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推介中国个人信息/数据保护/隐私保护最新发展,包括法规速递、执法机关动态、行政执法、民事诉讼、中外执法交流、学术研究等。提供案例解析、理论介绍、律师实务操作指南,以及个人信息及数据保护评论和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地震台网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6级地震 ·  13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降雪、大风,气温下降5~8℃ ·  15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这12种首次违法和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乌鲁木齐,上榜前三! ·  3 天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  3 天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个人养老金莫名“被开户”?银行营销热 VS 居民认知冷

个人信息与数据保护实务评论  · 公众号  ·  · 2024-12-19 16:12

正文


“人在家中坐,被莫名其妙开了个人养老金账户。”随着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全面实施,除了各大银行抛出的诱人红包,社交媒体上的“吐槽”也多了起来。
据第一财经了解,15日以来,全国各地不少居民陆续收到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通成功的银行短信。不过,很多网友反映,自己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户”,收到短信时很意外。部分网友也因此展开了对相应银行的“声讨”,涉及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
实际情况如何?第一财经以客户身份致电多家银行,综合相关工作人员说法,个人养老金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出现“被开户”,自动“被开户”主要有两种可能情况:一是前期预约过,二是单位集体开户。也有工作人员表示,若排除上述两种情况或无法明确具体原因,可联系银行登记反馈以进一步核实。
真实情况如何?银行有何说法?第一财经进行了多方了解。有业内人士表示,从此类事件中可以看到,机构在持续加强客户信息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强客户宣教工作,仅靠“发红包”难以完成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进的“KPI”。
个人养老金“被开户”
“尊敬的客户,您已成功开立**银行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最近,面对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成功的通知短信,不少网友不淡定了:“没有这个银行的卡,也没有办过业务,莫名其妙地开户了,还不能线上注销。”
在某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表示对自己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通感到意外,并称银行的操作“莫名其妙”,相关分享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自己连开户行的银行卡都没有,也没有办理过相关业务,为什么会突然“被开户”?
在短信中,多家银行提到了客户的过往预约情况,部分还准确提及了预约开户的时间,但很多网友表示,时间太久自己并不记得预约过;也有银行在短信中告知客户具体的开户网点,有网友表示开户网点与自己“距离十万八千里”,个别网友甚至表示从未去过开户网点所在城市。
对于没预约、没开卡、不知情情况下“被开户”,不少网友表达了对个人信息安全性的担忧。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这样的投诉近日明显增加。除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未经同意被“擅自”开通,还有投诉人提到了账户内资金被自动缴存的情况。
比如,有用户投诉,兴业银行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了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并于12月15日下午5点左右转入1元钱激活账户。而在某社交媒体上,也有网友表示,资金不仅“被开户”,账户里还莫名被存进10元钱。
根据2022年原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信息,首批可以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银行包括6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5家城市商业银行。综合来看,上述“吐槽”“投诉”等涉及多家银行,既有国有大行也有股份行,主要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
根据《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参照个人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项下Ⅱ类户管理。北京隽永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敬辉对第一财经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加强账户管理的通知》等规定,对于Ⅱ类账户,当事人本人可以远程办理,但银行无权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直接为其办理。
银行怎么说?
具体情况到底如何?
对于上述情况,第一财经记者以客户身份咨询多家银行。中国银行客服人员表示,上述“被开户”情况主要可能存在两种原因,一是前期参加过该行的预约活动,填写了相关信息进行预约申请;二是以单位形式集体参与个人养老金,比如,可能有相应工作人员上门统一做过预约登记。
该客服人员称,近期的确有客户反映上述问题,但基本都是有记录可循,多数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如果需要进一步确定具体情况,客户联系该行进行登记反馈,需要提供的信息包括身份证信息、收到的开户短信等。
还有多家银行的客服人员给出了类似说法。建设银行客服人员表示,随着12月15日起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全国推行,该行正在对前期预约客户进行“转正”,一般接到开户成功短信通知的都是前期申请过的,不会莫名其妙(给客户)开户。
兴业银行客服人员也表示,一般不会出现客户不知情情况下“被开户”的情况,客户如果有相关疑问可以向银行登记反馈,工作人员会将信息转后台进一步核实,并在3~6个工作日回复结果。
