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竹西 来源|十点读书
↑↑↑
戳这里,打开AI写作新世界的大门
航天员桂海潮的名字,最近一直挂在热搜上。
关于这位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员,标签实在太多:
85后博士生导师,中国首位非军人航天员,戴眼镜“上天”第一人……
每一项单拎出来,都十分抢眼。
以至于桂海潮的新闻下面,有人开玩笑说道:
“建议查查家里人。”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jpg/icB0yCLh6LJtEccJh1BLTtvbjbY8WCtibYnTCGwlncokxqjXByHcF5VJrI18UoDufFC2RBEicrUVKomicfUwxAY21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真的有网友去查了,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
别说不是官二代、富二代了,桂海潮连人生的起点,也比常人低很多。
他父母都是农民,家住云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3年前,这个村子才实现脱贫。
能从山旮旯走出来,桂海潮妥妥是个逆袭的典范!
网友顿时沸腾了。
有人说桂海潮是“小镇做题家之光”,也有人说,从他身上看到了普通人的希望。
所有评论里,有一条很让我感动:
“桂教授目前离大家的距离都是400公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
全国各地还在努力复习的高三学子们,还在努力赶路的追梦人们,应该已经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了他的逆袭成就。
还有什么比这更励志的呢?”
是啊,从大山走出来的名叫“海潮”的人,飞上了宇宙。
平凡如你我,又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png/icB0yCLh6LJtEccJh1BLTtvbjbY8WCtibYkNAGPCiaLyRbSSQluMaRK8P4zYdeia8HbJvajW8kR8HmP5zJIibusW6l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时间倒回故事的起点,那时的桂海潮还不是万众瞩目的宇航员,而是个家境贫寒的农村娃。
他的家乡,是云南施甸县的姚关镇。
距离县城还有20公里的山路,教育资源十分落后。
直到2011年,姚关镇也才设立了2所初中和1所普高。
而出生于此的桂海潮,家庭条件非常差。
据说上高中的时候,他的校服都是大家凑钱买的。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png/icB0yCLh6LJtEccJh1BLTtvbjbY8WCtibYOSCgImiaFQ7pSoCWKoKc2j4NFqabbnah7hKnq8AdquAVfljdHGaTj7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小学时的桂海潮,和其他农村孩子并无二异,天天疯玩。
可上了中学以后,桂海潮就变了。
不仅不再玩游戏,而且对自己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为什么?
事情还要从2003年10月说起。
那天,“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的新闻传遍全国。
桂海潮也从校园广播里听到了这振奋人心的消息。
看着杨利伟在太空展示出五星红旗,桂海潮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
他心潮澎湃地想着:
“我也要做宇航员,飞上太空,为祖国争光!”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jpg/icB0yCLh6LJtEccJh1BLTtvbjbY8WCtibYGJnicVO5zEcUiaxJTv1L8EhTDJf2jAia16bSumcxmyGBbQVtK1JL0G6og/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立下志向后,桂海潮开始在学业上用功起来。
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他总是积极互动。
课后,也总能看到他拿着考卷和书本,追着老师问问题。
为了挤时间学习,桂海潮会故意错过打饭高峰期,留在教室背书;
也会在宿舍熄灯后,打着手电筒在被窝复习。
小县城的孩子,想去大城市发展并不容易。
可桂海潮,却用努力,一点点缩小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出名后,有段关于桂海潮的回忆很火:
“我家就住在他读书的中学里,我家的厨房,对着他高中住的那间小屋。
每天黄昏吃饭的时候,都会听到他在大声朗读背诵。
小时候贪玩,经常被老爸揪着去看他学习。
透过那扇纱窗,我不知道我看到的,是一个宇航员的曾经。”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jpg/icB0yCLh6LJtEccJh1BLTtvbjbY8WCtibY0CSmhjV5TcUP4HJpwiaPVG8OLicI3z3FW2tKfwAWOfia2DxFAa7ncLkIA/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功夫不负有心人。
高考那年,桂海潮夺得了全县第一名。
以他的成绩,完全可以上北大。
可志在飞天的桂海潮,还是填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彼时,这个在山里仰望星空的少年还不知道,未来有一天,自己真的去天上摘星星了。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png/icB0yCLh6LJtEccJh1BLTtvbjbY8WCtibYQZWWQibsPvUSTUly3rQrZNORYH2Vky8iabO89WTQXlEMphosY5pbhtD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大学期间,桂海潮的表现依然不俗。
他的成绩常年位居前茅,不仅顺利拿下工学博士学位,而且年仅31岁,就成了北航的博导。
桂海潮的师兄回忆,每次去实验室,桂海潮基本都在看书。
他出成果不是最快的,但总能抓住关键难题,一丝不苟地完成。
2016年,桂海潮留学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
当时,国外恰好有一批宇航员的招募。
桂海潮羡慕地看着,心想:
“要是我们国家也能把航天员的招聘,面向社会人员开放,那该有多好啊。”
![](http://mmbiz.qpic.cn/sz_mmbiz_jpg/icB0yCLh6LJtEccJh1BLTtvbjbY8WCtibYyibG7843nG7VtpYUjrvbfqoOHGWT6fDDgf0ZtJ3c4e6FzKibYwodqQ1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没想到,桂海潮刚回国工作半年,机会就来了。
2018年,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其中几个名额,刚好给到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要知道,此前近20年,中国的宇航员,都只从飞行员中选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