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闻晨报
一网打尽新闻晨报当日重要新闻详细报道、晨报读者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那个“头破血流的年轻人”走了,年仅34岁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合肥通报“三只羊”调查情况:罚没6800多万 ... ·  4 天前  
人民网  ·  接!好客山东,____ ·  4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突发!安徽合肥地震 ·  5 天前  
澎湃新闻  ·  一等座票变站票?12306:列车出现故障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闻晨报

【关注】获得了掌声,更要倾听市场的声音

新闻晨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24 17:06

正文

访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先生


说到奔驰S级轿车,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印象总是来自德国的顶级品质和极致奢华,任何形容词都是高高在上,似乎遥不可及。但是,如果跟你说,新一代S级轿车的命名都有你的参与,你会不会很惊讶?



这不是跟你开玩笑,而是事实。此番在上海车展上市的新一代梅赛德斯-迈巴赫S 680的命名,就是听取了中国市场的建议,在了解到6和8这两个数字在在中国象征着吉祥顺遂,所以专为中国市场消费者推出了梅赛德斯-奔驰有史以来最高级别的命名“680”来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



上海车展现场,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倪恺先生向媒体介绍说:“目前全球30%的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销量来自中国,全球60%的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轿车的车主也来自中国市场。”倪恺认为,奔驰十分重视来自中国市场的声音:“在中国我们有专门研发团队,确保能听得到客户的声音,不仅我们能够听到,还能够反馈到德国。”



事实上,中国市场的确是奔驰发力最明显也最被看重的细分市场。近年来,奔驰在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迎来了连续49个月在华市场销量增长,并在今年的第一季度向中国消费者交付了超过15万辆梅赛德斯-奔驰及smart汽车,实现37%的同比增长。



对此,倪恺谦虚的表达:“今年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开端,但无需庆祝欢呼,现在的成绩,证明的是我们过去做的事情是正确的,我们未来很长的路要走。”这确实是建立在扎实工作的业绩基础上,凭借提供良好的客户体验、经销商扎实的工作、良好的品牌、客户的口碑而取得的。我们现在拥有良好的品牌溢价,同时让客户感受到它所购买的产品是物有所值的,让他们感受到这个品牌提供的价值。”


产品是消费者感知的核心,倪恺也同样这么认为:“我们在华市场拥有非常好的车型——S级车、C级车、全新E级车、GLA SUV、GLE SUV以及GLC SUV,我们要保证所有车型,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都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不过,产品力出色并不是奔驰成功的全部原因,倪恺介绍说:“在过去几年中,有几个重要因素支持着我们的事业发展:第一是北汽集团和戴姆勒集团合作成立奔驰销售公司,一家公司来呈现、管理一个品牌,这是我们这几年发展的前提,在这一基础之上,我们持续在市场投入品牌建设;第二是非常有力的管理团队,比如中方负责人李宏鹏先生以及负责销售与市场营销的段建军先生;第三是经销商网络的发展”。



最近四年中,奔驰新建经销商达300多家,每一周大概都会有1到2家店开业。倪恺认为,经销商渠道的健康发展,对奔驰的成绩功不可没:“处理经销商关系首先要对他们保持尊重,只有他们持续不断地对这个品牌进行投入,未来我们才有不断发展的可能,同时我们在大的决策及方向性发展上时刻与他们共同探讨并寻求意见,体现平等的合作关系,这对我们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共同面对市场带来的机会与挑战。”


尽管在快车道上稳步前行,但倪恺认为奔驰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如今奔驰正在各个方面推进在华品牌发展。比如此前获得极大关注的Mercedes me三里屯体验店。



倪恺介绍说:“通过Mercedes me三里屯体验店,我们希望为消费者营造出一个毫无新车销售压力的舒适环境。那里不是经销网点,没有任何的销售人员,客人可以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度过美好时光。到目前为止,三里屯体验店的访问量很高,客人反响都很好。我们也希望有机会把Mercedes me继续拓展到在中国其他城市。”


除此之外,奔驰在智能互联方面也颇有心得。倪恺介绍说:“比如Mercedes me智能互联,我们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微信以及礼宾服务的功能。目前Mercedes me互联服务的开通率约为92.4%。未来,围绕梅赛德斯-奔驰电子商务平台,消费者可以实现预订、选择、购买新车等功能。”



与此同时,倪恺还介绍了奔驰在共享出行方面的市场领先地位:“奔驰推出了即行car2go这一共享出行解决方案。除了自有共享出行品牌服务,我们还在一些城市推出尊享试乘试驾服务,以尽量满足消费者的试驾及用车需求。当然我们还尝试在相关城市试点推出了客户之间的车辆共享服务。共享出行是未来发展趋势,对我来说,首要任务是确保推出的相关出行服务能满足客户的用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