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法律评论
一个有态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法律专业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民商法律网  ·  程啸:连带责任的法定化与部分的连带责任 | 前沿 ·  昨天  
广州司法行政  ·  海珠区成立文商旅融合圈商事调解中心 ... ·  昨天  
广州司法行政  ·  海珠区成立文商旅融合圈商事调解中心 ... ·  昨天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十年磨“知剑”,让创新创造迸发更强动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法律评论

【综述】第六届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

中国法律评论  · 公众号  · 法律  · 2024-11-09 06:06

正文



2024年11月4日至5日,第六届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举行。本次论坛在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的指导下,由麦克雷雷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达累斯萨拉姆大学、湘潭大学承办,湘潭大学中国-非洲(法律经贸)研究院、麦克雷雷大学孔子学院协办,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张利忠 、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副校长 亨利·阿里奈特维教授(Henry Arinaitwe) ,以及来自坦桑尼亚、肯尼亚、卢旺达、布隆迪、乌干达和中国等二十余所高校的法学院长参加论坛。

《中非合作论坛-达喀尔行动计划(2022—2024年)》明确提出,支持举办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鼓励并协助中非高校共建中国-非洲法律研究中心和法律人才培训基地。因此,为适应深化中非交流合作对法学知识和法律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次论坛以“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教育支撑与法治保障”为主题。

会场照片


开幕式

开幕式上,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张利忠 提出,“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是达喀尔行动计划支持举办的重要学术会议,是一场中非法学教育交流的盛会。《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25-2027)》继续为中非法律合作指明方向,未来中非可着重加强司法领域的合作。” 受麦克雷雷大学校长 万格维(Nawangwe Barnabas)教授 委托, 副校长 亨利教授 代表学校致辞, “此次论坛对商讨中非两国法律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推进中非法律教育合作具有重要意义。”麦克雷雷大学法学院院长 罗纳德(Ronald Naluwairo)教授 表示,“本次论坛在乌干达举办,吸引了来自非洲各国知名大学的法学院院长参会,为中非法律交流搭建了重要的平台,希望以后能继续保持中非法学院院长之间的良好互动,推动中非友谊的深入发展。”为此,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杜焕芳教授 认为,“当今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法学教育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法学教育融入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大局中去。”开幕式由湘潭大学法学学部部长 李仕春教授 主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乌干达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张利忠致辞

麦克雷雷大学副校长

亨利(Henry Arinaitwe)教授致辞

麦克雷雷大学法学院院长

罗纳德(Ronald Naluwairo)教授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

杜焕芳教授

湘潭大学法学学部部长

李仕春教授主持开幕式


主旨发言第一阶段
*

主旨发言环节由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副部长 连光阳 主持,8位来自中国和非洲的法学院院长先后发言。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西北政法大学前副校长、上海师范大学法学院 王健教授 以《中国现代法学教育的形成、特点与启示》为题,指出本次论坛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功举办的背景下召开,目前中非关系的整体定位已经提升到“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未来应加强中非法学教育的交流合作,中非携手推进法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湘潭大学法学学部部长 李仕春教授 介绍了湘潭大学基本概况,梳理了学校推动中非法律与人文交流的成果,分享了法学学部未来发展的规划及倡议。他指出中非法学院院长论坛的发展应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将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结合,未来可以邀请法律实务界人士参加论坛,为中非法律界的交流提供更好的平台。

外交学院副校长 许军珂教授 以《“一带一路”争议解决的融合发展》为题,指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发展,其经贸争端解决机制的融合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由此提出“一带一路”经贸争端解决机制融合的具体措施,介绍了中国为“一带一路”经贸争端解决机制融合所作的努力。



乌干达坎帕拉国际大学法学院院长 吉苏比(Kisubi Eslher)教授 提到了法律教育在促进中非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中非合作在投资方面为非洲国家带来的帮助,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非洲影响深刻,为非洲国家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主旨发言第二阶段
*

