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42章经
思考事物本质 | 创投圈教科书式必读公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铅笔道  ·  贵州铜仁杀出超级IPO:年入342亿,全球第一 ·  4 小时前  
望京博格投基  ·  阿里爆涨近60%,恒生科技爽了 ·  9 小时前  
望京博格投基  ·  阿里爆涨近60%,恒生科技爽了 ·  9 小时前  
红杉汇  ·  Zero Hour | ... ·  16 小时前  
独角兽智库  ·  复盘历次成长牛,本轮AI行情如何演绎? ·  2 天前  
IT桔子  ·  关于当下 VC/P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42章经

“企业服务真的热吗?99% 的 VC 都投错了”丨42章经

42章经  · 公众号  · 科技投资  · 2019-03-31 23:03

正文

注:本文根据用友研究院院长阿朱在「42章经创投理想国」的线下分享《中国企业服务产业洞察》上的部分发言整理而来。

阿朱,用友研究院院长,在企业软件领域拥有 20 年丰富经验,曾亲历零售、医疗、汽车、地产四大行业的信息化,历任首席架构师、技术总监以及 CTO 等职位。公号“阿朱说”作者。




企业服务真的热吗?


从 2013 年开始,不论是一些成立已久的 VC 还是新的风投,都纷纷扎进了企业服务界。但不管 VC 们有没有在这个领域投出独角兽,我都想说,几乎 99% 的人都投错了。


为什么?企业服务根本不热。很多人把一些基础技术,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 IoT 物联网都归为企业服务,使得它看上去像一个风口。


如果按照上述逻辑,英特尔做芯片不也应该是企业服务吗?所以我希望大家理性看待,想一想,如果把上述这四大产业技术都除去,中国企业服务的投资总额还剩下多少。


那回过头来说,为什么这些基础技术开始在中国兴起?


答案是,开源。不管是 Hadoop Spark 在大数据层面,还是 Tensorflow 在人工智能领域,都有巨大的开源项目在驱动。正因为这些技术开放给了中国,这四大产业技术才能起来。


图:基础技术迭代前后对比


目前大多数国内的互联网企业,都纷纷开始使用云计算。一些大中型企业,也要求进行基础技术的换代,把过去使用的一些商用操作系统,替换成私有云,甚至混合云这类大数据部署模式。


所以中国的“企业服务热”本质上是:基础技术成体系换代的红利。


(一)

中国企业为什么进入企业服务产业?

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和后端供给出现脱节


那中国互联网企业,包括 BAT 进入企业服务产业的原因是什么?很多人都说,中国消费者流量红利消失了,线上基本找不到蓝海,所以大家纷纷都走向 2B,这是胡扯。


要追根溯源,需要重新审视互联网这二十年。


1998 年,中国互联网的三大门户:搜狐、网易和新浪正式成立。所以我们把 1998 年定义为,中国互联网开始起步的时间点。


从 1998 年到 2018 年,这期间的 20 年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图:1998-2028 年企业服务领域的时代变迁


前十年,从技术维度上,就是我们熟悉的 PC Web 互联网时代,换作企业服务的角度,属于营销时代。


但是 2008 年发生了转变,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从出口转内销。


其实过去企业主并不是特别关心广告的转化率,看到有流量就满足了。但是从 2008 年开始,这层皇帝的外衣就被剥开了,企业主变得特别务实,投出去 10 万的广告费,就希望能有相应的订单成交额。


所以从 2008 年开始,中国进入了交易时代,电子商务慢慢涌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天猫双十一到如今已经十周年了,回顾过去 5 年天猫的一些细分品类,销量的前 10 名并不是淘品牌或者新消费品牌,全是传统品牌商。10 年前大家都在说,海尔、美的等传统企业不懂互联网,但 5 年后,这些传统品类却成为天猫榜单前列。


2018 年,又到了”十年“这一时间节点,做了电商之后的传统企业开始面临一个问题:产品上游的生产研发设计,跟不上消费者的变化。


在过去,他们把商品研发生产出来,销售流向主要是渠道商,而且有 5-6 级渠道分销,几乎接触不到消费大众。但现在做电商后,传统企业开始和消费者零距离接触,于是消费者有什么需求和行为,都能通过后台数据洞察到。


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能够被即时感知到,但企业后端的供给却出现了脱节。


所以, 进行上游产供研的联动,用消费者需求和订单,来倒逼上游产业链的优化,才是未来十年的主赛道 ,大家应该投入到主赛道上去。


”营销时代(引来了消费者)- 交易时代(消费者产生订单)- 产业链时代(产供销研一体化)“,这才是中国互联网过去波澜壮阔的 20 年,和未来 10 年的来龙去脉。


BAT ,包括头条都在进入企业服务领域,百度要做 CRM,逻辑也是一样,核心还是中国的企业主需求在发生变化。


(二)

Salesforce 为什么火?

