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决策杂志
决胜千里,策赢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决策杂志

连续三年,安庆这个大动作有何深意?

决策杂志  · 公众号  ·  · 2024-11-09 22:01

正文


11月9日,安庆第三届“宜礼待才”人才周活动开幕。


“政府部门搭平台、用人单位为主体、广大人才唱主角”,活动主旨是 展示“才聚安庆、宜礼相待”的满满诚意,释放“才到安庆、宜起成长”的强烈信号。


连续第三年举办,有何深意?



2022年11月,首届“宜礼待才”人才周活动启动,安庆新一轮招贤纳才的大幕正式拉开。
三年承诺不变,安庆对人才的渴求,是“当仁不让”;安庆对人才的态度,是“以礼相待”。
三年诚心耕耘, 万千人才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 安庆人才资源总量已达84.2万人,较2022年净增11.55万人,增长率达15.9%。
根据智联招聘、泽平宏观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研究报告,安庆市人才吸引力指数较2022年排名上升84位, 进位幅度全省第2。
如今,安庆已与152所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较2022年翻了一番……

以城相许,以诚相待……转眼间,第三届“宜礼待才”人才周如期而至,“一座城、一群人、一个梦”的动人故事仍将续写。



01

一座城渴求一群人


“当前安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人才、更渴望人才。”

首届“宜礼待才”人才周启动仪式上,安庆市委书记张祥安站在安庆,向八方人才发出邀约。

“我们将以最热忱的姿态、最暖心的服务、最美好的形象,欢迎各类人才来宜创新创业。”

第二届“宜礼待才”人才周启动仪式上,安庆市市长张君毅向人才郑重承诺。

坚持党管人才,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

“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是安庆渴求人才的最鲜明标志。

三年来,安庆围绕建设区域性人才强市,深耕“宜礼待才”工作品牌,顶格设立市县两级人才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市委人才工作局,高标准组建运营人才发展集团, 推动人才工作“一把手”亲自抓、“一帮人”专业干。

在此格局下, 从高规格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人才代表座谈会到建立人才工作双月例会制度,从“市委书记进高校”到“招才引智高校行”,从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专家到常态化开展“访贤问能” ……安庆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既挂帅又出征,率先垂范、礼遇人才。

随之,安庆各级党政“一把手”和领导干部纷纷站到了人才工作的第一线。宿松县党政领导班子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64人;迎江区委常委联系专家18人……

在此格局下,安庆集成升级人才政策,出台了“人才强市20条”,推动政策持续迭代升级,真金白银广纳贤才。目前已兑现生活补贴4409人、购房补贴121人,拨付资金3000余万元。

随之,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安庆市科技局《关于推进与大院大所合作的实施意见》,桐城市“文都英才”新政20条、太湖县“熙湖英才”系列政策、岳西县“集聚产业人才十条”……人才激励政策纷纷出台,“1+N”横向衔接、纵向贯通的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

在此格局下,安庆常态化举办“宜礼待才”人才周、院士专家恳谈会、青年人才文化节、万名学子看安庆、千名技能人才聚安庆、商学院校友安庆行等特色活动,努力实现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随之,潜山市举办部长进高校、局长带岗、引才路演等人才招引活动;迎江区坚持每月20日开展一次人才活动;安庆经开区设立高层次人才日……越来越多的人才活动在安庆各地绽放异彩。

志同则心同,心同则力同。

从上到下,从内而外,渴求人才、拥抱人才、集聚人才……重才爱才的“火种”在安庆走向现实“火热”。

11月8日, 秦潭湖畔人才公寓。

02
一群人恋上一座城

鱼无定止,渊深则归;鸟无定栖,林茂则赴。

人才引育留用,引进人才是前提。引才,靠的是城市吸引力。

近年来,安庆用政策和服务的“组合拳”,打通人才汇入的“高速路”。

——八方揽才。 先后深入北京、上海、江苏、山东等地,组织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近百场次;在中国药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江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挂牌设立人才工作站。

——精准引才。 全面摸排安庆籍在外人才和本地人才信息120余万条,常态化开展找院、找所、找人、找团队、找项目“五找”行动,深入挖掘人才数据库资源“富矿”,对在外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产业聚才。 深入实施“一十百千”产业培育工程,定期发布重点产业人才需求清单,着眼产业需求侧与人才供给侧全方位精准对接,三年新增技能人才6.49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46.2万人,推动安庆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成势。

