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autocarweekly
资深媒体人打造,一个有个性、有视角的汽车人文观点和交流平台,提供不一样的真话、资讯、福利、女神……我们的意思是,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西安头条  ·  冯兴亚,履新!曾在陕西上学 ·  2 天前  
929南通交通广播  ·  “欢喜智驾过大年,六六大顺路路通!”宅家也能 ... ·  3 天前  
玩车教授  ·  国产车大满贯!10万级最热门SUV盘点 ... ·  4 天前  
百车全说  ·  焕新版Model Y,你在纠结什么?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autocarweekly

小米泊车的弯路,不会是最后一例

autocarweekly  · 公众号  · 汽车  · 2024-11-25 16:00

正文

文|嗷嗷胡


顺风顺水快一年的小米汽车,终于是碰上了第一堵墙——字面意义上的,碰墙。


本月中旬的几天内,一些小米SU7集体出现了自动泊车突然异常、导致车辆碰撞剐蹭的情况。有媒体统计从14日中午至15日凌晨,发生此问题并受损的车辆就有70多辆。


好在事情的后续还算和谐,小米在事件发酵的几天内,就承认了泊车异常是“系统bug”所致,会承担维修费用,并为受影响车主提供修车期间的出行补贴。


和过去很多类似事件之后的狗血剧情相比,小米的态度和速度值得肯定,但丧事喜办也绝不可取。



一方面,网上传的最多的“70多辆”只是统计到的受损车辆数字,肯定还存在没统计到的、无法确认是bug导致剐蹭的、险些出事但有惊无险的,不能认为这起泊车异常的影响面只限于“70多辆”。


其次,也有车主并不认可小米的赔偿方案,因为在修车、代步费用之外,事故对于车辆保值率也有明显影响。尤其考虑到车主描述的“车辆在撞击之后仍在给油”,受损比一般认知内的“泊车剐蹭”更为严重是有可能的。


那么这样已被官方承认的系统bug导致的事故,官方应当承担责任到何种程度,就成了一个问题:是把车修好就行?还是连带着残值损失也应补偿?


自打智能驾驶辅助进入新车主流配置,因此而产生纠纷就时常上新闻。除了此次小米这样确认了是系统bug的,更多的是驾驶者忽视了接管需要,而在智驾过程中出事,甚至已有造成人身伤亡的案例。


这时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按理来讲,今天我国民用车智驾L2封顶,也就是一旦出现交通事故,事故责任必定由驾驶者而非车企承担。


但如果车辆智驾出现了明显的工作异常,并且有证据可以表明,驾驶者之所以未能避免事故,智驾异常占到了全部或主要原因,那么驾驶者是否应该向车企追责呢?


举个栗子,小明开启L2智驾时命令车辆向右变道,智驾未能及时避让后车发生了碰撞,显然小明应该承担全部责任。因为尽管智驾没能正常发现后车,但L2智驾本来就不需要100%可靠,小明只要保持注意力并及时接管就可以避免事故。


但如果小明命令车辆向右变道,可是车辆的反应却是突然全油门急加速笔直追尾了前车。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上讲,责任依然是后车全责;但这个“后车”中,在小明和车企之间,就存在一个是否该追责、如何划分的疑问了。


——你可以说我没有“及时”接管车辆,但我也可以说你没有给我“及时”的“时”啊!


这个问题搁我这儿讨论不出结果。还有更加灰色地带的:假如车主在买车时受到了销售人员过度宣传的误导,而在提车的第一时间 (指中间没有时间差) 因未随时准备接管而发生了智驾事故,销售方和车企应不应该承担部分责任呢?



这个问题再往深了想,本质上是我国人民对于“汽车”这一主体,其实长期以来一直都缺乏足够的严肃认识和严肃看待。


看看那些大型展会密集人群周边耍漂移出事的,看看那些越野聚会冲沙不系安全带的,看看那些徒手抱孩子觉得出事自己能抱住的,再看看那些开着智驾巡航表演睡大觉的……


我不是在单方面批评消费者,我的意思是我们全社会并没有倒逼行业搞出一个更细化、更具体的智驾使用规范与责任认定标准。


相反,我已经不止一次亲耳听到举国闻名的大领导站在台上公开讲:“我们智驾很牛,我开车路上有时双手回微信。”


好像从没人觉得有问题。


当车企老板都能公开宣传开车不扶方向盘,你不可能指望下面被业绩撵屁股的一线销售能跟客户坦诚:“智驾虽好,但你得随时接管,不然出了事我们不担责。”


当社会大众对于智驾的普遍认知还沉溺于“车在开、人在睡”的哇塞短视频,你也很难指望大家会考虑“万一开启智驾出了事故,这个责任怎么认定、怎么取证、怎么划分”。


因为睡觉不扶方向盘,责任是很明显的。可没睡觉没走神呢?如果智驾系统发出警告时,所留出的接管窗口,短到了超越正常人类的生理反应速度极限呢?


小米这事很幸运,一来它不像近几年其他智驾事故,它只是自动泊车出问题,很难造成真正的重大事故,没啥大事车企认就认了;二来泊车很容易发生在固定场景 (比如自家车位) ,于是车主很容易断定是车辆本身问题,且低速状态也易取证。


于是我们看到,尽管现在还不能说彻底完结,但起码小米此事在大面上以很高的效率,得到了一个大体得当的处理。


假如是高速智驾开启发生重大事故,且不存在“驾驶者睡大觉不接管”这种达尔文奖行为,那么光是智驾系统是否真的出现了异常这第一步就能争论个一年半载,更别说后续分锅了。


智驾出现问题,并造成实际后果,且后果严重到足够引起使用者走正规途径维权,这样的事情出现频率确实不可能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