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Mol Cell | ... ·  昨天  
生信宝典  ·  专家点评Cell | ... ·  2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盘点 | ... ·  3 天前  
生信人  ·  Cell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我就当个70分老妈吧,挺好的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3-28 07:28

正文


当70分妈妈,焦虑明显会少很多,自然又多出来一些空闲,刚好可以留意或者琢磨下孩子的天赋、热爱,如何全情投入,鼓励他、支持他,成就他的美好生活。


年年初,认识了豆包妈妈。


跟她聊天,时不时会让我目瞪口呆。


我说:孩子贪玩没休息好,结果得了中耳炎。她说:得了中耳炎是好事儿啊!


我说:带孩子出去旅游,好几次都是跟老师请一周假。她说:大胆带娃“逃课”,绝对物超所值。


我说:孩子成绩中不溜。她说:我要求豆包在校成绩超过70分就行,我当个70分老妈挺好的。


千万不要以为她只是到处“凑话”!耐心了解过来龙去脉,你会发现,她其实是一个很有主意的“硬核妈妈”。


当我还在纠结对孩子打网球、学游泳是不是该高标准、严要求时,是豆包妈妈的一番话把我拉出了泥潭(想要躲开儿童运动那些坑,请看 这里 )。


只是,育儿路上,泥坑何其多:孩子成绩上不去,班主任来告状,孩子贪玩生病……焦虑总是突如其来。


你有没有想过,你很可能是被各种既有标准挟持了。一心想做“最好妈咪”的你,要不要跟70分老妈聊聊天,发现新的路径呢?


孩子得了中耳炎?好事!


两个月前,孩子得了肺炎+中耳炎+鼻窦炎,打吊瓶、吃药之外,还得忍受中耳炎引发的疼痛,度日如年的我于是找豆包妈妈聊天。


“中耳炎很好啊!”


什么?!我着实不知道该怎么接茬儿了。


豆包妈妈接着说:“西医学上看,孩子12岁之前必须经过几次病,以建立免疫力。其中,中耳炎是要得的,此外还有水痘等。像水痘得过后就有终身免疫力,不会复发;而没有发作的病毒,长大后免疫力低时会转为带状疱疹类的疾病。”


“这么看,小时候得水痘算是早解决、伤害小呢。虽然现在有各种疫苗,但人体太复杂,有太多未知的疾病,几乎防不胜防。最终,自身免疫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最有力武器。小时候适当借助得病,建立免疫力,不失为一种积极的应对方法。”


我小时候也得过中耳炎,年龄太小记不清了。但是现在亲戚朋友说起中耳炎,都觉得它太疼了,并且恢复不好会有后遗症,所以很危险。连检查肺炎的医生都嘱咐我,要带孩子去耳鼻喉复查。


听了我的担心,豆包妈妈接着说:“中耳炎是挺疼的。不过中耳炎、水痘这些病,成人得了可以说很危险,有时会致命,小时候反而会很快恢复健康。所以,有时一听说学校里有传染病,流感、水痘、腮腺炎之类,有些妈妈就把孩子往学校送,去挑战一下孩子的抵抗力。这些都是我一个在瑞典当全科医生的朋友给我普及的。现在,我也成了这种妈妈。从医学角度看待孩子病了、摔了,尽量保持冷静。”


所以,2月下旬,雨水一过,豆包已经穿着裙子、打底裤去上学了,这个妈妈全然不在乎“春捂秋冻”——“豆包10岁后,免疫力增强了很多,适当冻一冻挺好的。我在北欧的朋友们会让七八个月大的小孩盖好被子冬天在户外睡一觉,她们认为这样冻一冻可以提高孩子免疫力。”


学校说的完美,

就是真的完美吗?


我跟豆包妈妈分享了一桩“奇闻”。


孩子回来说自己英语考了98.5分,我说:“哦,还不错。你知道那1.5分错在哪里了吗?”她一脸无奈:“因为写字母u的时候,起笔忘了先写一个小撇,就被扣了三个0.5分。”


“你听说过这样的标准吗?”


豆包妈妈的“义愤”着实超出了我的预期。

所以我就说啊,学校说的完美,真的就是完美吗?让我们的孩子全力以赴、小心翼翼,去追求100分,需要这样把孩子逼到极致吗?


