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计实务中,两套账其实就是指账外账,又叫内外账,一套账对内,主要供老板查阅,相对较为真实,叫内账;一套账对外,主要供税务机关等部门查阅,叫外账。两套账在中小企业属于比较普及的现象。
原因就在于:
一是两套账由来已久,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失,许多老板还存在侥幸心理;
二是相关的法规制度尚不健全和完善,给了两套账可乘之机;
三是当前企业税负偏重,企业为了少交税,不惜铤而走险。
咱们今天先讲讲两套账的特点,再讲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多数情况下,外账是用于报税,目的是想少交税。
基于这一目的,
外账最主要的特点是,收入低,库存大
,说白了就是收入不入账,少交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也能少交个税。
这是偷税行为。会计们发现了一定要尽量远离这种公司,以免引火上身。
最典型的操作是,无票收入、私户转账。
发生销售时,因为客户不需要发票,企业可以采取现金收款或要求客户转账到老板指定的个人账户的方式,“隐瞒”这笔收入。收入和银行存款都隐藏起来了,这是库存商品就会裸泳了。
会计不确认收入,自然也无从确认销售成本,库存商品只好永远趴在账上了。
两套账也有不为偷税而设的。
如果企业想融资(包括贷款融资与股权融资),就有必要让报表更好看,这时外账就要做高收入与利润,糊弄投资人与金融机构。
最典型的操作是虚增收入与成本费用不入账。
虚增收入可以通过现金流与往来款进出发现。虚增收入如果涉及虚开发票,金税三期很容易发现。
如果虚增收入通过关联交易实现,税务一般不关注,这属于财务粉饰的问题。成本费用不入账,可以通过其他应收款挂账诊断。
操作两套账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手法大都低劣,顾头不顾腚,经不起推敲。
只要明白了做外账的意图,发现两套账是比较容易的。
做两套账是违法行为,会计人员承担着极大的风险。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要实现两账合一。
如何进行”两账合一“呢?
1. 帐务改由公司人员自行登载
当公司规模趋大,帐务整合的第一步应将原委外帐务改由公司会计人员自行登载,才易进行整合调整及逐一登载记录实际交易情形。
2. 分析两套帐差异金额及辨认产生差异主要原因
择定基准日进行财务帐与税务帐差异数计算及分析,在做差异比对前,要确认两套帐皆已依原登载方式将所有基准日前交易完整登载,再与熟悉公司组织架构及业务之人员、财务帐登载人员讨论公司营运模式及内帐(即财务帐之俗称)登载方式后,找出可能形成两套帐原因。
依所找出可能形成原因与已计算之两帐差异数进行合理性分析确认。
3. 整理各项资产负债实际数量及金额
以整帐公司之法律主体,进行资产负债实际数确认,必须在法律观念上属整帐公司之资产负债,方予列入,另实体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应进行盘点,以利确认;整理过程中应将非属整帐公司之资产负债另行列表区分。
4. 处理差异
税务帐与上述3所整理之资产负债实际数及公司所需或拟整入帐务补登之资产负债数这三者差异大,必须以税务帐为主轴进行帐务补登、资产购入、报废及增减资等适法作业调整。
5. 解决问题
两套帐之所以形成,除大股东以往之错误节税观念外,大多存在以公司管理当局本身经验或专业无法解决之问题,如大陆投资超限、成本结算制度未建立等,此时则有赖外部专业人员协助来解决,才能避免帐务整合后再发生。
公司应以策励未来的角度进行帐务整合,在两帐合一过程中,藉由公司管理当局、财会人员及外部专家共同参与,除可藉此进行税务体检外,更可发现企业管理盲点,提升竞争力,有利于未来融资,企业的成长将更健康。
给会计的忠告:
无论是企业想做大,还是老板想降低自身风险,内外账合一势在必行。
如果会计人员想降低自己的风险,应该积极劝导老板实现两账合一,至少也应该做到从眼前开始不做两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