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川网
山川网,从这里读懂中国城市 微信公号:Chlvxing 主编微信:9350356565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山川网

岁末年初有跨城跳槽想法的朋友,我这里有几句心里话

山川网  · 简书  ·  · 2018-01-08 11: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山川网:距离2018年的春节只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拿完年终奖就跳槽这样的想法,想必很多朋友心中已经憋了整整一年了。跳槽这种事情,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高铁网络的全面覆盖,人们似乎对于“异地”的概念,也逐渐变得越发宽泛起来。

举个最显著的例子,在高铁时代下,北京和天津的两人,南京和杭州的两人,成都和重庆的两人,广州和深圳的两人,我们还称之为“异地”,似乎显得都有些矫情了。一两个小时的车程,放在过去,可能你都没能从北京北边到南边。但是高铁时代,出城比城内可能更为畅通无阻。

交通便捷之后,跳槽换工作这件事儿,也和以前大不一样的。比如你生活在珠三角地区,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城市间切换工作,不敢说是无缝,但是基本上是没什么太大的生活和习俗差异的。所以,对于2018年,想要跳槽的朋友,我依旧鼓励大家真正放飞自我,别把眼光就盯在一城一地。哪怕你已经在某城买了套房子,那又如何,难不成你的人生理想就是那套房子?这也太没出息了些。

2018年,如果你的职场定位还是一线城市的话。如果没有非常好的offer,比如腾讯、华为这些单位,你必须要前往深圳的话。那么一线城市的首选,一定是北京。小川这里不妨做一个大胆的推论,未来十年,北京一定会成长成为亚洲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这还是挺保守的一个说法,我没直接说是世界最强,是为了有所保留。万国来朝这种事情,有生之年我们一定可以看到,而且就在北京。

那可能就有朋友问了,那上海呢?那广州呢?那深圳呢?自然也不会差,一线城市之间不存在“你死我活”的情况,大家一定都会按照自己的步骤在走。只不过是,我们目前已经看到,有些城市发展到现在的体量后,略微已显疲态。北京丝毫没有,而且未来我一直都会长期看好。但是,环京我不看好,起码五年内我不看好。一些我不知道是无良还是无知的人,甚至开始鼓吹北京是“环雄安城市”了,这实在是令人感到无言以对。

广州和深圳也不会,虽然总有些人,也特别喜欢挑唆二城之间的关系。但是至今位置,小川个人都最喜欢粤商的经商思维和人生思维。要低调,要谦逊,要步步为营,要始终向世界最先进的文明学习。加之广东远离政治中心这么优越的地理距离,广东经济要是发展不好,那么除了人祸没有任何其他可能。

相反,四个一线城市中,我对目前经济体量、人口规模都位居第一位的上海,反而有些想法。这十年来,四座一线城市中,表现最差的并不是广州,而是上海,这是被很多城市发展唯“政策论”的人所视而不见的。因为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直辖市之一,因为上海的江海交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就忽略了上海在产业结构升级,技术创新投入和成果,甚至是上海最为人所知的金融行业,相比北京这十年,都不够出彩。在近几年的新IPO企业数量和新独角兽企业数量上,也都日渐被北京拉开距离,这值得所有目前在上海工作和发展的职场人注意。

最后,是想和大家一起聊一聊关于目前媒体上所谓的一众“新一线城市”。包括杭州,包括南京,包括武汉,包括成都等等。就在前几天,长沙市政府非常积极主动地公布了长沙市2017年的GDP总值过万亿的消息,成为新晋的万亿城市俱乐部成员。

小川个人也十分看好这些“新一线城市”,在最近的两三年中,我几乎频繁性地往来于各个新一线城市,看它们的发展,也思考它们的得失,以及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这些城市中,近几年风投最劲的,就是杭州、武汉和成都,分属中国的东、中、西三块区域。这些城市得益于城市营销宣传,在近几年城市的博弈中获得了不少的口碑优势。

但是这些新一线城市和真正的一线城市之间的差距仍旧非常大,这种大当然指的不是房价。如果只论房价,杭州的房价已经一路追赶广州,差不多在2017年末达到了和广州不相上下的地位。但是,也并不值得多骄傲。武汉房价上涨很快,成都房价上涨也不慢。

我们就以成都为例,截至2017年末,成都仍未本土孵化出一家独角兽企业。要知道,这是衡量一座城市创新能力和资本运作非常重要的参考线。于是,成都市政府选择了将总部原本在北京的锤子科技招安进成都,并且花了几亿元的真金白银入股。

所以我始终希望那些选择了新一线城市的朋友要做到心中有数,从新一线城市到一线城市,道路是十分曲折而艰辛的,而且未必一定会成功,城市和人一样,各有其命,也各有其运。另外,一线城市不是静止概念,它们同样在不断前进。等到未来的新一线城市成长到今天的一线城市水平时,那么一线城市早已又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2018年,中国的经济整体情况我依旧看好,尤其是在监管层频繁对于各行各业乱象进行集中整治后,我对中国经济更加有信心。

在城市的选择上,我鼓励年轻人依旧应该坚持产业论和企业论,你最渴望从事的行业和你最喜欢加入的公司在哪里,那么你就应该去哪里。相比房价,你能在这一过程中收获的,其实多得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