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法在线
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这里有全面、详细、持续更新的专业学习、升学考试、求职工作等精华内容。感谢关注,欢迎多多推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ioArt  ·  Nat Nanotech | ... ·  昨天  
BioArt  ·  【DeepSeek专栏】Nat ... ·  昨天  
BioArt  ·  Nat Metab | ... ·  2 天前  
生信菜鸟团  ·  代码公开简单易实现,新发Nat.Cancer ... ·  3 天前  
生物制品圈  ·  2025年印度药企TOP10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法在线

十年法官到法务总监,法商融合的实践心法

青法在线  · 公众号  ·  · 2025-02-20 10:29

正文

编者按: 陈老师在法院系统深耕十年,任至机关党委委员、庭长、一级法官,始终专注于民商事审判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对公平正义的深刻理解。这段宝贵的法院工作经历,不仅锤炼了他的法律素养,更为他日后的法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文章来源于公众号 “这就是律师” ,作者 “努力支棱中的柠檬”

嘉宾简介

陈龙江老师现任索菲亚家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秘书兼法务总监,同时是中国企业评价协会首批认证的高级企业合规师,是华东政法大学公司法务人才高级研习班三期成员,于2024年12月取得华东政法大学的经济法学硕士学位。

目录

Part1 跨界转型,法商融合

Part2 初入法务,机遇挑战

Part3 法务董秘,角色切换

Part4 追求理性,刷新标签

Part1 跨界转型,法商融合

Panly:您的经历其实非常独特,您是怎么决定从法官转换到法务的?


陈龙江 :首先,我觉得有一个触发点,但触发点到行动之间,并不是一步到位,中间会有思考甚至纠结的过程。


我的触发点,一是因为我父亲年纪比较大了,和我工作不在同一个城市,我希望有所兼顾。另外,职业转型需要考虑到市场对于年龄段的包容度,所以也希望如果要转型,尽量在35岁之前行动;当然,这种年龄段划分不是绝对的,但确实是个需要考虑的因素。但这两个触发点并不直接导致直接更换工作,其实还会有一个思考和准备过程,特别是思想层面的。如果一直在法院做下去,我很清楚这辈子最值得做的就是三件事——办好案、带好人、做好改革探索。 如果离开法院,确实需要想清楚自己适合以及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否则会有价值感的缺失。 这也是我后来进入企业的原因,因为相比去律所或者其他自由职业,还是更希望深入了解自由市场中最基本也最活跃的组织单元——企业,换一种方式继续深度参与时代的发展。


Panly:我们也了解到,您从法院出来后,也参加了华东政法大学公司法务人才高级研习班,请问这段经历对您有什么帮助呢?


陈龙江 :打个比喻,我觉得它像一个窗口。这个研习班法商融合的特点很突出,课程涵盖了法律和商业的多个方面,包括知识产权、投融资、商业谈判等。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方式, 使我能够跳出原有的思维惯性,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


除了作为一个窗口,研习班也像一个会议室。在这里,有机会与来自法律、企业、学校等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分享,而且由于同学们主要来自长三角,相比于我所熟悉的珠三角以及西部地区,又有更多维度上的思维碰撞。这种沉浸式的交流方式,使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和商业的交融与碰撞。


陈龙江法官工作照

Part2 法务之初,机遇挑战

Panly:那您觉得刚转到法务之初,这个法务工作跟你原来的相比,它会存在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陈龙江 法院侧重于合同的有效性等法律问题的是非判断,而企业除了法律问题外,还需考虑企业的风险偏好和决策层级 ,也就是说,站在企业的角度上,你永远都会有一个成本与收益的权衡。


Panly:那您从法官到法务这样一个角色转变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或挑战,然后您又是如何克服这些挑战的?


陈龙江 :在法院工作时, 法官需要具备中立性、全面性和判断性 。法官的中立性是其职业底气的来源,也是庭审双方所依赖的。法官需要全面倾听双方的观点,不偏不倚地做出判断。法官面对案件,无论是否存在法律上的空白、模糊、矛盾,都不能拒绝裁判,这很考验法理基础和源自一定社会经验的综合法律素养。这些是法院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在转向法务角色后,我发现公司的专业要求与法院有所不同。 法务需要关注合规经营、风险防控和可操作性。 合规经营要求法务帮助公司越来越合规地经营,并在业务和法务之间取得平衡。风险防控则要求法务预判可能的结果,降低风险,从而降低公司成本。而可操作性则要求法务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无论是在法律文件审核还是诉讼案件中。


无论是法官还是法务,还都需要具备综合性的要求。在法院,需要了解政策方向、懂得团队管理以及具备与政府等多部门对接的能力。而在企业,他需要了解集团的战略决策方向、品牌形象、业绩影响以及各部门协作等。一言蔽之,一个头脑里面应该要容许有两个声音存在,且不会导致行动迟缓。


陈龙江生活照

Panly:那您觉得法官的从业经历对于法务工作有哪些帮助?