本质上它颠覆了老牌企业软件的商业模式


提到企业服务,最火的应该是 SaaS,而 SaaS 的典型代表是 Salesforce。那 Salesforce 为什么会火起来?中国是全世界 GDP 第二的国家,大家都在讨论谁是中国的 Salesfore,但有没有人想过,Salesforce 它自己为什么不进入中国市场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聊聊 Salesforce 出现之前的 ERP。ERP 的鼻祖是 SAP,它主要的营收渠道就是每年面向企业收取 15%-25% 的服务费,也就是说,一家企业购买了 SAP 软件,每 5 年花的服务费,还能再重新买一套软件。


这在国外司空见惯,但国内客户支付服务费的习惯还没培养起来,比如中国本土的 ERP 用友、金蝶可能每年只有 40% 的客户愿意缴纳服务费,甚至很大一部分企业连合同的尾款都收不回来。


所以,中国的市场根本不能适应这类商业模式。但 Salesforce 有所不同,它既不收取服务费,也不用企业购买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等,只需要企业按年度订阅。


另外,Salesforce 可以实现在线试用、支付和续费全打通,而且因为绑定了企业信用卡,Salesforce 的续费是自动的。如果中国的 SaaS 平台能做到这样,那就离爆发不远了。我们知道,在中国实现续费是件很困难的事,因为涉及企业报销,而开发票就有一个复杂的审批流程,如果不自动续费,就很容易导致用户流失、续费率低的现象。


以 Salesforce 为代表的 SaaS 公司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在线用户跟踪,大部分用户数据都留在了后台服务器上,这就有了软件优化升级的方向。而过去的 ERP 是把软件装在本地,因为没有数据,一些软件商为了提升业绩,就想方设法提高客单价,主要通过”意淫客户需求“的方式来做产品研发。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SaaS 在产品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上,有了大幅的质的提升。


我们再来看看,Salesforce 的进化史,以此来看看中国的 SaaS 是不是走错了路。


图:Salesforce 的商业模式和产品进化


一开始,Salesforce 做的是 SFA 销售自动化,后来做服务云,实现客户的双向关系管理,后面又开始做电子商务系统,类似 B2C 或者 B2B 的购物网站,甚至还延伸到了线下应用场景。本质上,Salesforce 完全颠覆了老牌企业管理软件的商业模式。


回顾 Saleforce 过去三年的并购,我们会发现,它不仅在增强人工智能和数据服务的能力,还在增强数字营销的技术。大家都说 Saleforce 是一个 CRM 厂商,但实际上它早已不是了,它在往电子商务的方向前进。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投资人不管是投了纷享销客还是销售易,实际上都是“入坑”的表现。


(三)

中国企业软件商在干什么?

ERP 移动化、SaaS 化,企业服务行业停滞的 10 年


那中国的企业软件商,这些年都在干什么?


图:中国企业软件商服务升级路径


以用友为例,我们先来聊聊企业软件商的前 30 年。


最开始,用友做的是单岗位和部门的企业软件,比如只提供给会计或者财务部使用;后来开始做 ERP 软件,服务对象扩大到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再之后又做了集团化管控软件,统一财务、人力、流程和大数据管控。


企业服务发展了 30 年后,大多数企业软件商都认为,集团已经是一个企业组织最大的边界了,服务到集团后,还能再做些什么?大家开始迷茫了。


这个时候刚好处在 2008 年这一电子商务崛起的节点,也是移动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所以中国这些企业服务商们,开始决定把自己的 ERP 软件用移动技术重新做一遍。


也就是说,当中国企业们在发展电子商务,去库存,解决这些应运而生的需求时,企业服务商们却在做一些非客户需求的事,比如先做个 App 再说。那把 ERP 移动化的价值在哪里?我认为,企业软件在整个移动时代的前 5 年中,毫无建树。


而经过了这 5 年之后,也就是 2013 年,企业服务商们开始把 ERP 改造成 SaaS 技术,做云端的 ERP,但这是中国企业需要的吗?也不是,我曾在前文中提到,中国企业需要的是产供研的联动和优化。所以这 5 年时间,中国企业软件也几乎处在停滞阶段。


综上,这十年时间,99% 的企业软件商都在做 ERP 的移动化和 SaaS 化。于是,十年企业服务的“青春”啊,就这么浪费了。


只有 1% 的醒悟者,找到了正确的路。什么路?企业互联网。


大家可能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当一个企业大到集团后,边界还能如何突破呢?当然是你的衣食父母,我们这些大众消费者啊。


所以,做企业互联网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就是和消费者联结在一起。只有有了消费者,你才能实现所有业务的在线化。


而一旦你和消费者建立了联结,消费者产生订单,订单也可以实现在线化时,这才进入了第二个环节,产业互联网,也就是和软件产品的上游进行匹配联动。


那这么说,产业互联网是尽头吗?大家想一想,从软件商和企业进行连接,到和消费者连接,再和产业的上下游实现一体化之后,企业软件商的边界还能扩展到哪里?


