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长沙初中四大指标生线陆续出来了。
对于一类初中,以及二三类初中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
一类初中拔尖创新人才多,不纳入指标生范围;敢于放弃指标生,直接考高中的人多
,因为尖子生多,指标生不可能降分嘛,反而填报了哪个学校,一旦录取就要去哪个学校。
四大指标生最低线对于判断一类初中的水平,作用不明显。
二类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基本上都是0,或者1-2人;且超级尖子生不多,敢于直接放弃指标生的比较少。
对于二类,三类学校来说,四大指标生最低线是判断学校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标的。
从2024年情况来看,我们会发现长沙学区房的几个趋势:
一、相比微机派位,配套入学初中优势越来越大。
梅溪湖的学校和洋湖的学校都是名校分校,办学模式都是委托管理。
洋湖商品房比例更大,以品质次新+新盘为主,按理来说,各方面都不比梅溪湖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梅溪湖的学校明显比洋湖那边的更强一些,四大名校指标生最低线如下:
梅溪湖:师梅663、长梅657、一中岳麓656、师博梅654、周梅653、西雅653
洋湖:一所学校651、一所学校649
梅溪湖和洋湖都没啥拔尖创新人才
(一中岳麓除外)
,因此四大指标生线很能反映学校的实际水平。
两个板块学校拉开差距的原因,除了梅溪湖学校办学时间更久外,主要就是
梅溪湖的初中生源以配套入读为主,洋湖一水的微机派位
。
配套入读可以提前锁定生源,家长也不用担心派位到不想去的学校。
现在,像砂子塘小学,麓山国际小学这样的老牌劲旅,已经有大比例的毕业生不参与微机派位了,家长买个初中学位房,直接配套入读。
因为
对于一些重视教育的家长来说,派位哪怕只有10%的概率派位到弱校,那也是不可接受的
,不如买个配套入学的楼盘安心。
重视教育的家长更青睐配套入学,配套入学学校越来越强,这样会形成一种循环。
二、一个片区,只有一个大赢家。
在长沙,除了湘郡培粹和中雅培粹都位于老城区,相距不远外,其余的板块,已经没有群雄逐鹿,或者双雄会这样,都是有一家特别突出的。
即便以学区均衡而著称的梅溪湖,师梅相比于片区的5所学校,已经具有明显的优势。
整个大洋湖片区
(洋湖、含浦、大王山)
,附中博才学士也是一枝独秀。
即便是观沙岭板块的初中,传统的双雄结构似乎也在发生改变。
果然是
马太效应无处不在
。
一个片区,只有一个大赢家。
片区内,但凡一个学校比其他的学校略强一点,就会吸引重视教育的家长前来,然后扩大了生源优势,结果成绩变得更好,再吸引更多重视教育的家长……
把目光转移到河东的优势学区房,城北的青竹湖湘一;浏河东的湘郡培粹;城南的长郡外国语,从北到南呈“品字形”排开,相距遥远……
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生源区。
长沙越来越大,学区房也越拉越有区域属性,对于大部分学校来说,要比的不是全长沙的学校,而是片区的学校。
比如南城的家长,大概率不会考虑青竹湖湘一和长郡双语,因为距离太远了,而是只会考虑片区的好学校。
附2024年部分公办学校四大指标生末位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