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伟大先知摩西在诗篇九十篇中写道:“
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以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
”(诗九十10)。寥寥数句,道尽人生。
虽然人的一生各不相同,有的通达、有的坎坷;有的显赫、有的平淡;有的富有;有的贫穷;有的长寿,有的早逝;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人生是寻梦。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编织的美妙的梦想,并一步一步地、一年一年地、一生一世地为实现这个梦而努力地奋斗、挣扎着。
人们常常在想,
等我越过什么关口或取得什么成功后,那时将是多么美好啊。
正是这种对未来的向往支持着我们不避艰辛、不顾烦劳地一站又一站地、紧张地追赶着人生的列车。
然而,我们也发现,
梦想实现的过程似乎又是希望破灭的过程。
取得某一成功或达到某一预定的目标所带来的欣喜、欢乐是如此地短暂,马上就被新的压力、愁苦所取代。
为什么人会这样呢?原来,“
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
”(传三11)。人是按神的形象造的,神将他的灵植在人的心中。因此,
人生来就有对永生的向往和渴求。
然而,世人奋斗所得,没有一样东西具有永恒的价值,故内心深处总是空虚。
法国着名科学家巴斯噶将此称为人心中的“
神形空虚处
”,除了神的灵外,世间一切东西都无法将它填满。认识神以前,这种空虚感折磨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