陈龙江 :首先是 专业的视角 ,十年的法官生涯让我积累了大量的案件处理经验,在专业上得到大量锻炼。其次,是 力争上游的底气 。我会尽可能把自己放到全国法院系统中去与优秀的人才比拼、学习,这个过程对自己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的养成,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全国3000多万案件中获评“一百件优秀庭审”,或者是法院年度案例、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等等,荣誉属性是其次的,这些更主要的是更严格更全面的交流学习机会。再者,是 综合协调能力 ,在法院期间,我需要对接党委、政府等多个部门,这些经验在法务工作中也非常有用。


Panly:那么接下来就是您进入到索菲亚之后,一开始是作为部门法务负责人。那您能跟我们介绍一下部门法务负责人,他有哪些主要职责以及他比较看重哪些能力?


陈龙江 :我最开始主要负责工程事业部的法务工作。作为一个部门的法务负责人,首先是要 了解部门的业务需求 ;第二是 了解日常工作范围 ,比如包括文件审核、诉讼案件的推进以及制度的完善。第三是 去分析和了解部门更深层的需求 ,挖掘隐蔽性的需求和类型化的需求,从而推动一些公司制度的完善。

Part3 法务董秘,角色切换

Panly:后来您是选择从部门法务负责人转到了董事长秘书,那这个转换又是怎样的一个考虑?


陈龙江 :这更多是一个机缘巧合,因为有比较好的工作表现,领导也恰好有契机了解到我,所以给了我这个机会和平台。如果要说有什么经验可以总结的,那就是——永远不要用收入水平去捆绑你自己的潜力。比如,公司给你发一万元的工资,不代表你就只是一个一万块钱的劳动力,千万不要用收入去给自己打上标签,认为收入多少就只做多少工作,因为这样会很限制自己。所有事情都是发展变化的,而且肯定要自己先发生变化。



Panly:在担任董事长秘书期间,您的日常工作有哪些?担任董事长秘书又需要哪些素质和能力?对您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哪些体现?


陈龙江 :董事长秘书的工作主要是 按授权范围开展工作 ,主要是一些对公司比较重要的事项,也包括一些重点案件的参与跟进。我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公司贡献价值。


最核心的体现是理解和破题的能力。董事长站在集团层面提出的问题,是需要进一步去理解和破题的,我需要拆解问题,找到关键点,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


Panly:我们知道后来您是同时兼任董事长秘书和集团法务总监,那您觉得法务总监与部门法务负责人又存在哪些不同?


陈龙江 :第一个不同在于 风险防控视野 。部门法务负责人主要关注本部门业务相关风险,比如我之前负责工程事业部,对接地产客户,主要风险就是地产客户的账期风险等。但集团法务总监要兼顾不同事业部、中心部门的风险,这些风险类型多样,不能简单叠加,要制定集团整体风险防控方案,得考虑各部门不同需求。


第二是 涉及多部门协调的法律解决方案 。给出法律方案时,要考虑集团各部门的多样性,像人员架构体系、工作传统、利害关系关注点都不一样,只有考虑周全才能找到可落地的多部门协调方案。


第三是 集团法务总监要更擅长“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 。单个事业部的法务负责人往往长时间冲锋在前,而集团法务总监要求在全面性、协调性工作上下功夫,这是面上的工作,但也有一些重点疑难案件需要和团队一起冲锋陷阵,所以要求“点面结合”。

陈龙江法务工作照


Panly:那您觉得在担任董秘期间,这个角色能为法务总监的工作提供哪些视角方面的帮助呢?


陈龙江 :首先是 视野不同 。兼任这两个职务能实现 1+1>2 的效果。在董事长秘书职位上,能更多接触集团战略决策,深入了解公司发展方向、战略部署,在法务层面就可以站在法律角度输出全案式的法律解决方案。


其次是 赋能支撑 董事长秘书这个角色能让我理解公司决策方向、各部门行为模式背后的心理动机 等,从战略定位、组织架构、人员心理等多层面去理解公司事务。这样就不仅仅停留在部门配不配合的问题上,而是知道采取什么方案和方式能得到更多部门和人员支持,让方案在公司层面取得好效果,最终助力多部门共赢和集团的商业成功。


Panly:那您认为一个优秀的法务总监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如果有人想往这个方向发展,可以从哪些方面锻炼自己?


陈龙江 :我觉得优秀的法务有一些共通的底层特质。打个比方,就像一个野外徒步者。首先是 阳光心态 。在任何时候都要能看到阳光,并且成为别人的阳光。这涉及到职业伦理和价值观,有了阳光心态才能抵御诱惑,帮助企业走向合规经营、健康发展的道路。


其次是 清澈见底的思维 。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事件和事实,要能快速把握本质,看透商业模式背后的实质,这样才能把握真正的风险,而不是只看到表层风险。


然后是 稳健的步伐 。就像野外徒步要合理分配体力一样,在法务工作中无论是部门法务负责人还是法务总监,都要考虑构建好风险防控体系,这需要稳健布局,善弈者通盘无妙招。


最后是 决断能力 。在工作中面临选择时要果断,在有限信息、有限时间、有限选择下做出决策,这一能力需要不断磨练。

Part4 追求理性,刷新标签

Panly:现在考公浪潮很火热,对于考公这件事您有什么建议吗?


陈龙江 :我觉得考公务员挺好的,但唯一不建议的是单纯为了找个铁饭碗而去考公。有的人存在误区,觉得公务员工作内容单一、发展路径单调、灵活性差。其实这不是绝对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