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火星宏观
用数据说话,做定量研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叶子猪游戏网  ·  S15唯一100%胜率打野!全球LOL战队都 ... ·  2 天前  
纯银V  ·  去年双 11 ... ·  2 天前  
张佳玮写字的地方  ·  卢卡·东契奇交换浓眉?!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火星宏观

史上最大经济刺激政策周结束,胃口吊得很高,但饭菜还未上桌

火星宏观  · 公众号  ·  · 2024-09-28 06:15

正文

内容提要:

这一周经济刺激措施和承诺非常密集,有金融、社会救助、劳动就业方面的政策出台,政治局经济会议召开。这些能够短暂提振人气,但有无效果,关键还需实实在在,能够落实的具体政策。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缺乏针对性。如何提高就业、降低失业方面,也缺乏可行的思路。如何提高个人收入,增加家庭消费能力方面,基本没有着墨。表面上看,刺激措施很大,但具体并可实施的内容显然不足。

史上最大经济刺激政策周,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大餐菜单?

毫无疑问,9月23日开始的这一周,是改革开放以来,刺激经济政策推出最多的一周。

一是24日周二,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最新的重磅货币政策。

1、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增加市场流动性。

2、宣布引导商业银行将存量房贷利率降至新发房贷利率附近,预计平均降幅大约在0.5个百分点左右。

3、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将全国二套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由25%下调到15%,刺激二手房需求。

4、将降低中央银行政策利率,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0.2个百分点,从目前的1.7%降为1.5%。以降低商业银行向央行借款的资金成本。

5、创设新的政策工具,支持投资市场发展。将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

6、央行表态降息后,迅速下调政策利率。

9月25日人民银行开展3000亿元MLF操作,期限为1年,中标利率2%。较8月份的2.3%下调了0.3个百分点。

9月27日,央行公告称,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此前的1.70%调整为1.50%。

周五同一天,央行还宣布从9月27日起,隔夜、7天、1个月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分别下行20个基点至2.35%、2.50%、2.85%。

二是25日周三,财政部和民政部部署,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根据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报道,9月25日,财政部和民政部宣布将在十一之前为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

发放目标群体包括极端贫困者和孤儿等弱势群体。虽然具体的发放细节尚未公布,但两部明确表示,要求各地确保资金在10月1日之前发放给目标人群。

这一政策的来源是国务院发布的相关指导意见。根据国务院4 月份的一份通知,各部委今年预算了 1547 亿元人民币,用于向包括最低收入者、极端贫困者、孤儿和无家可归者在内的人群提供财政援助和补贴。目前尚不清楚即将到来的一次性津贴,是否会从该预算中扣除。

三是在9月25日同一天,中央国务院还发布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24条举措。

9月25日,新华社授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24条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政策措施。

意见包括: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促进区域间就业均衡发展;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等;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覆盖职业生涯全程的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双向比照认定,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措施。

四是9月26日周四,政治局会议重新定义目前的经济形势,对经济工作提出了14条要求。

在周四中国最高层会议的通报中,罕见未提“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而是承认当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要求全面容现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会议对经济工作大体提出了14条要求。

财政金融方面,要求保证必要的财政支出,切实做好基层"三保"工作;要求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要求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就业民生方面,要求重点做好应届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口、零就业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要求加强对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帮扶。

房地产方面,要求采取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资本市场方面,要求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努力提振资本市场;要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要求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要求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消费方面,要求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提升消费结构,培育新型消费业态。

民营企业和外资方面,要求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求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要求抓紧推进和实施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等改革措施。

五是9月27日周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会,表态将民企当成自己人来支持其发展。

9月2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座谈会,与雅戈尔、美团、中天科技、东软集团、宝丰能源等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听取民营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情况、面临的困难和对经济形势的意见建议。

郑栅洁向民营企业家们介绍了近期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他表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要全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强统筹协调,支持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做优做强,同时用好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以点带面、标本兼治,实实在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诉求,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这一周经济刺激措施和承诺非常密集,虽然能够短暂提振人气,但有无效果,关键还需实实在在,能够落实的具体政策。

上述这一系列降准降息、推动就业、加强财政支出、保护和支持资本市场、推动民营资本和外来资本发展壮大的措施或者表态,有望为低迷不振的宏观经济提供更多支持。

但三郎仔细研究了9月24日以来的会议、文件和表态,发现看似频频推出新菜单的这一周,除了针对金融和资本市场的措施,以及影响范围很小的社会救助较为具体,有的正在或可能落实之外,其他的措施或表态,并无与以往不一样的新食材。

在财政刺激措施方面,缺乏针对性。

26号最高会议,并未提出新的财政刺激措施,并继续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

政府已经计划今年发行约 5 万亿元人民币的长期政府债券和特殊用途地方政府债券,但其中大部分也是用于基础设施或其他项目的投资。

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实施财政宽松政策是件好事,但会议并未提供拟议财政刺激计划的数字,财政刺激的对象似乎也缺乏针对性。

就如三郎昨天在《10万亿大刺激当然必要,但刺激方向若偏离了个人收入,还是走老路》一文中所分析的,大家都承认目前的经济困难,根源是消费跟不上生产的步伐,导致需求不足,供给过剩,经济紧缩。但大家依然在回避应该针对提高个人收入,补强消费短板的具体措施,反而继续强调重点是继续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这样的结果,必然是消费短板更短,供给过剩加剧。

在如何提高就业、降低失业方面,也缺乏可行的思路。

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24条举措中,将就业的重点放在国有企业和教育与职业培训上。从最近几年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看,这样的重点,与此前一脉相承,没有突破。

比如要求发挥国有企业就业引领作用。但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的发展才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有几代烟草人、石油人、高速人的存在,一般人压根与国有企业无缘,怎么可能起到引领作用?

比如24条举措中,有多条强调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资格。但实际上,大学生就业已经非常困难,职业资格证的存在,无助于就业,但增加了就业的成本。现在的就业岗位紧缺,并非少数岗位紧缺,而是绝大多数岗位紧缺。就业困难,并非大学生和无职业资格证者就业困难,以前45岁,现在40岁以上失去岗位的,不管有证无证,基本上找不到工作。但对这部分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的就业困难人群,我们所有的劳动就业方面的文件中,都视而不见。

在提高个人收入,增加家庭消费能力方面,基本没有着墨。

在最高会议的通报中,谈及消费时提及,需要提高中产阶级和低收入者的工资,提升消费结构,要培育新型消费业态。这里存在三个问题。

首先是这一周所有的政策,没有一个具体的提高个人收入的方案。民营企业利润大幅下降或亏损了,没钱增加工资怎么办?

其次,失去企业岗位的人大幅增加,快递、送餐、网约车等灵活就业的几大渠道总收入并未增加,但新进入的人员大幅增加,其中很多人无力支付社会保险、医疗保险,怎么办?

这些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却没有一个具体的方案。

表面上看,刺激措施很大,但具体并可实施的内容显然不足。

目前的形势下,需要的是有针对性的财政刺激,以提高需求并战胜通货紧缩压力。因此,政策的出发点、优先项,应该是一直比较忽视的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这意味着改变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工资,提高社会保障和医疗保健支持,尤为迫切与重要。

与此同时,作为工资来源中最重要领域—民营企业,我们需要比国企更为优先地予以保护和发展。为了释放投资者和企业家的竞争精神,政策的稳定性和放松管制是非常必要的。所有这些,都要求高层克服对大手笔财政支出的犹豫和将民营企业纳入像国企一样的管控范围的愿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