豆包妈妈谈起了孩子的经历:豆包一年级时上的是北京公立小学,开学一两个月后的一天,她哭着回来:“妈妈,我就算在学校一动不动、老老实实坐一整天,也没法得到老师的小红花啊,那太难了。”当时,豆包妈妈想:对这么爱动的孩子来讲,学校的那些规矩的确太难达到了。


老师后来找豆包妈妈谈话:豆包上课乐于回答问题是不错,可她太爱接话茬了,看上去是回答问题,可都答不到点子上,能不能让孩子注意一下?最好以后能回答要点。


豆包妈妈听过后非常失落,“她接话茬,那其实说明她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只是每个人的表现方式不同,她会说出自己脑子里的反应,让老师觉得妨碍了教学秩序。如果老师坚持这样要求孩子,那豆包上课的注意力、对学科的热爱程度都会大大降低。”


“我总觉得,每个人都是有上进心的,具体到每个孩子,他们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达到老师的要求,只是有的完成得好,有的不那么好。如果老师总是根据孩子的完成情况来评判他的努力程度的话,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也是非常打击孩子的。有些孩子可能安安静静呆两分钟,就已经是尽了他100%的努力了。”


“所以,我不会对孩子要求太多。成绩上过得去就行,只要老师不找我就行。自然,她就不是什么明星学生了,一直中不溜。”


说要提高英文水平,

怎么连家庭作业都没有?


豆包三年级结束后,从北京的公立小学转到了国际双语学校。


▲刚转学时,在学校“睡衣日”穿睡衣上学。


在妈妈眼里,刚转学时的豆包,英语水平“说是‘0’,真是有愧于她,但说是‘1’,那就真的太乐观了”。孩子英语能力还在初级,豆包妈妈和孩子沟通后确信孩子想要潜心学习,于是没有安排任何补习班,而是放手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追赶,目标是跟上学校四年级的进度。——一开始还是需要妈妈帮忙的,毕竟小豆包连其他科目的作业题目(全英文)都看不明白。


追赶过程中不仅孩子,家长也受到不小的冲击。原本已经做好从最基础补起的准备、甚至预备好“做题”,然而,每天每天,孩子没有一份英语作业带回家!时不时还有其他家长给她“吹风”:“这里的外教不行,教得太简单,跟着他学,孩子肯定学不到什么。”


豆包妈妈主动来到学校跟外教了解情况 ,老师给她解释学习的状况和方法,鼓励她多关注孩子的态度与注意力。让孩子放松心态,迎接学校学习活动。在校老师会用孩子能够接受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不断练习和理解。此外,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和控制能力也是老师的目标——老师留下的题目并没有家长以为的那么简单。


豆包妈妈心领神会,从此不再纠结。


当豆包回家,眉飞色舞地跟爸妈讲述老师教过的“木乃伊的制作方法”时,爸妈满心都是对孩子的赞赏与羡慕。


五年级初的测试显示,豆包的英语运用能力已经超越70%同年级美国学生水平。


这足够老妈心满意足的了。


至于跟“尖子生”的差距,“必然是有的,毕竟人家孩子很聪明、努力,家长每周带孩子去补习班,付出很多。但是,在我眼里,补习花费了那么多时间、精力、成本,只不过比豆包的水平高出一小截——这只能说是选择不同吧。”



分数的最高端就是人生的最高端吗?


看过韩剧《天空之城(SKY Castle)》后,恍然发现关于孩子教育,即使是上流阶层也无法免除焦虑。剧中的妈妈为了让孩子顺利考入韩国最好的医科大学,14年如一日奔赴补习班,连假期旅游都没有过;每次如果没考第一名就如坐针毡……


可以想见现实中挤进SKY(S=首尔大学,K=高丽大学,Y=延世大学,韩国最著名的三所大学)的压力有多大。了解到这些,瞬间觉得自己那点儿焦虑好像不值一提了。


自然,也把这剧推荐给了豆包妈妈,并问这位“佛系妈妈”:“你没有为孩子的成绩焦虑过吗?我可是听过别人给我洗脑——想要小升初考入好学校,就得平均分98以上;想要六年级这种水平,那三四年级就一分都不能丢。”


她说:“这种我也听到过。只是,满分的、甚至高分的学生只是一部分,其他的孩子可能再努力也无法做到那么完美。要我看,把自己定位成70分妈妈甚至60分妈妈,是家长平衡心态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这样的妈妈,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只要到了70分,就认为孩子已经达标,不会刻板硬要追求高分甚至100分。”


我不禁感叹:“你可真心大啊!70分就可以了……你跟孩子讨论过这个标准吗?”


