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派代
为创业者提供内容服务,涉及电商、直播、新消费等多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头条  ·  千万网红留几手带货翻车,惨不忍睹 ·  23 小时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铁路12306崩了?马蜂窝发布国内首个省级旅 ... ·  23 小时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通报:Q4商家投诉电商平台典型案例曝光——抖音电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派代

阿里“砍掉”这个平台

派代  · 公众号  · 电商  · 2024-12-18 22:48

主要观点总结

阿里巴巴出售银泰股权,引发市场对电商平台与线下零售业务融合的思考。文章详细分析了阿里与银泰的合作历程、银泰的成长速度、业绩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除银泰之外阿里其他实体业务的状况。同时,文章还提及了百货行业的艰难日子和其他百货公司的类似情况。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阿里巴巴出售银泰股权

阿里巴巴以约74亿元的价格将银泰股权出售给由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财团。这一举动引发了市场对电商平台与线下零售业务未来发展的思考。

关键观点2: 银泰的成长与业绩

银泰百货虽然规模不小,但近五年的业绩增长较小,与阿里电商业务和其他新兴业态相比,其营收增长速度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阿里的投资未能达到预期收益,最终选择出售银泰股权止损。

关键观点3: 阿里的其他实体业务

除了银泰,阿里还拥有盒马鲜生、苏宁易购、居然之家和高鑫零售的大润发等实体业务。这些业务在各自的领域中表现不同,但阿里面临聚焦电商主业的压力,可能会继续剥离非核心业务。

关键观点4: 百货行业的挑战

百货行业面临来自电商、便利店、专业店和超市等多种零售业态的竞争压力。许多百货公司为了应对挑战,采用多业态模式,但整体行业日子依然艰难。


正文

作者 | 泊如

编辑 | 文定

支撑阿里“新零售梦”的重要平台——银泰,也被砍掉了。

12月17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称将以约74亿元的价格,将银泰股权出售给雅戈尔集团和银泰管理团队成员组成的购买方财团。

双方始于2014年的O2O模式狂潮,终于电商行业盈利为王时代。阿里与银泰十年的融合之路,也是电商平台与线下大型实体企业合作的缩影,如今分道扬镳,令人不胜唏嘘。

银泰的规模并不小,2023年银泰的营收规模超过了300亿元。但从银泰近五年的业绩增长来看,其进步较小,五年间仅增长了16亿元,虽然努力狂奔,但仍未达到阿里的预期 。最终阿里以亏损93亿元的代价及时止损。

而阿里转让银泰股权的动作,也引发了市场对于谁是下一个“银泰”的猜想, 从业绩来看,下一个将从阿里分离的或许是高鑫零售的大润发。

阿里与银泰的十年情

2014年,资本市场对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前赴后继。那年,银泰与阿里的合作便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

彼时, 阿里收购银泰,是希望将银泰的线下实体门店与阿里的线上电商平台优势互补,打破线上线下边界,实现商品、库存、会员等信息的共享和交互, 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如此,便实现消费者在淘宝下单,然后到银泰的门店自提或享受线下售后服务。

在合作过程中,银泰也享受了与阿里“互融”的好处。例如消费者可以使用支付宝在银泰线下门店付款,通过喵街 APP 获取线上线下的优惠信息、进行线上购物等。

然而, 银泰的成长速度还是赶不上阿里预期的增长速度 回顾银泰的发展历程,2007年 首次登陆资本市场时,营收为34.6亿元,到2013年营收 为156.92亿元。2023年银泰经营着59个百货店和购物中心,销售额为315亿元。 但2018年,银泰的销售额就已达到299亿元 ,5年仅增加了16亿元。

与阿里电商业务板块以及行业中的新兴业态相比,同期一些新兴电商平台或新零售企业营收增速可达30%,甚至更高,而银泰百货的营收增长速度远低于此。

《2023年度高质量商业项目TOP 30》榜单中,银泰商管集团旗下仅有杭州湖滨银泰in77表现亮眼,而武林银泰等其他门店未上榜, 一定程度上反映银泰的坪效等经营效率指标未达预期。

而阿里对银泰的 投入巨大,2017年私有化时 ,阿里的 出资金额为177亿元,但2024年出售价格仅约为74亿元,亏 了93亿元。长期来看, 银泰的业绩增长和盈利状况未能达到阿里最初投资时的预期,未来可能会对阿里的财务将产生更大的负担。 这或是阿里挥泪“斩”银泰的原因。

事实上,阿里出售银泰早有端倪。此前阿里曾明确,将未来发展的重点聚焦于电商和云计算等核心业务领域,传统实体零售业务如银泰已被划定为非核心业务。换句话说,渐渐地,阿里要回归其擅长的电商领域,尾大不掉的业务会被慢慢割舍。

下一个是“大润发”?