另据兴业银行17日晚间对第一财经的独家回应,该行在办理个人养老金开户过程中严格遵循账户实名制、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该行在办理预约开户过程中,客户本人需提供个人身份信息,兴业银行采取公安联网核查、手机实名认证、短信验证等多种手段进行校验,以防客户在不知情情况下办理业务或被他人代办。
此前有大行养老金部门负责人告诉第一财经,随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官宣全国推行,银行的主要挑战也即重点工作,就是将前期的预约客户账户批量顺利“转正”。对于预约情况,多家银行工作人员均表示可在手机银行APP进行查询,相应界面会显示预约时间,部分也有客户经理等信息。
“转正”工作量大,也与各银行前期准备和营销时间较长有关。从预约时间来看,中国银行自2023年7月起开放了除36个试点城市(地区)以外的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预约;兴业银行客服人员表示无法确认全国开放预约的准确时间,不过有该行客户表示自己曾在去年年底预约。
招商银行则自2022年2月就开放了全国预约开户,对于全国放开后是否全部自动开户,该行客服人员表示,2023年5月18日~2023年7月24日期间预约的不会自动开户(可手动开户),2022年12月2日~2023年5月17日、2023年7月25日至今预约的会自动开户,如需取消预约,需在12月15日之前操作。
部分银行也会在正式开户前通过短信等形式提醒客户。比如某股份行给客户发送的短信通知显示:“尊敬的客户,根据您的预约开户申请,**银行将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后为您自动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如需取消预约,请在2024年12月14日23:59前点击****通过**银行APP完成取消预约。”
预约从何处溯源?
不过,大部分网友说法与银行给出的解释并不一致。部分网友对第一财经表示,如果银行的确没有违规操作,那最有力的解释可能是银行营销活动中为了“薅羊毛”、帮朋友完成任务、手机界面误点等作出过预约申请,但时间太久很难记清。
这些“被开户人”中,有些的确在手机端查到了准确的预约开户记录,但时间、参保地等信息与记忆不符;有些则表示从未下载过开户行的手机APP,收到短信后很快就去网点注销了账户。
有中国银行客服人员提示客户,因为距离2023年7月客户可以在未开放地区预约开户时间较长,可以回忆一下是否之前在该行参加活动办理了开放预约,或者单位批量申请开户。客服人员告知了客户预约记录查询路径,并表示可以提供开户网点电话,进一步咨询是何原因开户。
在账户开通短信中,部分银行还明确提到了客户的预约开户时间和渠道(比如手机银行)。不过,兴业银行客服人员提示,部分客户的预约渠道不一定是银行的手机银行APP或者柜台,该行可预约开户的渠道还有京东、支付宝等第三方渠道。
据第一财经此前了解,在个人养老金制度全面实施前,京东、支付宝等互联网平台与银行等机构展开了较长时间的对接准备,也推出了相应的奖励活动。目前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关于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投诉内容也涉及此类平台,包括未经授权开户、诱导开户、诱导缴存资金等。
比如,其中一则针对京东金融的投诉提到,京东金融通过活动诱导消费者开通兴业银行个人养老金账户,开立成功后收到提示,该新开账户自动被存入1元“福利金”。该用户称,京东金融方面美其名曰这1元是“福利金”,但因为个人养老金账户的特点和规则,这将影响后续账户更改、注销等便利性。
支付宝最新页面显示,通过该平台可开立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的银行有12家,包括:招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光大银行、邮储银行、农业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京东金融目前支持开户的银行有7家:广发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华夏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不同平台、不同银行开户“福利”略有差异。
据第一财经前期了解,一般情况下,个人养老金开户的必须材料包括身份证信息等,必要流程则包括绑定一张I类银行卡(可为他行卡)、人脸识别等,并不一定需要在开户行持卡。
根据部分“被开户人”的回忆,自己曾预约开户但不知情,或在未录入必要信息、未经必要流程情况下顺利开户,还可能存在多种情况。比如,有客户在银行办理其他业务(比如开卡)时,在客户经理指导下“稀里糊涂”操作,当时并不知道相关操作与个人养老金预约开户有关;但也有客户表示,自己在知情后要求工作人员去除相关流程,但最终发现依然“被预约”。
另有客户被告知,可能前期扫了营销人员分享的二维码,但自己并无记忆;也有客户的工资卡开在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开户行,有银行职员曾上门进行开卡相关操作,最终也在无需重复提供信息情况下“顺利开户”,但客户此前并不知情。
根据央行2018年发布的《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个人通过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验证方式登录电子渠道开立Ⅱ、Ⅲ类户时,如绑定本人本银行Ⅰ类银行结算账户或者信用卡账户开立的,且确认个人身份资料或信息未发生变化的,开立Ⅱ、Ⅲ类户时无需个人填写身份信息、出示身份证件等。
银行为已经本银行面对面核实身份且留存有效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资料的个人开立Ⅱ、Ⅲ类户时,如个人身份证件未发生变化的,可复用已有留存资料,不需重复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影印件或者影像等。
不过,张敬辉也强调,如果银行是利用客户过往办理其他业务时所留信息“擅自”为客户开立Ⅱ类户,则是明显侵犯个人信息,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在未经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出售、传输、使用个人信息都是违法,甚至是犯罪行为。未经客户同意向账户内存钱,则是侵犯了居民对自己账户的管理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中国地震台网  ·  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3.6级地震
13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降雪、大风,气温下降5~8℃
15 小时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乌鲁木齐,上榜前三!
3 天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3 天前
新疆是个好地方  ·  新疆,全国前五!
3 天前
绘本家居  ·  150平美式婉约之美 家的感觉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