企业党建、深港金融合作、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与投资、金融股权投资、资产管理、金融开放与创新、商事法律、国有资本运营、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目前重点研究方向如下:
1、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研究
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金融企业如何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包括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等,来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担当。
党建与企业文化融合路径:研究如何将党的先进理念和文化元素融入国有金融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中,形成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
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风险管理:分析党风廉政建设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党建机制优化风险管理体系。
2、税收政策研究
金融创新税收政策优化:探讨适用于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创新业务的税收政策,促进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跨境税收协调与反避税策略:研究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协调国内外税收政策,特别是针对跨境金融服务、投资收入的税收征管,以及有效应对跨境避税行为。
税收激励与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在支持中小微企业、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落实政府战略目标等方面的效果及优化空间。
3、国有企业改
革研究
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路径:研究国有金融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与挑战,探索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策略,包括股权结构设计、公司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创新等,提出相应建议。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跟踪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动态,分析典型公司在资本运作、资源整合方面的实践案例,研究如何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构建:研究如何建立更加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吸引和留住金融高端人才,为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人才支撑。
4、产业引导基金模式研究
产业引导基金运作模式:研究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在不同行业、典型地区的应用案例,总结成熟模式和经验,并分析其对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推动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风险控制、退出路径与绩效评价:探索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在投资项目选择、风险控制、退出路径、绩效评价等方面的最佳实践和容错机制,提出改进和借鉴建议。
政府与市场合作新模式:研究政府如何与市场主体有效合作,通过产业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政府与市场的双赢。
5、深圳"双区"建设背景下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研究
“双区”政策优势与跨境投资机遇:分析深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的政策优势,及其对跨境双向股权投资的影响和机遇。
跨境投资路径与策略:研究国有金融企业如何利用“双区”政策优势,拓展跨境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组合,实现全球化资产配置。
风险管理与合规体系构建:探讨在跨境双向股权投资中面临的风险挑战,如汇率风险、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等,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合规体系。
6、深港金融市场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研究
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机制优化:分析深港两地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互联互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提出进一步深化的建议。
金融基础设施对接与标准统一:研究深港两地支付结算系统、征信体系、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对接与标准统一,促进两地金融市场的深度融合。
人民币国际化与深港合作:探讨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深港两地如何通过金融合作,如人民币跨境支付、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等,共同推动人民币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