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艺sao客
新京报文娱艺术公号,艺术圈新鲜事、冷知识、尖峰话题一手掌握,艺术里的大众,大众中的艺术,文艺无处不在,sao客无所不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  ·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独创性和芯片封装企业的责任认定 ·  1 周前  
知产力  ·  报名 |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艺sao客

《2666》:85分,80%观众认为好看 | 新京报最艺术剧评团

文艺sao客  · 公众号  ·  · 2017-07-19 21:36

正文


本文采写:新京报田超

新媒体编辑:吴奇函 

剧照:天津大剧院供图 钱程 段超摄影 


前几天,法国“如果你能舔舔我的心”剧团演出的《2666》在天津大剧院上演,该剧由法国导演朱利安·戈瑟兰根据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小说改编,全剧分为《文学评论家》《阿玛尔菲塔诺》《法特》《罪行》《阿琴波尔迪》五个部分。


现在公布我们读者以及由林荫宇、戴锦华、止庵、杨小乱、艾米组成的评审团对该剧的真实评价。



观众打分


80%


在已看过该剧的观众中,有80%的人认为《2666》好看。


专业评审团打分


85分

其中

导演 16 

表演 18 

剧本改编 16 

舞美及多媒体 17 分

音乐 18 


本期评审团

(排名不分先后)


林荫宇(导演 戏剧教育家)

戴锦华(北大教授 电影学者)

止庵(作家 文学评论家)

杨小乱(剧场摩天轮创办人)

艾米(戏剧编辑)



【 导演】得分:16分

(满分20分)



林荫宇(导演 戏剧教育家):


我是读了小说去的,也是带有一种预期的。其实从身体上来说可能有点看不动,就是想看看他12个小时是怎么改编的。


第一个感觉是他(朱利安·戈瑟兰)挺不容易的,波拉尼奥的小说本身就挺难改编。他用了很多电影直播画面,我是坐在倒数第二排,舞台上演员的表演基本看不清,只看到一个个小人,这些影视手段放大了演员的表演。


尽管导演用了很多影视手段,我觉得最突出的还是音乐的运用和声音的处理,那种直接的、声嘶力竭的感官刺激。


我读小说第四部分《罪行》的时候,书中对于女性受到侵害的记载大同小异,就跳着读的。导演在这部分的呈现方法很聪明,跟读小说的感觉差不多,更多的是通过听觉来刺激观众,让人感到拉美社会的动荡,这种手法其实已经不是传统戏剧的概念,要用形象化的画面来呈现。



总的来讲,它不太像戏剧,我看到一句话说“它像巨型的小说朗诵”,尤其是第五部分。其实,我对第五部分是最期待的,小说前面四个部分叙事各自独立,第五部分等于把它们勾连起来的。这部分可以看到起承转合,也能够看到“阿琴波尔迪”作为一个人的变化。不过,这部分的呈现都是读小说,这是忠于原著的,连读的台词也是忠于小说的。


这位导演挺不容易的,也有震撼人心的部分,他才29岁就敢啃世界的一块大骨头。书中的阿琴波尔迪是活到了80多岁。如果导演有更多阅历的话,他可能会体会到更多深邃的东西。现在呈现的,更多的是视觉、听觉和行为本身给人的震撼力,但从作品的意义上、从舞台改编上、从戏剧艺术上应该有的震撼力上还是没有达到的。总体挺不容易的,看得人也不容易。



戴锦华(北大教授 电影学者):


这位导演对于舞台媒介还是有比较高的敏感的,他也在不断的尝试、寻找新的再现可能。但是,当大量的借助大屏幕直播式的形态出现在舞台上,就是既有演员表演,也有直播画面时,它到底是强化了剧场,还是削弱了剧场?这个我是存疑的。对一个年轻导演来说,还是会有很大空间的。


杨小乱(剧场摩天轮创办人):


