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PO在线
深度解读IPO上市过程和上市企业深度研究,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大小非解禁,投融资等资讯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木木说卡  ·  速度!抓紧提额,冲飞猪大招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豆瓣高分,这套书我一定要给孩子看!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陈英 ... ·  昨天  
南方人物周刊  ·  科幻,正成为写作者最大的风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PO在线

“抄袭”洋快餐,年赚15亿!中国最土路边摊,沙县小吃都服气

IPO在线  · 公众号  ·  · 2022-08-02 00:00

正文

来源:金错刀(ID:ijincuodao)

原创:张一弛

文/ 金错刀频道


中国快餐终于支棱起来了。

最近,韩国女生对麻辣烫的狂热已经反超了韩国传统小吃炒年糕。

就连五星级酒店都在菜单里添加了麻辣烫,想蹭一波流量。


在中国,59岁的束从轩带着老乡鸡一路冲锋,已经在中国开出了1000家店,还没上市,估值已经到180亿。

还有一家中国小饭店,最近也闷声干大事。

老娘舅,这个名字听起来土里土气的快餐店,竟然要上市了!


2007年,老娘舅在中国只不过拥有6家门店。

而去年,老娘舅已经开出了将近400家店, 2019年到2021年,三年营收近40亿。

老娘舅创始人杨国民,过去一直有个梦想: 打造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中式快餐,对抗洋快餐。

在洋快餐的黑暗统治下,中国快餐能行吗?

01

高管被逼去肯德基当卧底,回来开了400家店

老娘舅能做到又土又火,还得多亏这个接地气的名字。


在长江三角洲吴语区一带,有威望、讲公道的年长者,都会被当地人尊称一声“老娘舅”。


比如, 上海市金山区政府曾拿出专门的经费,把各处有威望的“老娘舅”聘为专职调解员, 让这些最熟悉乡情民风的“老娘舅”调解邻里矛盾。



老娘舅做出来的饭,江浙沪的人都有着天然好感。


1987年,一家名为“肯德基”的快餐店在北京前门开业,开业3个月,平均每天就卖出炸鸡1300只。


这件事引起了一个人的兴趣,他就是 老娘舅创始人杨国民



杨国民本身是 丝绸之乡湖州当地的轻纺大户,15岁就 开始搞轻纺,跟餐饮几乎没啥交集。


但经常出差在外,他却能最快洞察到快餐的痛点:


中式快餐能打的几乎一个也没有。


当时中国人开快餐店的思路,要么把肯德基“山寨”到极致。



要么创造出无数肯德基和麦当劳“私生子”,但产品还是外国口味的炸鸡。



这些店没多火,反而把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地位送上神坛。


2000年11月,一直关注洋快餐发展的杨国民终于在湖州市北街开业了第一家“老娘舅”,79平米,不卖炸鸡汉堡,而是主卖馄饨、米饭等传统快餐。


更坚决的是,直接打出了“打造创新品牌,振兴中式快餐”的口号。



虽然只有一家店,但杨国民干了一件谁都不理解的事儿:


店里不设厨房,而是把“厨房”放到了20多公里外。


这个厨房占地1000平米,有冷库、有流水线。 五六个员工都拿着预先制定好的配比表来调制馄饨馅,货车每天会分两次把馄饨送到店里。


在当时的同行看来,简直是干傻事儿。


舍近求远不说,冷库、物流、人工,哪一项不是增加成本?



但其实,这就是现在快餐店人人都在学的“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的经营模式,不过对于一家馄饨店来说的确有些成本过高。


作为一个餐饮业的外行,杨国民把这家馄饨店作为一个试验品。


虽然这家店不到一年就关了,但它留下了那个占地1000平米的中央厨房。 在其他人看笑话的时候,外行人 杨国民却悄悄摸清楚了两件事:


1、他搞清了中央厨房的基本流程和配送半径;

2、他发现,同样是400平米的中餐馆,如果改造成快餐,服务的人数能直接从1000人翻倍到8000人。



这个学费交的太值了,中餐到底怎么做连锁的难题,在 杨国民心里有了思路。


2002年4月6日,第一家正式经营快餐的老娘舅开业,随后两年,老娘舅的门店按照计划攻城略地:从杭州到长兴,都距离这个“中央厨房”1个小时车程之内。


不仅产品采用冷链配送,而门店内也开始设立冷库。



虽然不懂餐饮,但老娘舅从开第一家店就想的很清楚:不山寨洋快餐的外表,要复制就复制洋快餐的精髓。


02

用洋快餐的软肋,干翻洋快餐

有段时间, 老娘舅高层开始整天泡在麦当劳和肯德基当“卧底”。


从流程和产品等各个环节进行学习,他们发现关键之处在于透明化的厨房,不管是油炸还是煎烤,整个厨房都看不到明火。



在刀哥看来,老娘舅实在是太会“抄”了,而且抄的相当高级。


1、“抄” 肯德基的效率


跟洋快餐相比,中餐的难度在于火候的掌控。


煎炒烹炸,就导致标准化实现难度大大增加。


机械化生产是必须的, 虽然没有成功先例,这可正中了轻纺出身杨国民擅长的事儿。


他找来机械工程师帮忙研发机器,比如老娘舅就独创了能够一键蒸蛋的蒸蛋机, 把蒸制过程分为打蛋、配料、温度、水的比例。


最后,再用这些变量来描述嫩、滑、不老、不结块等最终指标。



在他眼中,中餐是可以被解剖的,比如爆炒时的爆香点是在什么时候,水蒸蛋是在多少温度下凝固,都可以从厨师的经验中抽取。


杨国民想做的是把这些工序流程化,用电子控制取代人的随机性。


很多人可能没听过老娘舅,但它在国内创造第一个60秒主动供餐速度。


2、“抄”肯德基的产品思路


洋快餐在中国爆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研发拳头产品的能力。


肯德基有全家桶,麦当劳就有巨无霸,汉堡王有皇堡。


虽然都是做鸡,但又各有各的风骚。




其他快餐追求口味的大众化,老娘舅可以说是最保留江南风味的快餐店。


鱼香肉丝、梅干菜烧肉、鱼肉狮子头、茶树菇老鸭、江南红烧鱼,都是老娘舅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


在打工人的点评里, 老娘舅虽然是快餐,但菜品并没有千篇一律。



同时,采取末位淘汰制,用新品替换销量不佳的旧产品,这让老娘舅全系列产品始终停留在将近40种。


一来保证自己一直有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二来保证了配送的方便和稳定性。


这是快餐店的打法, 既然口味比不上私家小馆,那就把品控做到极致。



高效和标准化,给老娘舅接来了一个大单——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供中式快餐。


这也让老娘舅在上海一炮而红,也是一次中式快餐的胜利。


03

大娘水饺“死了”,老娘舅为何越活越好?

中国快餐店真支棱起来了吗?


其实也未必。


就在老乡鸡和老娘舅迅速扩张之时,北方的“水饺大王”却惨到活不下去。



如今大娘水饺门店仅剩270家,这个数据猛一看不错。


但见证过大娘水饺辉煌时刻的人都知道,巅峰时期,大娘水饺全国开了超过1000家店,年入15亿, 光员工就超过了万人。


门店数量“腰斩”的同时,从2014年开始就口碑暴跌, 几乎是王者变青铜。



饺子和米饭同样是中国快餐, 大娘水饺“死了”,老娘舅为何越活越好?


命运的转折恰恰也发生在 上市 这件事上。


2013年,为了能够让公司上市,吴国强将90%的控股权卖给了一家欧洲的投资机构CVC,仅剩10%股权的吴国强彻底失去了大娘水饺的控制权与话语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