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海战俄军遭遇惨败
1905年爆发的对马海战是海战史上为数不多以少胜多的战例,也是损失最为悬殊的海战之一。日本仅以损失3艘鱼雷艇的代价赢得了胜利,俄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几艘军舰逃回到了海参崴基地。
对马海战不仅让当时远东海军力量格局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还深刻影响了海军技术的发展。此役充分证明了马汉的学说,即战列舰在海战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也充分说明了只有大口径主炮才是海战的主宰。
前无谓舰火力投送能力仍然有限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战列舰采用不同口径的主炮,在射击时弹道和射速会有很大不同,弹着点观测和火力控制也不能实现统一,因此命中率受到很大影响。这种情况在日俄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日俄双方参战的主力舰即使能够齐射,炮弹散布也较大。为了抢占T字头,日军舰队竟冒险主动暴露在俄舰射程之内。据日本军官回忆,俄军火炮根本无法命中日舰。俄军舰队战败除了战术运用失当和士气低落外,舰炮命中率过低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日军能够取胜一方面是因为火炮射速更高且炮术能力更强,另一方面也有运气因素。实际上,双方舰艇火炮的种类构成和布置方式并没有明显的差距。对马海战的这一教训为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西方各国舰船设计师们开始对“全巨炮”战列舰进行探索。
英国海军“无畏”号战列舰
1903年,意大利设计师库尼贝蒂在《理想型战列舰方案》中首次阐述了全装重型战列舰的概念,提出了统一主炮的战列舰。他主张增加大口径主炮数量,通过集中控制火炮齐射对目标区域的火力覆盖达到提高命中率的目的。随着火控系统从概念转向实用,上述主张成为可能。1904年,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费舍尔牵头组成了一个委员会,提出一个新型战列舰的设计方案: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使用10门统一型号的305毫米口径主炮。这就是海军历史上著名的“无畏”级战列舰,该级舰取消了过去战列舰普遍装备的二级主炮,仅保留了用于防御轻型舰艇的副炮。
无畏舰为20世纪初各海军强国竞相建造的一类先进的主力战舰的统称
在英国造出“无畏”号前后,一些国家也建造了航速、吨位上类似“无畏”号的战列舰,但是由于没有采用统一口径的主炮,因此不能称作无畏舰,只能归类到前无畏舰的行列。可以说,对马海战既是前无畏舰的巅峰之战,又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无畏舰革命性的设计成为现代战列舰的始祖,它的出现确立了世界各海军强国战列舰设计的基本模式。由此,此类战列舰被统一称为“无畏舰”。“无畏”号战列舰一经问世,使当时各国海军现役的战列舰立即变得陈旧过时。但这一新舰种的出现,也给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提供了可能,由此引发了列强之间的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此后长达40多年的时间里,各国竞相发展这种“全装重火炮”概念的无畏舰,无畏舰也由此走向了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