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吴师兄学算法
和程序员小吴一起从初学者的角度学习算法,以动画的形式呈现解题的思路。每周四篇原创文章,期待你的鉴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信人  ·  Nature最新:胰腺癌“劫持”神经系统,揭 ... ·  14 小时前  
生物探索  ·  Nature Methods | ... ·  4 天前  
生物探索  ·  Nature | ... ·  4 天前  
BioArt  ·  Cell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吴师兄学算法

微信第 1 行代码曝光!

吴师兄学算法  · 公众号  ·  · 2020-11-26 10:00

正文

公众号关注 “五分钟学算法”

设为 “星标”,带你了解技术圈内新鲜事!


来自新智元

10 年前的今天,你在干什么?
你可能在吃饭、在睡觉、在 QQ 上聊天,但你绝对不可能是在刷微信朋友圈。
因为那时候的微信,才刚刚诞生于程序员敲写的代码中。
2010 年 11 月 23 日的凌晨,广州,一群年轻人在小黑屋里敲下了一行行代码。
这是微信后台第一天提交的代码。
从此,人们的沟通方式变了。
如今,微信已经有超过 12 亿的用户,是一款真正的「国民级」应用。
微信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朋友圈、公众号、小游戏、小程序、微信红包、视频号……
微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生态,而这一切的开始,就是那一行行在今天看来略显简陋的代码。
不得不说,程序员们,再一次改变了世界。
张小龙的一封邮件和微信的诞生

「想到那封邮件,我时不时会觉得有点后怕,如果那个晚上我没有发这封邮件,而是跑去打桌球去了,可能就没有微信这个产品了,或者是公司另一个团队做的另一个微信。」
在去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张小龙首次公开了微信诞生的真相。
在某个深夜,张小龙写了一封邮件给 Pony,开启了微信这个项目。
而在此前,坊间流传着更为「传奇」的故事:张小龙因技术难题,心情烦闷,遂前往北京龙泉寺小住,其间得一扫地高僧指点,才有了微信的诞生。

这个故事当然只是人们的臆测和媒体的加工,世上若有扫地僧,那这个扫地僧就是张小龙自己。
在做微信之前,张小龙负责腾讯的 QQ 邮箱项目,并把 QQ 邮箱做到了国内第一名,而且在邮箱里面又做了很多尝试,包括漂流瓶、阅读空间等。
也正是在 QQ 邮箱的阅读空间里,张小龙看到了一个让叫做 kik 的产品,这让他产生了灵感。
Kik 在当时是一款刚上线,基于手机通讯录的的社交软件,15 天内吸引了超 100 万用户。它可以实现免费短信聊天,但不能发照片也不能发文件,是一款非常简单的即时通信软件。
张小龙连夜给马化腾写了封邮件,建议做一个类似 kik 的产品,马化腾当即同意。

不久之后,第一版的微信,就这样诞生了。
虽然说龙泉寺的故事有点扯,但是张小龙也不否认伟大产品的诞生确实是需要灵感的,并不是死想就可以想出来。他表示:
「我发现很多想法是突如其来的,或者说,是上帝编好程序,在合适的时候放到你的脑袋中的。」


不断迭代更新,从一行代码到 12 亿用户

但是刚刚上线的微信,并没有带来太大的反响。
因为这个时候的微信,更像是一种短信的替代品,对用户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转变发生在一次功能的更新之后。2011 年 5 月,微信更新了语音聊天功能,用户得到了井喷式增长。
张小龙继续带领团队,开发出「摇一摇」和「漂流瓶」功能,持续的迭代让人惊喜连连,用户使用软件的兴趣被大大提升。
2011 年 8 月,微信添加了「查看附近的人」的陌生人交友功能,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日增用户数一举达到了 10 万以上,用户达到 1500 万 ,到 2011 年底,微信用户已超过 5000 万。
2012 年 4 月,微信第一次有了「朋友圈」,人们开始习惯在这里记录生活,朋友圈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交友的方式。
2012 年 7 月,微信上线了「视频通话」功能,使得人们在语音和文字之外,开启了一种远程「面对面」的聊天方式。
2012 年,微信公众平台也上线,「订阅」喜欢的帐号开始成为一种流行,自媒体开始真正兴起,这对媒体行业和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2013 年 8 月,微信添加了表情商店和游戏中心,扫一扫功能全新升级,可以扫街景、扫条码、扫二维码、扫单词翻译、扫封面。
2014 年 3 月, 微信开放了微信支付功能,并公布了以微信支付为重要支撑的「微信智慧生活」全行业解决方案。
2015 年 1 月,微信新版增加了「附件栏发微信红包」「更换手机时,自定义表情不会丢失」「可以搜索朋友圈的内容和附近的餐馆」三大功能。
2017 年 1 月,微信小程序低调上线,再次引领微信生态的重大变革。
2017 年 12 月,微信更新的 6.6.1 版本突然开放了小游戏,微信启动页面还重点推荐了小游戏「跳一跳」,风靡一时。
2018 年,微信「时刻视频」上线,可以用「时刻」记录眼前的世界。
2020 年,在短视频的风口下,微信又增加了「视频号」的功能,目前发展势头迅猛。
微信背后,最成功的「产品经理」张小龙

在腾讯内部,张小龙有「地成佛」的称号。
这个称呼源于他在微信「跳一跳」小游戏上的「无敌」。
张小龙在微信小游戏跳一跳中达到的最高分数是 6000 分,而在这个游戏中分数超过 3000 分的,只有 20 个人。
这或许可以看出张小龙在一件事情上的专注和不断尝试。
和一些程序员出身的管理者不同,张小龙在注重技术的同时更注重用户体验。
而微信之所以能够一步步的发展到今天,也与张小龙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去不断打磨一款舒服的产品有关。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