我觉得导演在这样一个年纪,能够驾驭这么一部作品,这本身就挺厉害的。我最喜欢的是第三部分《法特》,他在运用影像拓展剧场空间方面做的特别好,而且用到了天津大剧院的后台,通道里的很多中文标识都拆掉了,做的很用心,转化也很好。


还有就是第四部分《罪行》,它不能算作一个戏剧类的呈现了,而是一种剧场展示。200多个人被侵害,这只是一个数字。导演把遇害者具体的名字、年龄、怎么受到伤害的、尸体什么状况,都直观地呈现给观众。我身边的女生观众很扎心,我听到后面的女生在抽泣,很难过。 



我不太喜欢的是最后一段,纯粹是把文本搬过来了。让演员在那里读一下,这么长的控诉式的语言,比较让人受不了。在一个正常的2小时的戏中,5分钟的旁白已经够长了,最后这部分半小时的旁白,放在12个小时的戏中,同样也太长了。



【 表演】得分:18分

(满分20分)


戴锦华(北大教授 电影学者):


演员整体挺不错的,其中有几个演员非常出色,比如扮演女评论家丽兹的那位女演员,她同时也扮演了多个角色。还有年长的那位演员,尤其是第五部分《阿琴波尔迪》中的独角戏,把握的非常好。应该说,第一部分《文学评论家》当中的几位演员,都很出色。


杨小乱(剧场摩天轮创办人):


这部戏的演员真的很厉害,精力非常充沛,可能中国演员来演是达不到这种效果和气场的。特别是第三部分的那段长镜头,这一整套表演肯定走了很多遍,我仔细看了视频画面,每个镜头都是非常稳的。不过,最后一部分纯粹是在读剧本了,呈现方式也有些单调,我私底下觉得吧,其实他们这次来天津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我们比较先进的“说书”艺术。




剧本改编得分:16分

(满分20分)


戴锦华(北大教授 电影学者):


我读小说第一部分的时候,觉得它是比《小世界——学者罗曼司》(英国小说家和评论家戴维·洛奇著,被誉为西方的《围城》)更精彩的学术界漫画像。总得来看,演出的第一部分呈现也是比较完美的,因为它的舞台表演和大屏幕投影部分的配比、转化都用的比较细腻到位。


后面的第四部分《罪行》,既有大量黑色背景字幕呈现,又有演员表演的穿插。我觉得穿插部分的基调把握的就不是特别好,反而削弱了大量黑色背景字幕的冲击力。


还有第五部分的旁白,尽管是特别得力的那位女演员表演的,但是总体说来,旁白自身的声音层次和丰富性不够,没有处理分辨的很清晰。当你读作品简介的时候,还用如此激情饱满吗?


另外,小说改编舞台剧使用如此大篇幅的旁白,我也是存疑的。



波拉尼奥《2666》原著的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事件和不同叙事基调,导演也尝试做不同部分的区隔,但不是每一部分都把握的那么到位。导演更多是用圣特莱沙的罪案,来作为全剧的一个贯穿。其实,原作本身的关联性在于全球化的图景呈现,它展现了这个世界整体的流动,包括资本的流动、暴力的流动等。小说是更为内在和更为紧张的关联,现在改编后就变得比较外在了。


止庵(作家 文学评论家):


 这部话剧对原作有一些取舍,有些段落改的是非常有力量的,有些地方不太理解。

      

我觉得改编得好的段落有三部分:第一部分中,女学者用呐喊的方式去谈论两个男学者殴打巴基斯坦出租车司机的段落,这部分非常好;第四部分末尾,女议员把记者叫来谈话的这场戏也非常好;还有第五部分中纳粹官员的自述,处理的方式很好,也很深刻。

      


