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太空
腾讯太空官方微信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开春,Burberry格子奢花第一名 ·  2 天前  
植物星球  ·  立春,樱花初开,狼尾蕨绿 ·  4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昆明广播电视台  ·  视听日历|你好昆明:“躺”在滇池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太空

三大定律震惊世界!开普勒如何成了天空的立法者?

腾讯太空  · 公众号  · 探索  · 2018-08-17 20:50

正文

点击下方绿色圆圈 即可收听精彩节目

↓↓↓

每周五推送汪诘老师科普著作《星空的琴弦》同名脱口秀节目,今天我们来揭秘开普勒是如何为天空立法的。

公元 1601 年深秋的一天,这是哥白尼去世的第 28 年, 30 岁的开普勒正急匆匆地赶往他的老师第谷的家中。据下人来报,第谷突发急病,可能要不行了,他点名要见开普勒,似乎有什么极为重大的事情要交代给开普勒。

象限仪

55 岁的第谷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脸色蜡黄,眼神迷离。 开普勒忧虑地问:“老师,你怎么了,昨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一下就……”说着,已经是泣不成声了。 第谷伸出手摆了一下,示意开普勒别哭,听他说话,开普勒强忍住抽泣,注视着第谷。

六分仪


第谷说: “我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完成我的行星运动理论,托勒密哥白尼都错了,我才是对的,只是我恐怕来不及完成所有的公式了。开普勒,只有你能继承我的遗志,完成我的理论。那些我视若生命的观测数据我现在全都交给你。原谅我过去一直不肯给你看这些资料,我的心胸太狭小了,我怕你抢先完成正确的行星运动理论啊。因为我知道你的能力,你的天赋比我好多了,数学能力更是无人能及。我坚信,这批宝贵的、独一无二的资料交到你的手里,你一定能用它们创造出奇迹来。”

第谷的宇宙模型

听到这里,开普勒是又惊又喜。他师从第谷这两年多来,一直无法看到所有的资料,老师总是像挤牙膏一样的一点点给自己,还专门让自己立下绝不泄密的字据。可见,第谷是多门地珍视自己的这批数据资料。现在他居然要把所有的资料一口气全部留给自己,这让开普勒激动不已。

由火星观测资料得出的地球轨道

第谷出生于一个丹麦的贵族家庭,从小就不愁吃不愁穿,他很小就迷上了天文学。到他 30 岁时,他已经成为了丹麦王国中名气最响的天文学家。恰好当时的丹麦国王也是一个天文迷。他赐给了第谷一个岛,叫汶岛(今天该岛在瑞典境内),并且拨了一大笔钱给第谷。第谷用这笔钱在汶岛上造了两座豪华、雄伟的天文台,一座叫天堡,一座叫星堡。并且雇佣了 40 多个助手。第谷是一个天文测量仪器的设计制造大师,他设计并制造了一批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天文测量仪器。

假定地球绕太阳轨道是偏心圆,开普勒推出面积定律

当开普勒拿到他老师第谷的宝贵资料时,刚好 30 岁整。接下去的 8 年,他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对火星的研究中。期间虽然第谷的女婿跑出来抢跑了第谷的资料,开普勒又设法要了回来,来回这么折腾了几年,但开普勒的热情始终没有减退,他夜以继日地画啊、算啊。终于在 1609 年迎来了首次突破,行星运动规律的秘密被开普勒揭示了出来,人类得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窥视到了宇宙的奥义。 就这样,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奥秘,在 1609 年,他出版了《新天文学》一书。 8 年的艰辛求索,最后凝结成两个简洁无比的定律:

开普勒第一定律

行星绕日运行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开普勒第二定律

在相同的时间内,行星到太阳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

有了开普勒的这两个定律之后,仅仅只需要用 7 个椭圆(金、木、水、火、土、地球、月亮的运动轨道)就足以取代哥白尼的 34 个轮子,并且计算起来,不但简洁明了,而且精度也大大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宇宙和谐之美啊。

他又踏上了新的求索之路,这一走可就是整整 10 年。 1619 年,行星运动的第三个定律被开普勒奇迹般地发现。让我们来看看第三定律的内容: 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椭圆长半轴的立方成正比,注意,这里面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时间单位,而长半轴则是一个距离单位。

通过观测火星的位置,我们可以得出火星绕太阳一圈需要 687 天, 2 年不到一点。但为了便于打比方,我们权当就是 2 年吧。那么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火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地球公转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两星到太阳距离的立方之比,假设火星到太阳的距离是 X ,那么方程式就很简单了:于是,我们可以得到 x^3 = 4 我们可以算出,结果就是火星到太阳的距离是地球到太阳距离的约 1.59 倍。

开普勒在 1619 年出版的《天体和谐》一书中正式公布了第三定律。他在书中写下这样的文字:大功终于告成了。或许我要等上一个世纪才会有读者,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上帝不也是等了 6000 年才有信仰者吗?

开普勒没料到的是,他很快就有了大批的拥护者,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开普勒后来用他的三定律演算而编制的《鲁道夫星表》,误差不到 10 角秒,在此后的 150 年中,它都是最好的星表。开普勒之后,哥白尼的日心说逐渐登上了正式的大学课堂,真理开始冲破教会的权威,在学术圈中广为传播。但是追求真理的征程其实只是开了个头,离终点还远着呢。依然有两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所有理性的人们面前。

第一,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的证据在哪里?从哥白尼到开普勒,他们的理论到底只是一种数学技巧还是客观真相?《圣经》错了吗?光是讲道理不行,科学需要的是证据。

第二, 为什么行星的轨道是一个椭圆?为什么公转周期与距离有种神秘的数学关系?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会追问为什么,一层层地追问,永不停止。

两个天才即将相继登场,一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另一个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请继续跟着我去一探究竟。


你可能还想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