答案是,社会商业化。也就是到最后,企业软件商可以和公共基础设施(譬如政府、海关、税务、工商、社保等)联动在一起。这是未来,而我只看了凤毛麟角的厂商,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四)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端到端产供销研一体化


既然下一步是产业互联网,我们就来细聊一下,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首先,它一定是垂直细分的。产业互联网能实现通用不太可能,它不会像淘宝那样,各种商品都可以卖。但它有通用模式,也叫不同细分行业的核心规律。


这个规律是什么呢?是如下图所示的路线图。


图:产业互联网链条全剖析


我把产业互联网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商业互联网,第二个阶段叫工业互联网。


商业互联网,其实就是马云”吹“的新零售,但新零售主要在于零售的终端,你看阿里巴巴旗下的一些布局:盒马鲜生在于生鲜,三江超市在于便利店,银泰百货在于百货,其实都处在消费者直接购买环节。


而我说的商业互联网是一条产业链。从会员营销到 O2O 零售门店,再到批发分销平台。分销平台类似于京东的新通路、汇通达或者阿里的零售通,也是曾鸣教授所提到的 S2B。最后一个环节是厂家订货。


整个商业互联网,也就是产业互联网的前半段,就是”平台产生会员-会员产生交易-门店到分销代理商拿货-代理商向厂家进货“这一整条产业链。


而厂家接到订单开始生产,这就迎来了产业互联网的后半段——工业互联网。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制造技术并不强,却是全世界制造业的第一大国呢?


中国制造业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叫“区域集群协同生产”。江苏、浙江、福建和广东这些制造大省都是采用这类生产方式。我们把温州叫作一品一镇,意思是一个镇生产一种商品,这个镇生产玉山,隔壁镇生产扑克牌,再远一些的镇生产打火机。


但广东佛山不一样,我 2001 年在佛山待了 10 个月,发生当地的家家户户都开工厂,而这些工厂主要是给大厂做配套,有人生产冰箱的壳子,有人生产冰箱的包装。也就是说,在还没有协同生产平台之前,佛山就已经实行了集群式的协同生产。很多品牌大厂目前也采用类似方式。


所以工业互联网的第一个阶段,是区域集群协同生产。那为什么要用这种生产方式呢?因为现在产业链条都架构在互联网大数据上,假设我们要生产  2000 条鞋带,要怎么分配这些鞋带给厂家?把单子拆分,然后合起来总装生产,这只能在区域集群协同生产平台上才能实现。


工业互联网的第二个环节,是设备资源监控调度。我相信很多投资人都投了不少工业物联网平台,但这些平台,大多数都走错路了。为什么?仅仅把很多工业设备输出的数据输入到工业 IoT 平台上进行监控,有用吗?没用,工业设备是百年工业,如果一个设备总是出现问题,那么这个厂商早就被淘汰了。


所以这些工业物联网平台宣称自己能输出很多设备参数,能够监控设备到底什么时候被建,什么时候维修,其实没什么用。


那为什么要做设备资源的监控和调度呢?还是回到鞋带的案例。如果我生产 2000 双鞋带,本地有 50 家厂商生产鞋带,就面临一个如何分配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些算法了:


① 厂商的设备型号必须能满足生产鞋带的标准。要知道,鞋带的细分也是很重要的;

② 我要知道这批鞋带运送到某一厂商后,能不能立刻进行生产复合。设备监控只需要这两类数据就可以,并不需要提供业务参数。


有了订单和设备后,还缺物料。生产需要原材料,那该去哪里采购呢?B2B 原材料采购交易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望京博格投基  ·  阿里爆涨近60%,恒生科技爽了
9 小时前
望京博格投基  ·  阿里爆涨近60%,恒生科技爽了
9 小时前
不止读书  ·  这可能是最好的一套文化启蒙书
7 年前
健康常识百科  ·  五种走路方式最伤腰腿,你需要知道!
7 年前
笑的合不拢嘴  ·  双胞胎嫁给双胞胎,生出的孩子竟然...
7 年前
网易梦幻西游手游  ·  灵儿课堂 | 重伤效果有望成为新的推进套路?
7 年前
早安晚安心语  ·  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