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讲述了一个家庭因为妈妈过于保护孩子,导致孩子在家里成了受气包,与其他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的故事。妈妈因为过去的伤痛,过度保护孩子,却忽略了这种保护其实也在伤害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通过深入了解妈妈的过去,发现她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失去父亲,感受到无人关心的伤痛,才会过度保护孩子。最后提出家庭是一个系统,需要全面、动态地看待问题,妈妈需要自我成长,让家里的每个人都能自我负责,才能真正改变家庭关系。
妈妈因为过去的伤痛,过度保护孩子,导致孩子在家庭中被视为弱小的需要保护的群体,与其他家庭成员如爸爸、爷爷和奶奶的关系变得紧张。
家庭成员的行为会互相影响,解决问题需要看到事件的起因经过、来龙去脉,看到发展规律,看到相关联的关键要素和之间的互相影响。
妈妈需要先自我成长,改变自己的模式,然后教会孩子如何自我负责。同时,妈妈需要保持和爸爸的亲密,助力爸爸和孩子建立关系,让整个家和谐。
我见到小文的时候,她愁容满面,忧心忡忡,问及原因,小文又愤怒又伤心地说:“他们全家人都欺负我儿子!”
他们指的是儿子星星的爸爸、爷爷和奶奶。
说这句话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小文就像一头随时准备战斗的母狮,时刻要扑上去保护孩子,不然儿子就会有危险。
因为儿子在家里是个受气包,爸爸打,奶奶掐,爷爷嫌,小文感到非常无力,觉得在这个家待不下去了,想离婚,带着孩子离开。
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小文和孩子都太不容易了。
我希望更多去了解全相,就问星星事情的真相。
星星说,爸爸一周要打他三四回,他弹琴弹得不好,弹错几回,就要挨揍,写字写错了,也要挨打。
我问星星:“爸爸是一上来就揍你,还是怎样?”
星星说:“他一般先过来说我,我生气地看着他,然后他就揍我。”
我:“你挨打的时候,家里其他人会是什么反应?”
星星:“妈妈会来保护我。我妈要是不在,我就不敢这样看他,他也不会打我。”
我又问:“妈妈在家的时候你反而挨打比较多?”
星星:“对!”
我:“星星,你跟爸爸的关系,你打几分?”
星星想都没想,脱口而出:“0分。”
我了解到,爸爸从来不跟妈妈吵、不跟妈妈打。
如果妈妈跟爸爸吵,都是爸爸先避开,先让步的。
我还了解到,9岁的星星常常让家里鸡飞狗跳,爷爷奶奶和爸爸谁也管不了。
星星除了妈妈,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
为什么呢?
因为有妈妈保护。
在家,星星不服管教。
星星根本不听爷爷奶奶的话,爷爷奶奶说往东,星星偏要往西,不让做的事情,非得干。
爷爷奶奶无力管教孙子,这让教了一辈子书的二老特别惭愧。
妈妈不在家,星星比较老实,不怎么挨打,反而妈妈在的时候挨打更多。
这样看起来,妈妈是星星挨打的重要因素。
妈妈也肯定不知道,一般父子起冲突的时候,妈妈冲出来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只会让事情更加糟糕、让夫妻矛盾加深、父子关系变差。
妈妈以为在主持公道,实际上,她在破坏关系。
星星最喜欢的人是妈妈,由于家里其他人都对星星无计可施,负责管教星星的重担就落在了妈妈一个人的肩上。
可如今,星星和妈妈的关系到了“不谈学习母慈子孝,谈到学习鸡飞狗跳”的局面。
因为星星玩手机游戏、学习成绩不好、没有时间观念等问题,常常引起家庭内部矛盾。
尤其是周末和节假日,因为星星的问题,爸爸和妈妈,妈妈和爷爷奶奶的矛盾一触即发。
总之,爸爸在打星星的时候或是爷爷奶奶在批评星星的时候,妈妈都会第一时间扑上来,为他撑起保护伞,甚至会大喊:“不要这样对他!”
爸爸开始也会和妈妈吵,但在妈妈强有力的威胁下,爸爸会乖乖地听妈妈的话,无奈拿起手机进行无声抗议。
前面听起来,母子俩简直就是受害者,现在看起来,也不是那么回事儿。
其实妈妈更像是家里的掌权者,星星爸爸和爷爷奶奶都要看妈妈的脸色行事。
听到这里,我大概知道了他们家的整体情况。
这是一个家庭关系失衡的典型案例。
妈妈是星星的“保护伞”,那么,妈妈为什么那么想保护星星呢?