——以才引才。 坚持招才与招商并举、引智与引资并重,注重发挥顶尖人才的示范带动效应,全力服务科创成果转化落地,争取彭寿、吴宜灿、徐南平、李亚栋等院士主导的9个项目落地,共建创新平台47个。

深耕之下,必有回响。

仅2022年,安庆新引进博士、高级职称等人才数量是上一年的6倍,获批省“特支计划”A类领军人才数量实现翻番。

近三年,安庆市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300多个、高层次人才2500余人、青年大学生人才6.3万人。

把人才引进来,不难;让人才安心留下,才是真本事。留才,靠的是“养人”生态。

三年来,安庆从人才反映最集中的房子、孩子、本子等抓起,让人才事“好办”,把人才事“办好”,给人才“家的温暖”。

安业——建成运行人才管家服务平台 ,创新设立皖西南(安庆)人才服务中心,科学布局覆盖全市的57家人才驿站,打造线上线下的“人才之家”,为人才提供24小时“不打烊”优质服务。

安心——推出3.0版“宜城优才卡” ,覆盖范围包括企业、医疗、教育等各个领域A-E类人才,为人才提供交通出行、医疗保健、人才安居、文化旅游、商事服务、父母康养、子女入学等12大类34项服务,实现“一卡在手、‘码’上服务”。目前已累计发放1.3万多张。

安居——健全人才安居保障体系 ,市级投资8000余万元建成秦潭湖畔人才公寓,546套品质好、颜值高、拎包住的人才公寓投入使用;岳西县、怀宁县、安庆经开区分别建成人才公寓107套、627套、2960套……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项项暖心服务、创新举措,让更多人恋上安庆。据统计,2023年全市参保人员超60万人,较2021年增长10.47%。2024年三季度企业职工参保人员增加34677人,其中25-45周岁人员占比超六成。

把最好的倾囊相授,把最美的尽情呈现。安庆给予人才的,远不止这些,还会有更多。

11月8日,皖西南(安庆)人才服务中心。

03
人与城共筑一个梦

人有梦想,城市也有。人与城,双向奔赴,也互相成就。

对于安庆来说,“进百强、上台阶”是当下的梦想。

如何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如何让人和城在圆梦路上同频共振?

安庆的答案是: 搭平台、建阵地、给激励。

这三年 ,安庆加快推动人才创新平台建设,截至2023年底,安庆市拥有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68个,较上一年增长22.37%。成功创建省级留学生创业园,近百台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实现开放共享,让更多“千里马”在这片热土上竞相奔腾。

这三年 ,安庆与中国科大、浙大等百余家高校院所开展紧密型政产学研合作,共建浙大安庆未来产业技术研究中心、合工大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研究院、北化安庆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

这三年 ,安庆先后聘任23名安庆籍院士专家作为城市发展顾问,100名优秀人才代表作为“双招双引大使”,重点人才项目由市领导直接调度落地,累计吸引宜商回乡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92个、投资额1631亿元,带动引进高层次人才518人、吸纳就业1.6万余人。

今日之安庆,一批批优秀人才在这片广阔天地各展所能——

陈昶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将他的第一个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在安庆;

饶经玮,带着博士、硕士人才团队来到安庆创业,公司从最初的10人不到发展到现在的60人,在“双生谷”的项目即将投产。

查海涅,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博士在读便“创”在安庆,短短几年,公司成为全国数字农业Top30企业……

一个又一个人才来到安庆,在这片土地上一点一点实现着自己的小梦想,支撑着安庆的大梦想。

今日之安庆,“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正迸发出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截至2024年6月底,全市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1878件,同比增长48.8%。

2023年,安庆市技术合同交易成交总额498.65亿元,同比增长121.79%。

截至目前,现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751家、科技中小型企业评价入库1538家,分别同比增长20.3%和25.7%。

今年前三季度,我市生产总值2335.1亿元,同比增长5.5%;多项经济指标位居全省前三,取得近年来最好成绩。

今日之安庆,就业有支持、创业有环境、生活有温度、逐梦有机遇,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我们期待,“宜礼待才”终得“才聚安庆”,越来越多的逐梦之人在这里“安家落户”,耕耘理想事业,共创美好未来。
-- E ND --

来源 :掌上安庆  作者:江月 王耀华

编辑:纪海涛 / 审稿:王运宝

转载请注明来源




大家都在读

1、 潘曦履新
2、 最新!长三角41市2024年前三季度GDP排名来了
3、 10万亿!财政部部长重磅发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