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财经麻辣姐
社会学家们一直有个争议:究竟是贫穷导致了低能,还是低能导致了贫穷?
“专注红利”体现在穷人身上,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穷人都是省钱专家。
如果我们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做事情力不从心,那么很大的可能性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太过努力以至于引发了对于时间的稀缺心态。
前几天,我在玩具店里目睹一次争吵,颇有感触。一个妈妈拿着一把水枪来找女店主退货,说水枪刚装上水就坏了,而女店主坚持说水枪出售时没有问题,是顾客自己弄坏的。谁是谁非我无从判断,只是眼睁睁地看着两个人寸步不让,从口角之争到相互推搡,一直持续了将近半个小时。在这场激烈争执中,站在妈妈旁边的小男孩不停哭闹,显然受到了很大的惊吓;玩具店里的其他客人也不堪其扰,纷纷离开。(我则被迫留下来成为围观群众,因为我家熊孩子一直在玩店里的投币游戏机不肯走……)
那么,这把水枪到底值多少钱呢?只有区区10元钱。很显然,无论是这个妈妈还是女店主,在这场争执中的实际损失,都比10元钱要大得多。严格来说,她们都不是穷人,却拥有一种典型的“稀缺心态”。在这种心态之下,她们对自己的真正利益所在只有极其狭隘的“管窥之见”:为了争回眼前这10元钱,竟然不顾孩子精神受创,或者店铺声誉受损,因小失大、得不偿失。更明确地说,这是由稀缺心态引发的短视思维:重视短期利益、忽视长远利益,重视直接利益、忽视间接利益。
这让我自然而然想起一本书《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对于穷人普遍体现出来的短视、缺乏自制力等问题,社会学家们一直有个争议:究竟是贫穷导致了低能,还是低能导致了贫穷?这本书的回答是:两者互为因果,但其中有个重要介质,就是稀缺心态。这是指,一旦我们主观上感受到了某种稀缺,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这种稀缺就会在潜意识中俘获我们的注意力,迫使我们对其予以高度关注,以至于没有多余的“心智带宽”来考虑那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所以显得“低能”。久而久之,就会陷入“稀缺—低能—贫穷—更稀缺”的恶性循环。
稀缺心态:专治拖延症
书中特别指出,稀缺心态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让本来不容易集中的注意力,自动地聚焦到稀缺事件上,从而给我们带来“专注红利”。比如,面对一项工作任务,在时间宽裕时我们总会磨磨蹭蹭。当工作截止日期日渐临近,我们越来越感受到时间的稀缺,直到截止日期前一天晚上,“拖延癌”突然被治愈,我们排除掉平时难以抗拒的所有诱惑和干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异常高效地将工作全部完成。这就是稀缺心态带来的专注红利。
“专注红利”体现在穷人身上,就会出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即穷人都是省钱专家。书中举了一个例子:调研人员站在超市出口,对已经完成采购的顾客们随机提问,“你刚刚购买的XX牌牙膏是多少钱?”面对这种问题,高收入者往往答不上来,事实上大多数高收入者对刚才自己一共花了多少钱都不知道。与之相反,低收入者却对一切消费了然于心,不仅记得采购的总金额,连每项物品是多少钱、促销折扣是多少,都记得清清楚楚。他们对超市的各种促销是否真的划算也研究得清清楚楚,对价格信息极为敏感。从这些细节看,似乎穷人比富人更符合经济学上的“理性人”设定。(如果把这个调研放在中国,可能会有一些不同,不缺钱的大爷大妈们更在意价格,而“月光”的年轻人却往往不在意。这也说明,“专注红利”直接来源于对稀缺的主观感受,而不是稀缺的事实。)
穷人这么“精”,怎么还会穷呢?
于是自然会有一个疑问,穷人既然对金钱表现得如此精明,怎么还会穷呢?原来,稀缺心态虽然在短期内会产生专注红利,但从长期看却会让我们遭受重大损失。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它让人的视野出现“管窥现象”。本质上,专注红利其实是一种应激反应,是大脑调用大量注意力资源以集中应对某个稀缺事件。这也意味着,只有进入这个特定“管子”内的事情,才会引起大脑的真正重视和快速反应,而其他事情则会被选择性忽略。想想我在开头提到的玩具店争执案例。
如果这一稀缺事件,正好是当下最紧急和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在截止日期前一天完成工作,那么专注红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这件事。但是,如果稀缺事件看上去很紧急,其实从长期看并不很重要时,大脑调用的大量资源就是用错了地方。比如穷人总是面临“缺钱”,于是穷人的几乎全部注意力都被调用到如何省钱与如何凑钱上,从而无力去关注那些真正重要却不紧急,或者说无法短期见效的事情,比如,如何提高自己赚钱的能力,如何尽可能地培育好下一代。
稀缺心态还会降低你的智商
更为重要的是,稀缺心态降低了人的“心智带宽”。需要特别指出,稀缺对于人的注意力的抓取是强制性的、不受主观意愿控制的。这种对注意力的强行占用,会让大脑实际可用的“心智带宽”变窄,在处理“管子”以外的事情时显得力不从心。穷人不是意识不到提升自身能力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只是往往无法做到。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调查实验:在商场里找一些路人随机进行“瑞文推理测试”(一种应用广泛的智力测试),并且根据被试者的收入状况,将他们分为高收入和低收入两组。测试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上的差距。但是,如果在测试之前对被试者进行一些暗示,让他们联想起自己的财务状况,比如让他们假设自己需要马上拿出3000美元来紧急修车,随后再进行测试,那么,低收入组的成绩就会比高收入者差很多。
也就是说,一旦受到稀缺心态的干扰,人的智力水平会出现大幅跌落。其智力减弱的程度,甚至比一夜未眠带来的智力减弱程度更大,这个结果令人震惊。而书中另一个类似的实验则证明,稀缺心态不仅会大幅降低智力水平,同时还会大幅降低自控能力,让人变得更加冲动、意志薄弱。这也就解释了前面的问题,为什么穷人普遍体现出“能力低下”?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受到稀缺心态的干扰,实际可用的“心智带宽”严重不足。
我们需要做“减法”
与金钱稀缺类似,时间的稀缺同样会让人出现心智带宽的不足。那些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两分钟来用,连刷牙洗脸的时间都塞满了各种音频课程的人,基本都处于“低带宽”运行状态,这是一种貌似高效的低率,貌似节约的浪费。类似的例子还有加班,研究表明,连续加班在短期内会完成更多的工作,长期却会明显降低整体工作效率,用更多的时间完成更少的工作。如果我们总是感觉时间不够用、做事情力不从心,那么很大的可能性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我们太过努力以至于引发了对于时间的稀缺心态,进而堵塞了心智带宽。这时候,我们最需要的是做减法。
最后,还是建议大家自己去读一遍《稀缺》这本书,对号入座,自行疗愈。
小师妹问
金钱、时间、男/女朋友,
你最“缺”什么?
截至今日晚8点,
本文排名前五名的留言,
可邀请加入“功夫财经俱乐部”粉丝群,
每日红包雨纷纷,投资论道欲断魂。
(话不多说,就5个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