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潘是个讲究的地方,现在是,过去也是。吃的东西讲究,喝的东西当然也不能马虎。你要是问他们能喝点啥呢?可还是真不少,有粥、有酒、有饮料,有甜、有苦、有后劲儿。
科潘小镇有座中心广场(
la plaza),诸如教堂、镇政府、博物馆等重要建筑都分布在广场四周,每逢假日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慵懒的下午,逛到广场边上的咖啡馆歇个脚,来上一杯café con leche (
拿铁
),或是杯浓香的热可可,足以坐到晚饭之前。若是周末的话,学学当地人,晚上可以来几杯龙舌兰酒,咬一口柠檬,舔一口事先散在虎口处的盐粒,深深嘬一口酒,别提多棒了。第二天早上,踱着步子去小店喝一碗atol玉米粥,既解酒又扛饿,后味还有点甜甜的。
atol
的制作喝饮用
在科潘谈到喝的,也还是绕不过中美洲最知名的作物
——玉米,作为中美洲地区最常见的玉米饮品(粥),一般会佐以豆子和南瓜籽粉。Atol
通常可以分为
atol dulce
,即甜玉米粥,和
atol agrio,
酸玉米粥。二者都是用玉米面(
masa)做的(不同于我们的玉米碴子粥可以看到小块玉米粒),但atol dulce是由刚收获的新鲜玉米,磨成面粉制成,atol agrio的原料则来自发酵的陈玉米磨成的面粉。通过对考古工地当地工人们的问卷,似乎喜欢甜玉米粥的人多一些,那问题来了,玉米在科潘谷地一般只种两季,能吃到新鲜玉米做成的atol dulce一年中也就那么几十天,必需非常有口福才行,反正,我是没喝过。
甜玉米粥和酸玉米粥,几乎同样的加工食用方式,却因为玉米的新鲜与否被分为两类,口感也颇为不同。不只是玉米粥,传统的
tortilla和tamale也可因玉米是否新鲜分成两类,相信这种分法在玛雅时代便已存在,新鲜玉米制品因为其难得而更受人珍视,也许会被在更为重要的场合,为更重要的人群所食用。而为了能吃(喝)到这些新鲜玉米制品,当时的上层人群也许会把祭祀、宴会时间故意贴合玉米成熟时间,也许会种植不同成熟期的玉米以延长其总成熟时间,也许会通过贸易、朝贡或战争获得其他地区的新鲜玉米,这些从玉米粥上看出的细节也许目前还很难从考古证据方面得到验证,但是恐怕是我们思考问题时需要加以考虑的影响因素。
chicha
玉米酒的制作
安第斯人民用陶器搬运
chicha玉米酒
玉米在中美洲可以做成各式各样的主食,玉米粥,但是总感觉还缺点什么,没错,这就是玉米酒。和现代人一样,碰到节日、宴会时节,玛雅人民也总忍不住想喝点啥,更别提大型庆典、祭祀环节了。但是,有意思的是,玉米酒在玛雅时期偏偏就没有扮演什么重要角色,更别提数百年后才出现的龙舌兰了,而是让完全不够劲道的热可可抢了风头。玉米酒在玛雅世界不受待见,却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大放异彩,印加的王国贵族们乐此不疲的享用着各式
chichia
玉米酒,而中美洲引以为傲的名目繁多的各类玉米主食却被安第斯人民拒之门外,没办法,谁让人家早就有了土豆、藜麦了。
可可豆的加工
一杯热可可
可可(
Cocoa),没错,就是制作巧克力的原料,小镇上那家San Rafael的手工巧克力确实也很好吃,但是可可除了可以制作巧克力,可可在科潘和整个中美洲的绝大部分历史时段中是用来制作chocolate beverage(热巧)和cacoa beverage(热可可)这些饮料的。可可产自可可果,可可树(
Theobraoma
cacao
)作为中美洲本地原产被人们所利用有数千年历史。而可可饮品通过残留物分析技术,在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的墨西哥考古遗址中便有发现。
玛雅文字“可可”(cacoa)
玛雅陶器上绘有
“请别碰我的热可可”
到了玛雅时期,在
Rio Azul的一处墓葬中出土了绘有玛雅文字“可可”的陶器,而陶器的残留物分析也显示这些陶器也曾存放过可可饮品。同样,在之后的阿兹特克文化中,可可饮品也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尤其是在庆典和祭祀场合,不过不同于玛雅时期的热可可,阿兹特克时期人们更偏爱冷的可可,并在其中加入香草类调味品。可可,可谓是
这里土生土长的高级饮品,在过去不仅让玉米酒没有市场,还长期充当中美洲各大文明的宴会礼仪指定饮品,却在近代失了势,不仅被外来的咖啡抢尽风头,自己也被亲兄弟巧克力打到毫无还手之力。
科潘本地产巧克力
咖啡,时下最流行的饮品,漂洋过海从非洲传到科潘小镇,却再次被发扬光大,一方面和科潘谷地的自然条件有关,气候上属于热带,却又位于山区,昼夜温差较大,极利于咖啡生长;另一方面可能与本地已经延续千年的可可豆加工技术有关,同为由豆类加工成饮品,科潘人早就驾轻就熟了。这又是一个换掉原料,却保留加工技术、设备,用途也相似的例子。
龙舌兰
终于要谈谈科潘的酒了,毫无疑问最有名的当属
tequila龙舌兰了。龙舌兰虽然备受科潘人民喜爱,但它的原产地却也在墨西哥高地,由龙舌兰草心为原料酿造而成。
pulque
Goddess Mayahuel
我们熟知的
tequila龙舌兰属于蒸馏酒,可以追溯到16世纪,它的原型是名为pulque
的发酵酒,历史就要比
tequila早得多。Pulque也多用于宗教祭祀场合,为阿兹特克上层贵族所喜爱,甚至如同玉米神一般,也视其为神灵供奉(goddess Mayahuel)
。它的颜色偏乳白色,口感上黏稠而略酸,想要配着柠檬就着盐一起喝,恐怕口感多少会有点怪。
人们每天都得吃点啥,但不一定都要喝点啥(当然除了喝水),但凡要弄点喝的,尤其是还想带点后劲儿的,在过去往往费时费工,一般人、平常日可消费不起。从喝的东西上,也许可以让我们一窥玛雅贵族的喜爱偏好,也能观察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喝的东西越来远容易获得,现代普通科潘人又有了哪些新的嗜好,为啥一些好喝的逐渐式微,另一些依然如故,而又从或近或远的地方引入了新的饮品。
预告:科潘遗址玛雅考古会议召开在即,本公众号获得授权将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敬请关注!!!
识别二维码 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