另外,有四个段落是我看完有疑惑的,不太明白导演为何这么呈现?比如第二部分的前半部分,哲学教授的妻子出走之后,她给教授写信,这个段落我不太理解;第三部分开始时,美国黑人的那一大段演说有什么作用?同样不太理解;第四部分,导演用字幕来呈现犯罪案件的方式非常好,但是中间穿插了演出的场景,这就把字幕的力量冲淡了;第五部分中,当女演员讲到作家阿琴波尔迪写了什么书,讲到作家妹妹的时候,为什么用“喊”的方式来表述,我也不太理解。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很不容易的尝试。



【 舞美及多媒体】

得分:17分

(满分20分)


戴锦华(北大教授 电影学者):


舞美本身我觉得该给高一点,尽管我没有那么认同(大屏幕直播比例大),因为他整体的把舞台切分成六部分,然后每一次的使用都不一样,这还是他最用力的部分。

 


艾米(戏剧编辑):


把舞台用三个箱体将舞台隔成多个空间,这种大型舞台装置的调整、切换,与戏本身的体量是匹配的,同时有点有利于表现一些混沌的场景。这也使得夜店、公寓、酒店等场景的切换十分顺畅。


多媒体即时投影在这戏中运用的很多,尤其是第二部分和第四部分中。即时投影是对舞台空间的拓展,同时也要让坐在剧场里的观众,通过影像感受到舞台意象叠加的综合表达。《2666》中长镜头很多,跟踪拍摄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不过,投影重复运用过多,未免显得单调。



【 音乐】得分:18分

(满分20分)



艾米(戏剧编辑):


全剧音乐都很“抢镜”,第一部分中的音效很压场,对《文学评论家》这场戏来说是加分项。不过,这种给人直接冲击的音效在后面的几场运用频繁,对观众来说失去了新鲜感,所起的作用也没有第一场时的效果好。

 

杨小乱(剧场摩天轮创办人):

    

这部戏的音乐挺棒的,我注意到舞台侧面是有乐队的,有很多音乐都是现场伴奏。



PS:戳下方蓝字可查看观剧手册及导演对该剧的解读:


12小时《2666》,你将经历什么?

12小时《2666》罪行表现太直接?导演就是要你“难以忍受”


新京报最艺术剧评团

往期打分报告

(戳剧名可看详细点评)


《兄弟姐妹》:91分,96%赞

《冬之旅》:88分,98%赞

《俄狄浦斯》:88分,81%赞

《海鸥》:88分,77%赞

《办公室的故事》:86分,98%赞

《玛利亚的婚后生活》:86分,80%赞

《白鹿原》(陕西人艺):85分,93%赞

《2666》:85分,80%赞(本期)

《4.48 精神崩溃》:83分,81%赞

《三昧》:82分,98%赞

《一双眼睛两条河》:82分,89%赞

《蛋》:81分,88%赞

《烟草花》:75分,88%赞

《九又二分之一爱情》:73分,82%赞

《麦克白》:73分,69%赞

《榆树下的欲望》:71分,51%赞





输入关键词查看精彩内容


逼 死强迫症丨高端吃货丨成人学英文丨精神处男看高中女生丨阴三儿丨奇葩道具保存丨艺术品成emoji丨最美50书封丨恐怖片教父|50岁芭蕾 天后丨妓院里的艺术丨真正的民谣|伪作大师丨跟剧照学拍照丨AV女优的真实生活丨中国最文艺美术馆丨欣赏裸体画的正确方式丨最励志自拍丨你的姓对应的杀手 丨照片变海报丨银河映像丨偶戏大师丨文艺片女王丨身价几十亿的乐队丨冰火花式死法丨中国最懒最穷艺术家丨文青测试丨陈粒我爱我家总摄影丨人艺最纯老炮儿丨最难聊的社恐艺术家丨当代戏剧30年记录者丨陈佩斯宠物经丨椎名林檎丨写尽SM的作家|与向京聊欲望|中国最毒舌影评人|任素汐|华语歌手爱撑伞|好妹妹乐队|钟立风|王梵瑞



本文为文艺sao客(ID:so_art)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