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推所”指的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营销,以吸引客户的律师事务所。越来越多的行业参与者加入这一赛道,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
初级律师的救命稻草?
律师群体正在“年轻化”。根据司法部相关统计:
· 从年龄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底,30岁以下的律师人数超过10.79万,占比达到16.56%;
· 从职业年限来看,有40万人从事律师工作不到10年,其中25万人工作不到5年。
实习≈月薪4000
根据杭州律协2021年的调研,杭州市中小律所实习律师工资大都在4000元以下,占调研样本整体的70%以上,3.61%无月薪。
独立=没案源
青年律师在拿证独立后,不得不立马开始操心案源问题。由于执业时间短、依靠自身获取案源的能力比较有限。部分青年律师还面临收入不能够负担生活开支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47.4%的人认为影响青年律师成长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案源。青年律师执业初期无法通过稳定的案源进行实践,从而造成青年律师的办案经验和实务技巧难以积累和提升。
超过52.3%的人最羡慕同事或同行拥有丰富优质的案源。青年律师大多数没有资源/背景,律所亦难以提供直接支持,低年级律师需要另谋出路——一部分年轻律师利用网感优势,从简单的小额代理、顾问服务做起。
中小所破局的救世主?
截至2022年,根据司法部《2022年度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统计分析》,10人以下的律所2.53万多家,占65.5%,11人至20人的律所8023家,占20.74%。20人以下的小所总占比86.24%。
根据杭州律协的调研,中小所律师业务于大部分来源于亲友推荐(67.63%)及所内合作,律师的固定案源或长期合作的案源较少。因此收入也不稳定,其中53.83%的律所表示没有固定的创收。
利用网络推广进行案源拓展,促成转化,自然就成为了不少律所的“救命稻草”。
·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23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77.5%;
·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中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规模达到12.32亿;
· 法律科技公司Clio报告显示,57%的消费者会自行在网络上寻找律师;
法律科技公司Clio报告显示,年轻一代更倾向于注重律所的网站、品牌和在线评论。48%的千禧一代和49%的Z世代更关注律所的网站。现在80、90后已成为消费主力,很快00后也将加入,他们是互联网原住民,从有消费能力开始,就习惯了线上购买——客户都在线上,所以律所也纷纷去线上。
2.案源扩展,就是要去客户聚集的地方
当下的互联网推广花样百出,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上还是在做一件事情:在合适的渠道上,通过优质内容吸引客户,并转化成交。
律所网推链路
从结果倒推梳理整个律所营销的流程: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成单,成单之前是成功约访,再之前是询单咨询、再是成为联系人,最前端是粉丝、阅读量、浏览量。所以,要想获取案源,必须先获得流量。
具体渠道包括:律所官网、搜索引擎、社交媒体、律所博客和相关文章等。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目标客户群体,选择合适的网络推广渠道,以提高品牌曝光度和吸引潜在客户、吸引流量。
问:网推能带什么样的业务?
答:价格敏感型客户、中低端业务居多。
对比了几家不同平台网推所的业务的销量,多数网推所会选择从简单的经济纠纷、劳动仲裁、交通事故、工伤申报、婚姻家事路线走起。
参考抖音平台巨量引擎本地业务数据,网络推广还包含一些动迁、刑事,商事股权纠纷及以非诉项目的案源线索。这类业务的客户较为普遍特征就是对价格比较敏感,通常是低价者得。
问:有钱,就能做网推吗?
答:能也不能,大投入≠高收益
几张精英职业照、几页专业领域PPT,花点钱做投放,案源线索就不断涌进,一本万利,上哪找这种好事?
网推≠花钱买流量,内容很重要
如果多花些钱呢?之前或许可以。随着各种平台出现,媒体越来越碎片化,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大大增加。过往很多中小型律所的网络推广策略十分粗糙,只是组建简陋官网作为门面,然后买关键词,却并没有匹配的落地页和专业内容。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
肥了平台,瘦了律师,投出去的资源听不到回响。所以,砸钱买推广以求获得理想传播效果,已经不太现实了。
退一步说,砸钱,也不是谁都砸得起。
无论是文字营销还是视频、直播营销,现在都已卷成了专业且有门槛的事。专业化的律师,没有专业化的、在商业世界里营销自己的技能。
另外,没有任何内容原创能力就去花钱投流,也不是健康的网推模式。毕竟优质、有针对性的内容,才更容易在网络上吸引到潜在客户。
“只做好内容,不做好广告”,让内容找客户,而不是让律师找客户。内容能力是网推所的存活之本。
问:专业的内容就是好内容吗?
答:不是,专业的内容≠好内容
有的律所输出高质量专业内容、搭建社交媒体矩阵,人、钱、时间都投入不少。写公号、做抖音、搜索竞价、入驻平台、直播带货,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尝试了。效果,却一直不好。
律所网推营销遵循10%法则
某个人IP经纪公司首席执行官有这样一个观点,叫做“10%法则”,即文章的观点、提出的解决方案和文字表达,都不要超出读者的认知太多,而是只比他们聪明10%,千万不要一次输出太多信息,否则会在对方的认知里造成信息拥堵。
来源:DT研究院《2023抖音创作者商业环境洞察报告》
于律所而言,好的内容在具备针对性、实用性、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提供专业观点易于理解才能有效建立客户信任感。
问:充足的资金+优质的内容=成功的网推?
答:不是,还要考虑投产比ROI = (收益-成本) / 成本 × 100%
对于一家律所、一个团队,甚至任何一个行业,广告投放占比过高的时候,投产比(Return on Investment, ROI)低,意味着转化团队压力高,可以预见的是,网推的流量会越来越贵,也就是越来越贵的线索带来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好的投产比需要有配套的模式
场景一:对于律师团队
对于本身有一定业务量的律师团队,如果做网络推广的目的,仅是为了对原有业务有所补充,这种情况的网推,性价比不高。
原因在于,互联网带来的用户规模,理论上可以无限多,销售的边际成本可以无限拉低。当你只想为原有业务带来30%增长的时候,网推不一定是最优解,因为这30%增长可能不值得你付出100%的成本重头学习。
场景二:对于律所整体
律所想做网推,不是招聘一位运营强人或与外部机构合作就万事大吉。网推实施起来细节多,这不仅需要律所主任具备经营性思维,还需要管理者投入更多的时间精细化管理团队。
推广只是前端流程,当案源涌入,如何筛选,如何分配,如何监督律师,如何控制服务质量,都是实现最终目的——增收,逃避不了的环节。
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也不复杂的网推,想要真正做好,一点也不简单。每一个环节都有阻力,灵光一现不能长久,持续增长需要靠系统思考。
网络推广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本身并无褒贬之意。
有的律师对其不屑甚至抵触,认为律师不应该拉低自己的身价。眼下可能有一时热度,但是对律师的长期发展来看并无裨益。
有的律师将“网推”视作破局案源焦虑的良方。它远远不止于解决了青年律师生存的“眼前问题”,也一定程度为行业在“下沉市场”的法律服务拓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成一种新生态的形成。
|
智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关注律师行业数据,关注关于法律科技的一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