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2024.5.12-2024.5.18)本周A股日均交易额8,490亿元,环比减少11%,同比减少1.7%。2024年二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为9,114亿元,较2023年二季度日均交易额减少9.4%。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9,008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增加3%。沪港通: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87.6亿元,2024年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878.5亿元。2020/2021/2022/2023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2,089/4,322/900/437亿元。两融:截至2024年5月16日,两市两融余额15,383亿元,环比增加0.14%,较2023年日均水平(16,057.97亿元)减少4.20%。两市融券余额392.4亿元,占两融比例约2.55%。
本周(2024.5.12-2024.5.18)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上涨1.25%,跑赢沪深300指数0.93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8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下跌0.47%、保险板块上涨5.08%、多元金融上涨0.65%、互联网金融下跌0.76%、金融科技下跌1.98%。国联证券(+16.63%)、仁东控股(+8.01%)、ST熊猫(+7.14%)、华铁应急(+6.86%)、天茂集团(+6.49%)涨幅靠前。国盛金控(-9.40%)、首创证券(-8.84%)、方正证券(-4.39%)、华鑫股份(-4.33%)、建元信托(-3.30%)跌幅靠前。
►
券商:券商并购再添大案,监管继续推出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
券商并购再添大案
。5月14日晚间,“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的重组整合事项又有最新进展,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购国联集团、沣泉峪等46名主体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同时,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A股股票于5月15日开市起复牌。综合来看,国联证券此次重组对于其做大业务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4月25日,国联证券表示,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购45名交易对方所持的民生证券95.48%的股份。而在5月14日的最新公告中,国联证券拟收购民生证券的股份比例提升至100%。我们认为,相较此前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95.48%股权的方案,100%的收购比例将更有利于后续整合。这次交易有助于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在业务与地域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整体上有助于国联证券实现跨越式发展。
监管继续推出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
。5月15日,证监会在北京举办2024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并集中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以及相关自律组织、投保机构业务规则等10项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公布了12起涉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从业人员违法炒股、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投资者保护执法案件,发布了投资者保护10个典型案例以及12个广受投资者欢迎的投教产品。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践行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职责,抓好规则落地执行,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方责任,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 保险:4月保费增速继续回升,资产端有望受益于楼市新政
各家上市险企陆续发布4月保费收入公告,整体增速继续回升
。集团层面,2024年1-4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累计保费分别为3712/3304/3001/1817/672亿元,分别同比+3.9%/+2.4%/+1.3%/+1.0%/-11.7%。4月当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11.6%/+6.3%/+9.7%/+12.3%/-11.6%。其中,新华保险主要受银保渠道调整及趸交业务收入下降影响。
近期,楼市迎来政策“组合拳”
。根据中国经营报,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连发三项房地产相关通知,进一步松绑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政策。这三项通知分别为《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和《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以及央行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在首付比例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在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提出,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我们预计资产端配置了优质地产相关资产的险企有望受益。
政策效果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下行风险;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调整。
非银及子板块的指数表现:本周(2024.5.12-2024.5.18)非银金融申万指数上涨1.25%,跑赢沪深300指数0.93个百分点,位列所有一级行业第8名。细分板块来看,证券板块下跌0.47%、保险板块上涨5.08%、多元金融上涨0.65%、互联网金融下跌0.76%、金融科技下跌1.98%。国联证券(+16.63%)、仁东控股(+8.01%)、ST熊猫(+7.14%)、华铁应急(+6.86%)、天茂集团(+6.49%)涨幅靠前。国盛金控(-9.40%)、首创证券(-8.84%)、方正证券(-4.39%)、华鑫股份(-4.33%)、建元信托(-3.30%)跌幅靠前。
1.2.
券商
:券商并购再添大案,监管继续推出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
券商并购再添大案
。5月14日晚间,“国联证券+民生证券”的重组整合事项又有最新进展,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购国联集团、沣泉峪等46名主体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资金。同时,经向上海证券交易所申请,公司A股股票于5月15日开市起复牌。综合来看,国联证券此次重组对于其做大业务规模、提升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4月25日,国联证券表示,筹划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收购45名交易对方所持的民生证券95.48%的股份。而在5月14日的最新公告中,国联证券拟收购民生证券的股份比例提升至100%。我们认为,相较此前国联证券收购民生证券95.48%股权的方案,100%的收购比例将更有利于后续整合。这次交易有助于国联证券和民生证券在业务与地域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整体上有助于国联证券实现跨越式发展。
监管继续推出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
。5月15日,证监会在北京举办2024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并集中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以及相关自律组织、投保机构业务规则等10项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公布了12起涉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从业人员违法炒股、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投资者保护执法案件,发布了投资者保护10个典型案例以及12个广受投资者欢迎的投教产品。下一步,证监会将继续践行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职责,抓好规则落地执行,压紧压实发行监管全链条各方责任,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1.3.保险:
4月保费增速继续回升,资产端有望受益于楼市新政
各家上市险企陆续发布4月保费收入公告,整体增速继续回升
。集团层面,2024年1-4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累计保费分别为3712/3304/3001/1817/672亿元,分别同比+3.9%/+2.4%/+1.3%/+1.0%/-11.7%。4月当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分别同比+11.6%/+6.3%/+9.7%/+12.3%/-11.6%。其中,新华保险主要受银保渠道调整及趸交业务收入下降影响。
近期,楼市迎来政策“组合拳”
。根据中国经营报,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连发三项房地产相关通知,进一步松绑个人住房贷款金融政策。这三项通知分别为《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和《关于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通知》,以及央行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在首付比例方面,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政策的通知》,对于贷款购买商品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15%,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调整为不低于25%。在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调整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的通知》提出,取消全国层面首套住房和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我们预计资产端配置了优质地产相关资产的险企有望受益。
A股成交:本周A股日均交易额8,490亿元,环比减少11%,同比减少1.7%。2024年二季度至今日均成交额为9,114亿元,较2023年二季度日均交易额减少9.4%。2024年至今日均交易额9,008亿元,较2023年日均交易额增加3%。
沪港通:本周北向资金净流入87.6亿元,2024年至今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878.5亿元。2020/2021/2022/2023年北向净流入分别为2,089/4,322/900/437亿元。
投行:本周未发行新股;本周上市新股1只,募集金额3.6亿元。2024年至今,A股IPO上市37家,募集金额270.7亿元。2023年,A股IPO上市313家,募集金额3,565亿元。
两融:截至2024年5月16日,两市两融余额15,383亿元,环比增加0.14%,较2023年日均水平(16,057.97亿元)减少4.20%。两市融券余额392.4亿元,占两融比例约2.55%。
自营业务:本周沪深300指数上涨0.32%,中证全债(净价)指数上涨0.08%。上证指数下跌0.02%、创业板指下跌0.70%、科创50下跌1.66%、万得全A上涨0.06%。
股票质押:截至2024年5月17日,市场质押股数3,536亿股,市场质押股数占总股本4.42%,市场质押市值为26,861亿元。
3.行业及公司资讯
【楼市迎来政策“组合拳”:房贷政策再宽松、存量消化进行时】
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住建部、自然资源部等多部委针对房地产行业发布政策“组合拳”,在扩大“保交房”救助范围的同时,通过下调全国最低首付比例、公积金贷款利率,取消住房商贷利率下限,购买存量房用作保障房等各类措施刺激住房需求释放,加快去库存。(Wind)
【证监会发布三项制度规则 规范量化交易、投资者权益保护、多元化解证券期货纠纷】
5月15日,中国证监会集中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监管规则适用指引——发行类第10号》《关于完善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工作方案》等三项与投资者保护密切相关的制度规则,就程序化交易监管、投资者权益保护、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等工作作出部署。(Wind)
【转型成效明显 信托资产规模余额逼近24万亿元】
信托行业管理资产规模正在加速回升,已逼近24万亿元。日前,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四季度末,信托资产规模余额为23.92万亿元,环比增长5.65%,同比增长13.17%。与此同时,信托资金投向结构持续优化,资产服务信托业务快速增长,标准化投资能力持续提升,资本实力不断夯实,经营业绩整体企稳。“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行业调整的压力,信托业积极响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核心任务,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业务创新,实现了行业的健康稳定增长。”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中国经营报)
【五部门: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5月15日消息,工信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通知提出,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车型目录见附件),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丰富消费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组织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补齐农村地区配套环境短板。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将“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活动时间为2024年5月—12月。(央视网)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推进让利实体经济】
多家银行近期陆续下调存款利率,从最新挂牌存款利率调整情况来看,部分银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出现持平甚至“倒挂”。众多银行和研究机构预计,未来调降存款利率或将成为常态,后续存款挂牌利率仍会迎来多轮调降,以压降存款成本、减缓银行息差缩窄压力。专家表示,这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使银行让利实体经济更具可持续性。(Wind)
【财政部公布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
13日,财政部官网发布《关于公布2024年一般国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有关安排的通知》。根据通知安排,财政部今年还将发行多期一般国债、超长期国债和储蓄国债,其中,超长期特别国债涉及品种包括20年、30年、50年,其中20年期于5月24日首发,30年期于5月17日首发,50年期于6月14日首发。此外,下一次电子式储蓄国债的发布日期是6月10日,付息方式为每年付息一次。(Wind)
【多家私募因“帮忙资金”被约谈,并暂停产品备案】
有关部门正在就产品募集时借助“帮忙资金”的情况约谈相关私募机构。据了解,相关私募机构被要求就“产品刚成立就有投资者大幅赎回,甚至是在成立当天就赎回”的情况给出合理解释。在此期间,相关私募机构的新产品备案暂停,后续有关部门或视情况给出相应处罚。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由于市场的波动较大,私募基金发行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帮忙资金”的存在或非个例。(钛媒体快报)
【中国4月份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近4万亿元】
中国4月人民币存款大幅减少近4万亿元,引起市场关注。其中,企业存款减少1.87万亿元,同比多减1.73万亿元,居民存款减少1.85万亿元,同比多减650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存款较大幅度收缩,一方面是因为季节性规律,另一方面则因监管指导下,银行主动压降高息负债。(Wind)
【北向资金实时交易金额等信息5月13日起不再披露】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流入790.86亿元;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已净流入18473.88亿元。而最新需要关注的是,作为“聪明资金”的北向资金数据披露有了新变化。日前,港交所官宣,有关北向交易的实时成交额及每日额度余额的调整将于5月13日(星期一)正式实施。这意味着自5月13日起,将不再公布北向资金实时买入交易金额、卖出交易金额和交易总额。沪深交易所有关负责人此前表示,为维护市场整体信息披露的一致性,提高信息披露与市场发展的适配性,保障投资者获取信息的公平性,对沪深港通交易信息披露机制进行调整。(华夏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