我非常好奇:“你为什么见不得儿子‘受欺负’?为什么总是第一时间扑上去保护孩子?”
星星妈妈:“老公凶儿子的时候,我就受不了。”
我:“是什么让你受不了?”
星星妈妈:“我看不得儿子瞪着眼睛看着爸爸啥也不说时无助无力的眼神,星星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这时我就会无意识地冲到孩子面前,一把搂住儿子。”
我:“孩子什么情况让你最难过?”
星星妈妈:“我看到儿子无助、僵住的样子就非常难过。”
说到这里,她的眼泪出来了。
我知道这是妈妈的激发点,决定进一步探索了。
有时候不是孩子真的受了委屈,而是妈妈受伤的部分出来了。
任何问题都是冰山一角,我意识到这后边肯定是有故事。
随着交流和探索,终于揭开了真相,原来星星妈妈从儿子无助的样子照见了小时候无助的自己。
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星星妈妈16岁的时候,一个人在医院的走廊里,看着周围的人走来走去,她的爸爸刚刚离开这个世界。
身边的人都在忙爸爸的后事,没人在意她,她躲在走廊的角落,哭不出来,也不能哭,因为妈妈已经很伤心了。
办爸爸的后事的过程中,星星妈妈全程无知无觉,亲戚们觉得这孩子真是心狠,最爱的爸爸走了,一滴眼泪都没掉。
星星妈妈回到学校,每隔十几天,课桌里莫名其妙会发现钱和水果,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个老师给的,这个老师是爸爸的老同学。
但这种特殊照顾不仅没有让当时的星星妈妈感受到温暖,反而让她觉得自己因为没有爸爸,跟别人不一样,自己很可怜!
还有一个老师,看见她的成绩下滑,一直开导她,反复强调,希望她能有个好成绩,这样才能对得起爸爸的在天之灵。
这让她倍感压力,只要没有考好就觉得对不起去世的爸爸。
本来星星妈妈就不能接受爸爸已经不在人世,还天天被老师、同学、亲戚以各种方式反复提醒她是一个没爸的可怜虫,这让她很厌恶、很自卑。
在她看来,就是因为没有了爸爸,所有的人都变了,他们同情的目光都能刺痛刚刚失去爸爸的她。
不是所有的爱,带来的都是安抚。
有些爱太沉重了,有些爱是负担,有些爱是伤害。
更可恶的是,有邻居在家门口和妈妈说“一山不能容二虎”,爸爸英年早逝,是因为她和爸爸相克。
十六七岁的她,再一次感受到深深的无助无力,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是一个诅咒!
尚未成年的星星妈妈在承受着这些本不该属于她的负担,对受到伤害这方面非常敏感。
她说:“我很害怕儿子像我一样受到伤害,所以我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我的孩子。”
非常明显,她没有疗愈的创伤在影响着她。
于是,我为她做了放下过去的创伤梳理。
梳理完,星星妈妈恍然大悟。
她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在面对爸爸离世、亲人悲痛、老师同学的同情时,自己悲痛无助的表情和儿子被爸爸打骂的样子简直一模一样,所以这时冲出来保护的不仅仅是星星,还有当年的自己!
她看到孩子无助的画面,其实是自己没有疗愈的伤。
从小爸爸最疼她,爸爸的离世对她来说,意味着天塌了。
这么多年,那个“小女孩”一直都在角落里,用无助无力的眼神看周围的一切,不敢走出来,因为她觉得任何一个有爸爸的人都比她高贵,比她值得。
她不敢奢求别人喜欢,不敢争取想要的,不敢在人群中站出来,因为怕别人说她是个没有爸爸的孩子。
直到她结婚,有了星星,她想把所有失去的爱都补给儿子,所以她不允许任何人对星星不好,希望全家人都像她一样对星星疼爱、关心、包容。
但家人的做法让她很失望,没有人像她要求的那样爱孩子——爷爷奶奶管教星星的严苛,爸爸的脾气暴躁,都能引发一场或明或暗的家庭战争。
无烟的炮火让她很痛苦,再加上星星的学习成绩并不是那么优秀,学东西也没有她想象的那么快,所以她把这一切带来的痛,和对孩子的爱编制成了一把“保护伞”。
这把保护伞,在爸爸对星星发脾气的时候,在爷爷奶奶管教星星的时候,在星星目光呆滞、无助无力的时候,都会马上撑开。
但是打开一把伞,会保护人,也会刺痛人,保护的是星星,刺痛的自然就是别人了。
她清晰地意识到这把“保护伞”保护儿子的同时,也在伤害着孩子的爸爸,看起来她是在保护孩子,其实也是把孩子推到了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