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京报评论  ·  老外涌进中国电商,中国制造焕发新活力 | ... ·  11 小时前  
政事堂2019  ·  中日破冰的那点事儿 ·  12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作业熔断背后的不敢与不愿丨睡前聊一会儿 ·  昨天  
纪法指引  ·  【镜鉴】副市长余盛全,主动投案!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社会主义“有点潮”》让理论节目“潮”起来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10-26 23:05

正文


《社会主义有点潮”》的走红启示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做好理论电视节目,既要贯穿真理的力量,逻辑严密厚植内容,也要增强实效性,讲究传播的艺术和艺术的传播,更要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和表达。

作者:李    兆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监管中心  

           汤志国  湖南省委宣传部


乌托邦是座什么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国梦是个什么梦?党的十九大期间,系列理论节目《社会主义“有点潮”》每天19点30分跟观众见面,聊聊社会主义那些事儿。这个在湖南卫视黄金时段二度亮相的节目,突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个主题,展现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历程,在理论宣传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让“高冷”理论节目“潮”了起来。




不忘初心的召唤

《社会主义有点潮”》以社会主义500年来标志性事件为线索,围绕《乌托邦是座什么岛?》《是一本什么书?》《阿芙乐尔号为什么开炮?》《南湖的红船为什么能破浪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中国梦是个什么梦?》六大问题,回答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马克思恩格斯创作《共产党宣言》,到中国共产党建党并率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确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和怎样实现“中国梦”这档节目紧紧扣住一个“潮”字,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多维角度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貌,以轻松活泼的形式,生动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发展中国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通过鲜明的主题、新颖的视角,呈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发展“潮”路径,赋予了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新的时代内涵。不论是从聚焦的主题,还是从推出的时机,节目对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潮流的生动揭示,起到了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积极理论氛围的预期成效。这一节目由湖南省委宣传部联合人民网、湖南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推出,先后在湖南卫视、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和人民网播出,找准了青年注意力的主阵地,有效扩大了理论宣传覆盖群体。



不落窠臼的创意

节目采取演播厅访谈形式,每期由一位主持人、三位嘉宾组成,老中青搭配,与现场观众一起讨论分享交流关于“社会主义潮流”的那些事儿。老教授温文尔雅,深厚的理论功底让人折服,青年讲师既有学问又有颜值,话语轻松,颇受青年观众青睐。节目同时运用全息投影技术,将历史场景、历史人物搬到现场,主持人和嘉宾通过穿越在线的形式,实现了与革命先驱跨时空的对话。在这样科技感十足的问答中,演播厅里呈现出一个个精彩的微故事、微视频、微动漫。


比如,在第三期《阿芙乐尔号为什么开炮?》中,巡洋舰阿芙乐尔号首先在全息影像中炮声隆隆地驶进环形屏幕,现场观众无不屏住呼吸。接着列宁、斯大林等一个个关键人物在嘉宾们的谈话中依次登场,向观众次第展开了十月革命、内战胜利、新经济政策、卫国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苏联历史画卷。通过创意十足的科技展示和现场对话,节目准确地反映了社会主义形成、发展的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示了社会主义的独特魅力,巧妙宣传了社会主义的内在品质、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让人耳目一新,让深奥严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可视可读,让社会主义有点“潮”这场对话深入青年内心。同时在采编策划上注意细节把握,将精准的讲解与活泼的图像、音像结合,静态有声语言与动态的网络贴图、弹幕等结合,将深奥的理论内涵变得通俗易懂。



润物无声的引导

青年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对象,也是理论节目难以有效覆盖的群体。这档节目定位为全国首档“三新”进校园理论节目,对象定位非常明确,就是青年群体。青年普遍爱看趣味性、个性化的内容,偏好休闲娱乐、好玩有趣的电视节目。而理论节目长期给人的感觉就是过于“高冷”,难以吸引社会关注参与。《社会主义“有点潮”》为理论宣传带来了立意和形式上的创新,几位嘉宾用形象生动的人物和事件勾勒历史,梳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发展的脉络,用大众化的语态讲好社会主义故事,用耳熟能详的中华传统故事阐述马克思主义经典,内容既权威准确又通俗易懂,解读既旗帜鲜明又润物无声。


比如在第一集《乌托邦是座什么岛?》中,主持人和嘉宾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引出乌托邦,再由嘉宾对乌托邦进行阐述:从英文Utopia起源,到1895年严复翻译《天演论》时如何确定“乌托邦”;与我们学过的《桃花源记》进行对比,嘉宾提出了一点相同,两点不同,一下将观众的胃口吊了起来,再从不同的角度抽丝剥茧地剖析讲解,观众顿时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原来乌托邦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节目以不同标志性事件为切入点,研究了世界社会主义500年壮阔历程中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设问引人入胜,分析深入浅出。广大青年观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社会主义以及党的创新理论,既是一次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普及教育,也是一次推进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电视化、时代化传播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尝试。



《社会主义“有点潮”》自10月9日在湖南卫视首播,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电视台相继播出以来,收视率处于同时段同类型节目之首。与此同时,人民网运用电视媒体、网络页面、手机“两微一端”等渠道多元立体传播,对六集节目进行二次加工,制作成适合在手机等移动端上收看的精华版短视频,及《社会主义“有点潮”》主题曲MV,方便受众随时随地观看、评论、转发和分享。人民网微信公众号10月16日推送的《今天,我们聊聊社会主义》一文,集纳推介六期节目视频,点击量两小时内突破6万。芒果TV客户端10月22日重点推出“社会主义有点潮”专题,点击量一晚突破200万。截至10月22日19时,仅人民网PC端总访问量近500万,人民网微博和微信阅读量突破1000万;加上各平台转发,全网访问量超过2000万,风行台、网、端,网友好评如潮。不少网友纷纷留言,“看完节目提升了政治智慧与党史认知”“要为自己的幸福发奋工作”。这一节目被党的十九大新闻中心官网和十九大新闻中心官网微信公众号重点推送,并在梅地亚一层大厅播映,得到中外记者高度关注。多位理论专家纷纷撰文点赞,称该节目是讲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故事的成功尝试,把“有意义”的事做得“有意思”。


《社会主义有点“潮”》的走红启示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时代化,做好理论电视节目,既要贯穿真理的力量,逻辑严密厚植内容,也要增强实效性,讲究传播的艺术和艺术的传播,更要赋予新时代的内涵和表达。期待更多像《社会主义有点“潮”》这样内容深、准、实,形式新、异、活的节目,让“高冷”的系统理论“潮”起来!



编辑:谷雨浓


【版权声明】本文系《广电时评》独家稿件,《广电时评》编辑部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