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G5513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正式通车,是湖南省重要交通项目。该工程包含勘察设计、建设实施等阶段,采用多项绿色低碳技术,并应用科技赋能促进转型。项目包括新花园互通和资水特大桥等关键工程,采用BIM技术获得多项奖项。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参与者,为项目提前通车提供了有力保障。该项目的完成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G5513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正式通车。
该工程是湖南省重要交通项目,连接益阳和常德,是国家公路网规划的一部分。
关键观点2: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益常高速第一合同段的勘察设计任务。
项目采用多项绿色低碳技术,以桥代路,节约用地,大规模推广使用排水沥青路面。
关键观点3: 项目应用科技赋能,新花园互通采用BIM技术获得多项奖项。
资水特大桥作为控制性工程之一,采用渐变跨连续刚构,施工创新技术应用为项目提前通车提供了保障。
关键观点4: 项目的完成将有效缓解交通压力,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该项目位于湖南省经济走廊核心地带,是长株潭通往张家界、吉首等地的重要高速通道,也是环洞庭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文
12月26日上午,G5513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通车仪式在常德举行,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傅励作为建设者代表受邀带队出席。
G5513益阳至常德高速公路扩容工程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二广高速长沙至张家界联络线的重要一段。路线起于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互通,自北绕过益阳市区,经汉寿县,止于常德市武陵区芦荻山互通,接G55二广高速,路线全长93.456km,设置9处互通式立交,主线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度34米,设计时速120公里/小时。
路线位于湖南省“一带两廊”区域发展战略格局中的“长益常张”经济走廊的核心地带,是长株潭通往张家界、吉首两地的重要高速通道,也是环洞庭经济圈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通车后,将与2020年通车的G5517长常北线高速长沙至益阳段连成一条通往湘西北地区的全新高速通道,有效缓解长沙往返益阳、常德等地区的交通压力,提升区域交通网络的整体通行能力,对加速形成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促进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担了益常高速第一合同段40.246公里的勘察设计任务。
项目地处平原湖区,沿线优质农田广布,土地资源珍贵,加上借土难度大、运距长、软基处治造价高等因素,在设计阶段就严格贯彻以桥代路、节约用地的设计理念。全线桥梁占比近67.9%,土地占用较常规路基方案节省30%以上。此外,桥梁设计时,除保证桥下交叉道路净空,还适当提升桥梁设计标高,保证桥下足够的通风日照条件,使项目建成后,桥下空地通过复垦仍具备耕作条件。
同时,为增强路面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升路面服务品质,贯彻高速公路建设的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要求,益常扩容高速大规模推广使用排水沥青路面,实现了该技术在全线(双幅)共计30公里的里程碑式应用。其中,桥梁段落的排水沥青路面铺设长度累计约21公里,其桥上应用里程长度创全省之首。
新花园互通是本项目实现与南益高速交通转换的枢纽互通,采用对称双环变形苜蓿叶型式。设计时将BIM技术应用到新花园互通复杂工点的设计及施工模拟中,开展了基于交通流仿真分析技术应用,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维度为互通选址、互通选型、保通方案选取提供定量科学依据,实现了精细化设计。通过建立参数化、可联动修改的互通建筑信息模型,避免传统二维设计的盲区,进一步加强了工程的质量控制和施工期交通疏解,开湖南首次采用BIM正向设计完成全专业施工图设计的先河。该互通BIM技术应用先后荣获“天工杯”数字交通及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大赛金奖、第六届“市政杯”BIM 应用技能大赛一等奖等5项大奖。
资水特大桥作为益常扩容工程控制性工程之一,主跨布置采用渐变跨连续刚构,是该结构在省内桥梁设计施工中的首次应用。6#、7#主墩位于资江深水河道,采用整幅圆型深水低桩承台,钢围堰直径达34米,施工最大抽水深度达30米,创下省内桥梁建设圆型承台施工之最。为保证项目施工的安全、高效,设计团队通过加大梁高、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设置备用体外预应力系统等技术手段防患未然,应对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顽疾。团队还与施工单位紧密合作,全力开展了课题研究——《基于4D-BIM+IOT的大直径深水基础数字化监控平台应用研究》,运用BIM、物联网、北斗卫星定位、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智能传感、安全监控、主动防护、提前预警、应急预案,为钢围堰施工过程打造了一个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可视化、智能化的监控平台,起到了实时预警作用,为整个项目的提前通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凡益之道,与时皆行。作为与祖国同岁的交通行业老将,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将继续坚持科研底色,砥砺“智”行,勇拓“新”途,为建设“畅安舒美”出行环境,推动交通运输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交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