“我没有跟她说‘考70分就可以’,只是说过‘只要老师不找我,学习上你就自己来处理。’毕竟,学校里有自己的标准,她得达标啊。”


“没有让你伤脑筋的时候?”


“当然有啊。有一次还挺‘惨烈’的,她成绩80分左右,在班里吊车尾,我接到了学校通知。我会跟豆包说,最近,咱们其他活动得稍微停一停了,接下来的考试很重要,我们得努努力,争取90分吧。”


“90分,呵呵,不低啊!”


“你可以认为‘70分’只是一个比方。我想说我们可以不用太计较成绩,更不必为了追求每一次的满分,用掉孩子全部生活时间和精力。学业分数可以比较,那么人生的衡量标准在哪里呢?分数的最高端就是人生的最高端吗?”


“分数有时会成为枷锁捆绑着我们,妨碍我们去体验更多。与其这样,我宁可孩子做个中不溜的‘70分学生’。”


▲喜悦儿童集市志愿者。


“我这样的70分妈妈同样对孩子有所期待,我们用课余时间培养她在学校无法练习的能力,比如思辨能力、运用外语的能力,或者对科学、对历史的兴趣。甚至,如果学习知识让低龄孩子感到压力太大的话,就只培养她的体育能力。”



▲豆包的画。


“我希望孩子能感觉到,在家里,会有不同于学校的另一个评价体系。在我眼里,她的每一次成功都值得表扬,她的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效果。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努力的样子、结果有人欣赏。”


不上补习班“抓分数”,那么,这两年里,豆包妈妈带娃都干啥了?她跟豆包游历了近11个国家,还有国内很多城市;参加了3次类似“小铁人”的长跑活动等各种课外活动;豆包钟爱的绘画一直在持续,棒球又重新拾了起来,还去考了潜水证……


▲豆包在美国羚羊谷。



老妈一心带娃玩,

孩子从没落下作业


豆包妈妈讲到high的时候,我忍不住想提醒她“立足现实”:“且不说参加高考需要刷题,现在连小升初都离不开刷题。当然,也有一个朋友吐槽说,在某私立小学上学的儿子,六年级就是不停刷题,孩子后来都刷疲了,小升初的成绩还没有平时好。”


“在哪里参加高考都是得刷题,在美国也一样,这我承认。我只是希望等孩子品德、身心等等平衡发展起来了,具备刷题能力了再去刷。”


“所以不具备条件的时候,你就不去管了?”


“也不是不管。学习是孩子不断摸索的过程,如果孩子用心的话,学习能力自然会提升。”


“看来你家豆包只能不断自己摸索了。”


“妈妈的要求、学校的要求、高考的要求等等,都是他律。我不要求她在校成绩多高,而是希望她有足够的时间自己成长,找到目标和动力。在高中之前,慢慢学会自律。我如果一直不放手不让她去试,那以后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说实话,豆包课业蛮重的,小学五年级,期末考试考6门呢。但她会自己想办法搞定,因为她妈一心带她玩。”


深谙“管理”的豆包妈妈跟我说起了她的经验——从筹划旅行时,就开始“立项”,确立项目的难点、关键点,预设父母怎么处理、孩子如何反应。比如,旅途中如何完成假期作业?旅行本身就很累了,加上时间不固定。但反过来看,这对孩子也是一种训练。


“我会事先跟孩子商量,如果行程太满,就取消某一项活动。豆包当然不愿意了,但作业也是必须完成的,那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所以,有时我们会安排每天早晨醒来到9点之前,把当天的作业写完。写不完的话,一路上,餐厅、美术馆、火车、飞机,一有时间就看能不能写点儿。作业一般也不多,20分钟就能完成。到现在,不管旁边是有人聊天还是放电影放音乐,她都能在嘈杂的环境下全神贯注高效完成作业。


