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个人让我从心理学角度谈谈中年油腻。
油腻是冯唐老师所创,具体的意思只有他才清楚,
但我倒是可以先谈一谈「中年」。
据我所知,中年是人一生中相对完美的时段,
见识,才智,财富,地位,俱在巅峰。
偏偏是这个时候,最容易招人diss,为什么?
我以为,人在这个时候,更容易目中无人。
这里的目中无人,未必是有多高傲,
只是字面上的,看不到「我」以外的他人存在。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
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
它的意义一定要放到「关系」的背景中才能理解。
我们都有这样的日常经验:
同样一句话,这个场合说,就得体,
那个场合说,就不妥当。
或者同一件事,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分寸,稍有不同,事情的性质就完全不一样。
从这个角度看,
冯唐老师给中年油腻定义的十条标准,有一些值得商榷,
那些单人的,静态的标准,缺乏关系的元素,
就未必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
譬如发胖,在冯唐老师看来,发胖即是油腻,
但胖和胖是不一样的,
有人胖得真实,胖得可爱,也有人胖得让人心烦。
(我摸着肚子,心虚地打下这行字)
后者除了胖,往往还胖得没有自知之明。
想象一个打着酒嗝,满面红光的中年胖子,
一边翻起上衣,裸露出一滩流淌着油光的肚皮,
一边豪情万丈地要求你陪他喝一杯酒,即使在你已经明确表达了不胜酒力之后。
这样中年人被人diss,真的只是因为他胖吗?
在沟通的理论中,除了「内容沟通」之外,
内容背后的关系,是另一层信息,
叫做「关系沟通」。
我在酒桌上高谈阔论,具体谈论的是什么,精不精彩,渊不渊博,那些都是内容,
但倘若,高谈阔论没有留下给别人的空间,
我所讲的一切内容之外,
就还在宣告「我不在乎你们」这一层关系。
而一些中年人,最大的败笔就在于此:
他们发现自己牛逼,就不分场合,不分对象,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地牛逼。
任何地方,任何人,都是他们牛逼的秀场。
内容上,他们展示的一切都可以很牛,
但与此同时,关系层面给人的感受也许会有不同。
拿冯唐老师这篇文章举例子吧,
文章说得很好,但一些人看了不舒服。
因为冯唐老师说这番话,不是他拿来自勉的,
而是放在公众号里,给百万粉丝看的。
如果他写了一篇十诫,
不要发胖,不要停止学习,不要呆着不动……
挂在自家客厅,哪怕分享到朋友圈里,给亲朋好友看到,你都会觉得这位大叔风骨不俗。
但是他把同样的东西放到网上,
对所有人说「不要发胖,不要停止学习……」的时候,
在他不自知的地方,他和人的关系变味了。
内容上,他也说:「不要对年轻人说教」,
关系层面上,他这样刚好落入了说教的俗套。
我以为,一个人不管到了什么年龄段,
只要眼中有人,能看到关系沟通的存在,
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跟别人处于怎样一层关系,
这样的人就不会显得太「油腻」。
他会有各种缺点,但不至于溢出自己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