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日本防卫省公布的中国轰-6轰炸机图像
2017年1月9日,日本防卫省自卫队发布消息称,发现8架中国军机在东海和日本海飞行。其中包括1架运-8预警机、1架运-9情报收集机和6架轰-6轰炸机。对此,日本自卫队采取飞机紧急升空措施,应对中国飞机。据日本社交网络信息,自北京时间今日13时以后,日本有大量军机自那霸,浜松,小松、筑城、新田原、百里基地升空。有日本网民称“亲眼目睹飞机升空景象,场面壮观”。9日晚间,日本防卫省幕僚监部发布信息证实,此次空自大规模行动是因中国军机飞过对马海峡上空引发。
此次中国军机的一次看似平常的飞行训练让器小易盈的日本着实恐慌了一把,前几年要在1周内歼灭中国海军以及日本自卫队7个世界第一的豪言壮语似乎一下子被扔进了爪哇海,而那些放出这些大话的日本高级将领至今仍然没有吭声,不知是否突然间学会了什么是沉默是金。这种面对恐慌时不吭气的风度“恐怕”与军人武德颇不相容,当然,从法理上说他们不是军人。就军事态势而言,日本的恐慌似乎来自于这次中国军机飞行训练所传递的三个信号。、
全球
军事一网打尽,尽在公众微信号“新环球军事”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信号一,中国军机的能力日趋多样化。这次飞行的编队中包含了三个机型:运-8、运-9、轰-6,分别是预警机、电子侦察机和轰炸机,该编队的功能包括空中警戒、空中预警、对海打击、对地攻击、空中侦察,可以遂行除了夺取制空权、空中遮断等之外的多种作战任务。这样一个编队同时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特种飞机数量的增加提高了数字化战场建设能力和空中态势感知能力。而这二者是进入信息化战争时代空战决胜的基本要素。
1月9日,日本防卫省公布的中国军机路线图
信号二,中国军机的针对性日趋明显。这里主要是指轰-6轰炸机。从这次编队组成来看,一共包括6架轰-6M型轰炸机。该型机最早是在2002年珠海航展上亮相。当时最引人瞩目的是其机翼下挂载4枚威力巨大的空舰导弹。当时有国外专家分析说,导弹细长的弹体和其它外型特征说明它属于“鹰击-8”系列,性能接近于美国的AGM-84E导弹或者AGM-142导弹,其发动机是涡轮喷气式,加上弹体更轻,因此它的射程会更远。由于其强悍的反舰作战能力,该型机被赋予“水面舰艇杀手”的美誉。此次出动了6架轰-6M型轰炸机,意味着在一次攻击中,该编队可以发射24枚射程远超日本“九十”舰队防空导弹射程的空舰导弹,这个数字超过了舰队防空的火力通道数量,使其只能挨打而无法还手,被送入海底的可能性极大。而日本航空自卫队无论是人员素质还是装备质量已经开始落后于解放军海空军,无法为水面舰艇提供足够掩护,面对这种严峻形势,日本怎能不恐慌。
信号三,中国穿越岛链的海空联动趋势加强。此次中国军机飞越日本海恰逢辽宁舰远航,海空联动趋势非常明显,这充分说明一个事实:中国海军开始快速向蓝水海军发展。2015年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指出,海军按照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的战略要求,逐步实现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由近海防御战略转变为近海防御、远海护卫战略,要求海军首先是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近海防御能力,保持较大的防御纵深;其次,要开始发展以远海护卫为核心的远洋作战能力,在巩固传统的近海防御体系的同时,开始走向远洋。白皮书重点提出,中国的海军战略是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相结合。这就意味着,中国海军走向远海将成为常态,与之相应的执行远海多样化任务的能力也将得到着力提升。现代海战中,空袭与反空袭贯穿始终,而日本海方向是我海上安全威胁的主要来源,因此此次中国军机向该方向飞,有显示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决心的意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冷战后,由于国家经济的转型、安全态势的转变以及海外利益的增加,中国开始重视海权建设。中国航空母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作为远洋海军的标配,航空母舰必须前出公海大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辽宁号航母编队屡次穿越第一岛链,使其形同虚设。而此次军机编队飞往日本海显示出中国陆基航空兵也具备了前出第一岛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