有一次,在从首尔回北京的飞机上,我们还在准备第二天的百词测试,她当时默写完对了80%左右。她也觉得自己很辛苦很委屈。我除了告诉她如何记住单词外,也跟她说,有的事情是没有技巧的,不能偷懒。


回来后,她的百词测试居然得了满分。这让她喜出望外,也让她此后旅途中更有信心完成作业。”


“我得好好学着点儿。我们带娃旅行,都是给孩子请假一周,带着作业去旅行,有时完不成就回来慢慢补。”


“大胆带娃逃课,绝对物超所值。”


“你是第一个如此明目张胆认可我的。”


“真的,我还是很支持你的,你做得很棒。既然不做学校的优秀标兵,就按自己思路来吧。很多年过去后,你的儿女回想起来,会感谢你的,这一定是他们记忆中最美的那部分之一。”


出国就是见世面?

70分老妈的硬核底线


看上去,这个70分老妈貌似“云淡风轻”的状态居多。可还是有人会“不经意”间碰到她的底线。


10岁的豆包已经游历过十几个国家,不过,豆包妈妈仍然觉得,现在的家长可能太强化了旅行与开拓眼界之间的必然关系,“有的学者可能没怎么出过国,但他的言谈举止,他对问题的分析和见解,都非常有见地。并且,有时,即便去旅游了,孩子的眼界也跟父母的灌输有关。”


她讲到了跟豆包在韩国的一次经历。


当时,大家看完了关于“鸣梁海战”的展览后,豆包发现李舜臣将军给大清王朝都是用中文写信,感叹他学识渊博。我一个朋友当时就很自豪地说:“韩国当初是我们的属国。包括越南也是。这些地方当时都是我们的地盘,归我们管。”


▲豆包和妈妈在韩国。


豆包妈妈不太满意朋友的解答,于是补充解释了一下“属国”是什么,而且提醒豆包在北京见到的现代车、她用的一些文具、看的一些电影都是来自韩国,“一个国家文明发达时,文化是向外输出的。经过这么多年,韩国的文明是进步的。”


朋友仍然坚持:“再进步,它也是个小国,也是曾经的属国。”


豆包妈妈有些急了:“你这么说太不得体了。”


“我说的是事实啊。”


“这个事实我能承认,但为什么一谈起韩国,第一句就是这个呢?以后豆包见到她韩国的同学,要跟他们说你们以前是我们的属国吗?见到日本同学就抄起棍子打他?见到来自美国的同学呢?”


直到如今,豆包妈妈谈起此事还是非常激动:


“就算不谈哈韩,韩国有历史文化、现代工业科技乃至时尚等那么多优势,为什么你非要说属国这一点呢?为什么一定要凌驾于对方之上呢?民族自豪感只能来自‘比其他民族更强’吗?比来比去,势必形成金字塔,只有顶端的才有自豪感,其他民族只能仰望。这不跟学校排分数一样吗?这样的民族自豪感未免脆弱、片面又盲目!


所以,这位70分老妈力挺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我们现在都希望孩子有全球眼光,那就不能只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什么都是中国好、最强、永远正确。我们需要从身为‘地球人’的角度,来认识、分析这个世界。”


如你所见,虽然号称“70分老妈”,可这款老妈一点儿也不容易当。


不过几次三番聊下来,在明白“学校评价永远不是孩子的全部”后,焦虑明显会少很多,自然又多出来一些空闲,刚好可以留意或者琢磨下孩子的天赋、热爱,如何 全情投入,鼓励他、支持他,成就他的美好生活。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版权信息:本文根据对豆包妈妈的采访内容,由童书妈妈编辑裙带菜整理而成。转载请后台联系。

豆包妈妈:全职妈妈,曾任外资咨询公司总经理。

裙带菜:家有9岁闺女和4岁儿子,童书妈妈编辑,曾做过新闻网站编辑、时尚杂志编辑。



相关文章链接:

我们不一样|40岁裸辞,即使没有逆袭,也要尽力的人生?

我们不一样|10岁男生除了上学还可以做什么?

我们不一样|如何给孩子们办个儿童读书会?

我们不一样|从高薪世界500强辞职,我要为人生重新洗牌

我们不一样|在非洲草原守卫狮子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