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工智能汽车
高工智能平台旗下专注智能汽车产业链的市场研究、媒体会议和投融资服务。我们重点关注无人驾驶、车联网、车载交互等汽车智能化浪潮。我们提供企业战略定位、品牌营销、供应链对接、投融资等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蔚来  ·  2025顺意开年,满电出发 ·  昨天  
小米汽车  ·  小米SU7 ... ·  昨天  
比亚迪汽车  ·  比亚迪1月销售300538辆,含乘用车海外销 ... ·  4 天前  
高工智能汽车  ·  智能电动全面落后!日产中国下滑超10%,“抱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工智能汽车

洗牌加速!车规MCU“冷热交加”

高工智能汽车  · 公众号  · 新能源汽车  · 2025-02-06 16:16

正文

汽车芯片赛道,正在经历新一轮震荡期。


本周,全球汽车芯片巨头—NXP对外披露了不及资本市场预期的四季度的财报,营收同比下降9%,全年下降5%,表明工业和汽车市场需求的低迷仍在持续。


公开信息显示,该公司一半以上的收入来自汽车行业;去年以来,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市场,受到电动汽车需求下降的持续影响,抑制了芯片需求的增长,同时,供应过剩的问题仍待解决。


全年数据显示,NXP的汽车业务销售额为71.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此外,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两家汽车芯片公司,上月公布的季度业绩预期也同样均低于资本市场预期;其中,意法半导体正考虑裁员3000人,以进一步削减成本。


德州仪器的财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40亿美元,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3%。净利润12亿美元,同比下降12%,环比下降12%。2024年连续四个季度营收和利润均同比下滑,全年营收同比下降12%;全年净利润约48亿美元,较2023年低26%。


同时,作为行业龙头的英飞凌,汽车和工业市场的业务也受到了影响,“2025年将是艰难的一年”。数据显示,该公司2025财年第一季度收入为34.24亿欧元,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8%。其中,汽车业务环比下降11%。


此外,去年底,汽车MCU大厂瑞萨也因面临各类芯片需求的持续疲软,决定在2025年实施裁员计划,将在日本与全球范围内2.1万个工作岗位中,裁减约5%。该公司2024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下降9%,毛利率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净利润更是同比下滑高达22.6%。


“我们仍然处于一个非常多变的经济和市场环境,”NXP首席执行官Kurt Sievers坦言。尤其是未来一年,美国的贸易政策持续释放不确定性,导致全球汽车芯片供应格局存在进一步分化的可能。


公开数据显示,英飞凌、瑞萨、NXP、意法半导体占据全球汽车MCU市场份额的约8成份额。 而对于这些传统汽车芯片厂商来说,MCU产品线更是危机重重。


一方面,为了清库存,去年开始,各大MCU厂商开始“血拼”价格战。尤其是中低端车规MCU芯片市场,由于参与企业众多,价格战也打得最为火热。“大多数采用的是ARM内核设计,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已经卷得不行了,价格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 业内人士表示。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国产化替代的推进和国产动力、底盘等传统高阶MCU芯片技术与性能的不断提高,国产汽车电子MCU的占比仍会在未来几年持续提升。这对英飞凌、瑞萨、NXP等厂商产生持续的降价压力。


但,MCU市场竞争依然激烈,行业尚未出清,同时在弱复苏的环境下,新需求不足以完全消化行业的全部产能。在一些业内企业看来,价格大概率会延续底部盘整趋势。尤其是RISC-V开源架构MCU的市场导入,进一步挤压价格。


以国芯科技发布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数据显示,该公司年度营业收入预计将同比增加28.42%(受益于下游汽车电子领域需求稳健增长,MCU芯片相关产品收入上升),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继续增加。


另一方面,整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往中央计算-区域控制架构演进,高度集成化、高性能MCU市场进入规模化交付窗口期。同时,算力SoC集成高性能MCU内核的趋势,也日趋明确。


以第一代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为例,SoC+MCU的双芯组合让英飞凌TC3x系列MCU几乎成为标配。然而,市场对于性价比的要求持续攀升,无外挂MCU开始成为被追捧的新选择。高度集成化和单芯片多任务处理的能力,也成为各家SoC厂商比拼产品方案性价比的核心要素。


比如,黑芝麻智能推出的武当C1200家族芯片,作为业内首个智能汽车跨域计算芯片平台,集成CPU、GPU、NPU、DSP、ISP、MCU和数据交换功能,MCU算力达32KDIPMS;其中,C1236芯片面向高阶智驾,单芯片支持NOA行泊一体;C1296芯片单芯片支持跨域融合。


按照业内的普遍认知,高集成度的SoC芯片更符合大规模普及市场的高性价比诉求,尤其是高速NOA+行泊一体的方案作为20万元以下经济型普及市场的标配选择,传统单挂MCU的成本完全可以“清零”。


在此背景下,转战高性能MCU(甚至配置额外的AI算力),满足HPC+ZCU下一代整车电子架构以及线控底盘、更复杂车辆控制需求(融合整车感知数据、集成化控制等),成了传统汽车芯片厂商的新目标。


事实上,NXP抓住了第一波市场红利。S32G系列在座舱集成网关、高性能中央网关以及HPC应用等新兴市场占据领跑位置。去年,英飞凌发布TC4x系列,同样是瞄准上述潜在的巨大市场空间。


然而,中国供应商也在紧抓机会。


比如,芯驰科技面向新一代E/E架构已经推出了ZCU芯片产品家族,可以面向车身控制、车身+底盘+动力跨域融合以及超级动力域控等核心应用场景提供MCU产品。


其中,ZCU旗舰芯片产品E3650,采用了最新ARM Cortex R52+高性能锁步多核集群,支持虚拟化,非易失存储器(NVM)高达16MB,具备大容量SRAM,以及更丰富的可用外设资源,可用I/O接口超过300个。


此外,E3650还集成了玄武超安全HSM信息安全模块,满足ISO 21434,Evita Full及以上的信息安全等级,以及AEC-Q100 Grade 1和ISO 26262 ASIL D功能安全等级,可以满足跨域融合的市场需求。


黑芝麻智能则是在今年初与大陆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高性能计算单元(HPC)领域展开合作,并与后者旗下子公司Elektrobit联合发布了基于武当系列C1296芯片的完整的Classic AUTOSAR解决方案。


C1296是行业内首颗支持多域融合的芯片平台,采用软硬结合的跨域架构及系统设计,搭载高性能车规级CPU和GPU,拥有高性能、高能效的DynamAINN引擎,内置高速数据交换加速模块,具备32KDMIPS实时处理算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