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EDU投资人俱乐部
i-EDU教育产业投资人俱乐部是一家布局海外教育投资的教育垂直媒体研究机构。由超过300名投资人、30家上市公司、45家VC、32家PE及12家券商组成。通过打造媒体属性的智库,融合一二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成为教育行业投融资信息服务供应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6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EDU投资人俱乐部

教育公益说——1%与10%的教育公平 | i-EDU评论

iEDU投资人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18-11-09 18:58

正文


211大学以上,农村学生进入几率不足1%,30年教育公益之路,教育公平仍任重道远。科技到底是缩小还是扩大知识鸿沟?“冰花男孩”背后的4000万教育困境如何解决?而当“冰花”这一章节告一段落,谁又能保证“冰花”们的未来是和熙春风?

自1989年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发起“希望工程”,将公众的视野引向教育弱势群体开始,近30年来,对于教育公益的讨论就从未停止,方式也从最初的支教、捐款捐物到借助互联网技术,尽可能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但 30年的时间,跨过20世纪,走进21世纪,我国依然有超过4000万的贫困儿童数量,且一线城市大学入学率为80%,而农村只有5%。


211大学以上

农村学生进入几率不足1%



2017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的大学,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这种。” 作为制度既得利益者熊轩昂指出目前教育公平面临的一大难题,即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虽然今年夏天,河北高考状元《感谢贫穷》一文在网上引起热议,但这种“幸存者偏差”或许只适用于自我激励,从社会角度来看,并不值得鼓励。据公开资料显示, 每年只有12%的农村适龄儿童参加高考,且进入全日制大学的比例只有7%,进入211大学以上的不足1%, 而这一比例在城市适龄人口中达到近10%。对于农村孩子而言,高考是能改变他们命运的一次重要机会,但从一开始,他们就无法真正地和城里孩子平等地竞争。


科技或扩大知识鸿沟


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覆盖。

科技、互联网的发展为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创造了可能,很多科技公司、在线教育公司以此为出发点,以教育公平为口号进行教育公益布局。但早在1969年旨在缩小贫富家庭孩子知识差距的电视教育节目《芝麻街》在美国开播后, 调查结果却表明尽管该节目对贫富家庭的孩子的知识增长都有作用,但两者间的知识鸿沟并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 ,虽然这一调查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也表明互联网、大众传播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工具公平、解决教育标准化的问题。因此,此时谈教育公平,为之尚早。也或许, 完全的 教育公平本身就是伪命题。


“冰花”们的背后and“冰花”们的未来


2016年的大凉山悬崖村爬天梯上学的孩子,去年的格斗孤儿,今年的冰花男孩,作为4000万贫困儿童的化身,他们是幸运的。他们吸引到舆论围观,而围观就意味着解决的可能,但被关注是偶然, 在这些幸运进入公众视野的个体背后是4000万的群体,是亟待解决的困境。 另外,在公众追逐媒体,媒体追逐热点的时代,即使幸运的成为被关注的“冰花”,所解决的不过是当时当下的问题。但教育是漫长且持续的, “冰花”这一章节的告一段落,谁又能保证“冰花”们的未来是和熙春风。


“我曾尽力让这个世界变更好”


诚然,科技公司的公益行为不能实现教育公平,但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工具公平也是相对公平的前提。 “冰花男孩”虽是四千万分之一,但对个体来说,这也是一个孩子的教育机会 ,即使不能保证他未来的教育之路,但短暂的关怀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温暖。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我们同样也可以对“冰花”们怀抱希望。 前央视记者柴静在一次采访中说: “我曾希望改变这个世界,后来,我只能说我曾尽力让这个世界变更好。” 我们看到,在教育公益这条路上,希望工程、儿童基金等公益组织没有停止过帮扶的脚步,无数个人也力所能及纷纷捐款捐物,企业的加入为公益注入灵活性与创新性。但教育公益不需要鼓吹微薄之力汇聚成大海, “我”曾尽力让这个世界变更好,是个人、企业做公益的初心,也可能是最终的归宿。但无所谓,我们曾尽力让这个世界变更好,足矣。



教育产业业态天然拥有公益的属性,民办教育企业家也在践行着这一责任。 收集近几年教育企业公益项目,从K12巨头新东方、好未来到新兴在线少儿英语的VIPKID、DaDa等都多次参与到教育公益领域, 对此i-EDU发起 “教育公益说” 这一专题。看不同人眼中不同的教育公益。

VIPKID: 教育公益的 核心在解决教育问题本身 ,捐钱捐物不难,但优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内容、师资,才是教育的关键。

沪江: 教育本身就是公益 、就会对社会产生巨大价值,一大批有技能、有知识、有抱负的青年,对社会的正向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DaDa: 目前中国的公益事业普遍存在脱离真实需求的“浅尝辄止”问题。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多的书本和更好的校舍,而是一种 “授人以渔”的知识与情感认知上的双重成长。 在实际运作中,偶尔“心血来潮”式的公益行为往往可能是对受助者的一种伤害。


vipjr: 精准扶贫要从根子上斩断“穷”根, 关键因素之一是教育扶智。 教育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教育扶智”为出发点设计教育公益项目,注重项目的长期性和规模化发展,切实帮助受助地区改善教育环境。

掌门1对1: 教育理想是让教育共享智能,让学习高效快乐! 互联网是一个结合点,更是一个颠覆点。 能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最需要的地区,这本身就是教育企业对社会的价值体现。

作业帮: 在中国扶贫事业中,教育能够发挥很大作用。教育公益的使命是 “让优质教育触手可及”。

作业盒子: 做好教育就是最大的社会公益。

掌通家园: “扶贫先扶智”决定了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地位。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公益事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不断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打造开放平台,赋能各类幼教相关方,共同推动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最大的公益。


学霸君: 教育公益即缓解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困境, 让更多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到更好地教育,掌握知识、改变命运,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准扶贫。



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作为民办教育集团,正如上述企业所说,做好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公益。对于企业来说,保持最初做教育的初心,尽力为教育公益贡献一份力,就是最大的公益。但教育公益之路任重道远,仍需各方合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