主旨发言第二阶段由乌干达卡文迪什大学法学院院长 诺曼(Norman Mugarura)教授 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龙翼飞 以《中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发展》为题,阐释了诊所式法律教育是中国法学教育的实践教育模式,总结了中国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特征,并提出了对中国诊所式教育未来发展的展望。



内罗毕大学法学院院长 玛乌(Winifred W.Kamau)教授 以《跨文化法律视角:中国与非洲法学院的比较法律研究》为题,提出中非双方在法律交流和司法合作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非应加强法学教育合作,双方互相交流借鉴,共同为中非法律合作提供优质人才保障。



布隆迪大学法学院院长 埃吉德(Manirakiza Egide)教授 以《中非合作论坛视域下的中非关系:多维、面广、深度的互利互惠》为题,认为中非合作论坛为非洲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非洲国家应当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中非合作高质量发展。



卢旺达大学法学院院长 艾尔维斯(Elvis Mbembe)教授 以《中非经贸:中国与非洲经贸对权利保障的思考》为题,指出中非经贸合作对非洲带来了重大机遇,但与此同时,在合作中应共同关注公民权利保障,中国企业在投资非洲的过程,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共同助力公民权利保护。




专题讨论阶段
*

专题研讨阶段由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国内合作办主任 邹琳副教授 主持,来自中方的法学院院长、国内律所在非办事处律师和博士生代表9人先后发言。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院长 宋杰教授 以《利用传统解决争端:中非共同的实践》为题,着重阐释了卢旺达、乌干达等国利用传统文化解决争议纠纷的实践,同时介绍了中国利用传统文化解决纠纷的法律实践,对中非争议解决的实践进行了对比,他指出非诉是中国解决纠纷的重要方式。



内蒙古大学法学院院长 丁鹏教授 以《内蒙古大学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为主题,介绍了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表示内蒙古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 是对学校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工作的极大肯定。未来,学校将做好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规划工作,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任务”提供人才储备。



厦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韩秀丽教授 以《中非合作中投资争议解决的去政治化》为题,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推进了中非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中国企业赴非洲投资起到了鼓励作用。中非投资争议的解决应当采取去政治化的方式,如国际投资仲裁条约机制以及调解等,以维护中非友好关系。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龚红柳教授 以《为了一个“再全球化”的世界:贸大法学教育的实践与洞见》为题,分享了贸大法学教育的发展规模以及发展状况,强调中非法学教育的交流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为对外经贸大学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方向。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肯尼亚执行主任 于学召 以《法商融合:盈科律所助力中资企业落地非洲实践》为题,跟大家分享了盈科律所助力中资企业落地非洲的法律实践,强调法商融合的目的在于用法律的手段促进企业商业目标的实现,通过和当地律所合作保障中资企业在非投资。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何炼红教授 以《中国高质量发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创新》为题,强调知识产权人才是发展知识产权事业的第一资源,是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她阐释了知识产权学科体系以法为主,积极探索交叉发展的基本特征,并指出了知识产权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



湘潭大学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院长、法学学部 洪永红教授 以《中非经贸仲裁院——解决中非纠纷的新路径》为题向大家介绍了中非经贸仲裁院目前的基本概况,重点强调了中非经贸仲裁院仲裁员的特色、仲裁范围的特色、仲裁语言的特色、审理方式的特色,并就未来中非经贸仲裁院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湘潭大学法学学部、中非经贸法律研究院 卡斯 (Kaze Armel)副研究员以《中国与非洲教育体系的经验互鉴》为题,就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帮助非洲培养人才资源,发展知识经济、数字经济和其他多样化的经济形式进行了阐述。



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博士研究生 高明东 以《在读法学博士的角度看中非法律教育合作》为题,认为在中非合作背景下,法律教学合作在中非合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不仅促进了法律知识的传播和法治理念的交流,还为双方法律人才的培养和法律实践的合作提供了平台。




闭幕式





闭幕式由湘潭大学法学学部副教授、国际交流处副处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