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廖一帆
报道 | 新零售参考
近期,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街头,涌现出了众多装修精美、挂着蓝底白字醒目招牌的“俄罗斯商品馆”。
然而,当俄罗斯商品馆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之时,网络上的质疑之声却如潮水般悄然涌起。
有不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爆料,
自己满心欢喜地从馆内选购了一堆所谓的“俄罗斯特产”,可回到家仔细一看,却发现商品的产地竟然来自国内的某个城市。
也有人无奈地吐槽说,本以为买到了正宗的俄罗斯巧克力,品尝之后却发现味道与小时候吃的国产巧克力并无二致,上网查询后才确认,
果真是国内代工的产品
。
图源:小红书
这股质疑的浪潮愈演愈烈,其中一位博主的亲身经历更是将这场争议推向了顶点。
这位博主带着自己的俄罗斯女友去逛当地新开的俄罗斯商品馆,本想给女友制造一份“家乡惊喜”,没成想女友进入店铺后的第一反应便是:
“这些都是假的。”
据博主透露,店内的大部分商品实际上都是中国制造,而且价格还虚高。同时,由于俄语本身较为复杂,翻译起来难度较大,国内部分商家往往是先确定中文商品名,然后再用翻译器翻译成俄语,这就导致了出现一些连俄罗斯人都看不懂的商品名称。
此外,像俄罗斯榴莲糖、咖啡以及各类热带水果制品等商品的出现更是显得十分荒唐。
博主表示:“
她
(博主的俄罗斯女友)
说我们俄罗斯种不出来榴莲。”
图源:博主吐槽视频截图
随着事态的不断发酵,消费者和媒体也开始对手中的“俄罗斯商品”进行仔细审视。
有媒体报道称,在多家俄罗斯商品馆的产品构成中,俄罗斯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的大致比例约为80%和20%。
其中,像火腿、面包、部分奶粉等商品多源自东北生产,其余的则宣称是原装进口。
而火腿、大列巴这类食品的保质期通常很短,仅有21天或60天、90天左右,由于清关需要耗费较长时间,所以这类食品往往到店时就已经成为临期食品了。
因此,通常情况下,
这些食品多是由俄罗斯品牌方在中国边境设立工厂进行生产的。
另外,有加盟招商人员透露,加盟商在进口商品与国产商品的比例选择上能够自主决定,总部对此并没有强制的规定
业内人士也指出,存在一些商家先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然后再进口回中国的操作,而且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所谓俄罗斯进口品牌,在俄罗斯本土根本就不存在,这些品牌实际上是专门为了迎合中国市场而精心设计打造的。
另一方面,在那些畅销的俄货中,还存在着一种类似“阳澄湖洗澡”的现象。
据业内人士向媒体介绍,有些商家会把大包粉先出口到俄罗斯,然后再进口回来,在俄罗斯只是“过一道水”,回来后便委托本土工厂进行生产,摇身一变成为进口奶粉,以此来迎合消费者对进口产品的推崇。
如,一款莫夏牌草地牛奶高钙奶粉,尽管外包装显示由俄罗斯公司委托,实则由中国黑龙江齐齐哈尔的乳品厂制造,并遵循中国的食品安全标准。
图源:小红书
俄罗斯商品馆之所以能够如此疯狂地扩张,背后的商业利益无疑是主要原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招商人员表示,加盟俄罗斯超市的风险较小,回报率却很高,
其利润率能够达到40%-60%,
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国内诸多普通零售行业。
例如,一款供货价在5、6元左右的巧克力,其建议零售价可达15元左右,利润超过了一倍,而国内零食零售品牌的毛利率大多在10%-30%之间。
还有“俄罗斯商品馆”的招商人员透露,在
他们现有的几十家门店中,回本速度快的话仅需三个月,慢的话五六个月也能够回本。
随着争议的不断升温,相关部门已经开始严查网友所反映的俄罗斯商品馆产品来源问题。
一些“俄罗斯国家馆”也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比如在巧克力等商品的货架上完善产地信息标注,并且还打算增设一些小牌子来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还有部分商家为了规避风险,将原本标注为“俄罗斯榴莲糖”的商品撤下,换上了标识为“国产”的糖果,把原标注为“俄罗斯进口”的咖啡标签换成了“混合产地”,并详细地标注了商品的来源。
在这场俄罗斯商品的热潮中,消费者该如何避免掉入陷阱呢?以下是几个小窍门。
首先,可以从包装入手。真正的俄罗斯进口商品,其包装上大多为俄文标识,极少会出现英文字母或中文。
如果看到“俄罗斯进口”字样旁边还缀着“风味”二字
,那就需要格外留意了,这类商品大概率是国产货。
其次,查看条码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俄罗斯商品条码的前两位数字通常是在
“460”至“469”之间,如果是以“69”开头的
,那么基本可以判定为国产商品。
另外,消费者还可以参考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唯一授权的电商平台——“俄罗斯
(Russia)
国家馆”,将线下店铺在售的商品种类与该平台进行对比,从而做到心中有数。
希望消费者在购买俄罗斯商品时能够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冲动,仔细甄别商品的真伪和质量,让每一分钱都花得物有所值。
同时,也期待商家能够诚信经营,将俄罗斯商品馆打造成消费者值得信赖的购物场所,共同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消费环境。
行业资讯、案例资料、运营干货,精彩不停
【
添加备注:进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