阿里称将银泰的股份转让是为了更聚焦电商主业。目前,除了银泰,阿里在手的核心实体业务还有四个,而阿里出售银泰也引发了谁是下一个“弃子”的猜想。

阿里的四张实体牌 分别是盒马鲜生、苏宁易购 居然之家 和高鑫零售的大润发 这些实体业务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有着不同的业绩表现和市场竞争位置。

1 、盒马鲜生

根据阿里发布的2023财务年度报告,在2023财年,在线交易对盒马GMV的贡献超过65%,盒马整体GMV超过550亿人民币(80亿美元)。同期经营一年以上的盒马鲜生自营门店中,有超过90%实现了正现金流。

此前,盒马鲜生已多次对被阿里出售的传闻进行辟谣。2024年3月16日至18日,有消息称阿里内部基本已确定把盒马出售给中粮,作价约200亿人民币,盒马相关负责人直接回应“假的”。

2 、苏宁易购

苏宁易购是阿里处理起来较为棘手的业务。业绩上来看,苏宁易购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80.22亿元,净利润5.65亿元。然而,其毛利率为零,市盈率为-5.14倍,显示出持续亏损的潜在风险。

但一般而言,股权转让是为了让资金回笼,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出售苏宁易购股权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的价格,甚至可能导致资产减值损失,这或许是阿里选择继续持有的原因之一。

3 、居然之家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47亿元,同比下降0.88%;归母净利润6.03亿元,同比下降30.44%。从业绩表现来看,居然之家处于下滑态势。

但在市场竞争位置上,居然之家在家居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作为家居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品牌、渠道、供应链等多方面具备战略资源。阿里投资居然之家,或许处于战略资源储备的考虑。

4 高鑫零售的大润发

高鑫零售的大润发是除了盒马鲜生以外,被传出售最多的实体业务。

2017年11月,阿里投入约224亿港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2020年10月,阿里再次增资280亿港元,股权比例增至72%,实现对高鑫零售的全面控制。在市场竞争位置上,2023年大润发位列中国超市TOP 100第三,仅次于沃尔玛中国和永辉超市。

但根据阿里的财报, 2024财年 大润发 营收72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 下降13.3%;净利润亏损16.68亿元。 前三个实体业务中,虽然也存在业绩下滑的情况,但从拖累阿里整体财报的角度,大润发的带来的负担较大,阿里可能率先对其出手。

阿里高层在 2024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也表示,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它们不是核心的聚焦业务。

高鑫零售作为传统商超,与阿里聚焦的电商和云计算核心业务契合度较低,且其运营模式和市场竞争环境与电商有较大差异。

同时, 此前已有 传言, 阿里有意就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的 出售可能要约 进行讨论,且正在与多位其他潜在投资者积极沟通, 虽尚未达成确定性协议或交易,但被市场视作可能出售的信号。


百货行业日子艰难

近两年来,和银泰一样被大股东出售的百货公司已有多例。

2023年12月,苍南银泰、平阳银泰70%股权被曝转让,受让方是康源公司。云南城投官方表示,此次转让苍南银泰、平阳银泰70%的股权等,是为了优化资产结构,增强抗风险能力。

派代认为,云南城投出售的动机与阿里较为相似。从业绩表现来看,云南城投自身面临一定的财务压力,2024年上半年,其资产负债率达80.07%,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000万元。

无独有偶,王府井也于2024年7月3日至2024年7月30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其持有的南充王府井吉选超市51%的股权。

王府井针对此次转让未有明确的官方解释,但从经营角度推测,南充王府井吉选超市近三年已累亏854.56万元,王府井或同样出于将盈利能力不佳、与集团整体战略契合度不高的资产剥离。

从百货行业当前的竞争格局来看,正面临着来自多种零售业态的竞争。 电商平台的崛起对百货造成较大冲击,同时便利店、专业店、超市等业态也在各自的细分市场中与百货店形成竞争。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 -11月,限额以上零售业单位中,便利店、专业店、超市 的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4%、4.0% 、2.6%;而 品牌专卖店零售额同比下降0.7%, 百货店零售额同比下降2.9%。 与之对比的是 ,2023年1-11月, 货店零售额同比增长7.7%。 今年以来,百货店的日子过得尤为艰难。

从头部百货的业绩表现来看同样存在业绩风险。2024年上半年,百货零售行业30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050.84亿元,同比下降5.03%;净利润合计为42.19亿元,同比下降36.19%。

为了应对以上“劲敌”, 头部百货企业大多采用多业态模式, 例如重庆百货便涵盖了百货、超市、电器和汽车贸易等业务。凭借资源整合能力,重庆百货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盈利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64.06亿元,同比增长2.85%,净利润7.31亿元,同比增长1.44%。

不过大多数百货想要保持业绩增势仍难言轻松。阿里出售银泰,也引发了市场关于百货是否还是一门好生意的讨论。

无疑,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对百货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百货行业又面临着租金、人工、水电等经营成本的不断上升。据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统计,目前中国百货业毛利率在17%左右,而国外同行毛利率可达30%左右。

派代认为,未来,中小百货企业由于人力成本、租金压力、品牌影响力较弱等原因,客流量和销售额难以提升,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压。头部百货由于扎根供应链,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百货行业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明显。

参考资料:

[1]阿里亏损约93亿元清仓银泰百货!这笔生意中,各方得到了什么?.中国商报

[2]阿里2023财年、2024财年、2025财年年度报告.阿里巴巴

[3]百货上市企业2024上半年财报解读:八成企业实现盈利,它们如何“稳住”业绩?.赢商网

老板进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