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泛家居圈
中国家居建材家装业主流咨询平台,商务合作13824459979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泛家居圈

新一轮中美关税冲突,对家居行业出海热潮,有何影响?以欧派、顾家、志邦、尚品宅配、金牌、致欧等为例

泛家居圈  · 公众号  ·  · 2025-02-12 18:0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 泛家居圈 ,关注 中国家居建材家装业主流咨询平台

竞争不过对手,就打击对手。 这已经成为美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手段。


2月4日,特朗普加征关税的行政命令正式生效:对中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对来自墨西哥、加拿大的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从加拿大进口的能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和电力,将被征收较低的10%的税率。

图片

但没想到,就在行政命令生效后,特朗普又宣布对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关税将延后一个月实施。尽管商务部将向世界贸易组织(WTO)提起诉讼,但从实际上讲,WTO已经失去处理法律纠纷的能力,这10%的关税会结结实实地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拦路虎。首当其冲的就是近段时间家居行业掀起的出海热潮。

家居出海,热潮刚起就出师未捷?

2024年,中国家居行业掀起了一股出海热潮,欧派、顾家、志邦、金牌等头部企业纷纷布局海外市场,试图从国内市场的内卷中,寻找一条新的增长曲线。

去年以来,欧派家居把握全球市场脉搏,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海外经销网点不断壮大,积极迈向全球市场。12月初,其在越南胡志明市开设的工程展厅开业;11月中旬在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的展厅开业,面积500平方米,配备全屋空间产品;11月底,面积近600平方米,致力于为当地客户带来定制家居选购体验的欧派卡塔尔展厅落成,至此欧派在中东的布局已覆盖全部海湾GCC(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国家。而2024年年初,欧派的海外经销网点已进驻美国新泽西和加拿大多伦多,并在巴拿马开设展厅。欧派明确表示将持续关注海外市场,从收入占比来看,海外业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相对较低,未来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而索菲亚2024年12月7日在印尼雅加达开设了高端定制体验馆,占地500平方米,覆盖索菲亚6大核心品类。索菲亚集团副总裁潘雯姗说,印尼市场有活力和潜力。索菲亚将以雅加达店开业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同时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截止2024年12月,索菲亚已有31家海外经销商,覆盖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等20多个国家,并与海外开发商和承包商合作,为全球约40个国家和地区客户提供一站式全屋定制解决方案。

尚品宅配也不例外。去年7月17日,尚品宅配海外品牌Sunpina与越南环球装饰合作,在越南胡志明市开设了首个海外品牌店,标志着尚品宅配在海外市场的布局迈出重要一步。尚品宅配中区运营中心总经理李阳表示,尚品宅配此次海外布局的首个品牌店,不仅展示了中国家居品牌的风采与魅力,还体现了该企业对越南家居家具市场的精准布局。“我们通过Sunpina品牌门店,将中国定制家居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入越南,满足当地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家居生活的追求。”

居然之家也在全力推进境外业务的拓展。截至目前,其在金边、澳门地区开设的家居店均“试水”成功,吉隆坡店正在筹备中;位于沙特、雅加达的分店达成初步合作方向……汪林朋表示,总规模10亿元的中国家居产业出海发展基金已获得70%的认购额,居然智慧家未来5年力争开设门店550家,其中包括50家海外门店。

过去20年,伴随房地产市场发展,家居业一路高歌猛进。而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阶段,作为下游行业的家居业也受到波及。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4年中国家具制造业营业收入为6771.5亿元,同比增长0.4%;营业成本5584.8亿元,同比增长0.6%;利润总额为372.4亿元,同比下降0.1%。尽管家具类零售额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速相对较低。

相形之下,海外市场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整年,家具及其零件产品实现出口金额4830.3亿元,同比增长7%,家具商品出口呈强劲增长态势。从财报看,部分家居企业出海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24年上半年顾家家居、欧派家居、索菲亚、志邦家居和金牌家居的海外业务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3%、27%、18%、43%、34%。而据家居新范式统计的115家上市家居企业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显示,营收增长超过30%的唯7家企业中有四家都是出口导向型企业,即恒林股份、致欧科技、乐歌股份、永艺股份。

因此,也有媒体和业内人士把2024年称为家居行业的“出海元年”/“提速之年”,甚至有“不出海,就出局”的说法。然而,节后美国对中国商品宣布加征关税10%的政策,像达摩斯之剑,死死勒住行业的咽喉,成本压力高悬,给这一股刚起的出海热潮直接“浇了一盘冷水”。同时“朝令夕改”的免税政策也凸显了美国贸易政策的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让家居企业在制定长期生产和销售计划时面临巨大困难,市场信心受挫。

加征关税,出海的短期阵痛与成本困局

近年来,国际局势动荡,包括美国、欧盟在内的发达国家纷纷通过增加关税或调整售卖政策,削弱来自中国的价格优势。除此之外,国际海运费用以及入关成本也进一步加剧,导致仓储物流费用持续走高。平均来看,头部出海品牌的成本结构中,24年仓储物流成本由23年23%提升至27%。

此次新一轮中美关税冲突,最直接的影响也是成本压力激增,导致家居企业出海基于“价格优势”的竞争力减弱。 以敏华控股为例,2019财年敏华控股对美国出口的产品被加征25%的关税,导致部分客户订单停滞。尽管公司已经开始将部分生产转移到越南,但短期内仍对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也是受关税冲突影响,从2020财年开始,敏华经营业务产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市场占比超过50%,成为出口转内销的成功典范。类似地,顾家家居也曾因关税成本增加,被迫调整对美出口产品结构,中低端沙发订单明显收缩。

图片

对此,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要加关税,我们只能把价格提高,那么美国消费者没法买到那么便宜的东西了。”不让自己门店的利润空间受到相关政策变动的影响,这是出海美国市场家居企业的底线。他表示,随着相关关税政策落实,他会把上调的成本全部加进产品售价。原因是要保证一个健康的利润空间,“现在卖得已经够便宜了”,如果要因此报低价,那他宁愿不要美国这个市场。

间接的影响就是,为规避关税壁垒,试图出海的家居企业不得不加速产能外迁。 例如,金牌厨柜在泰国投资建厂,利用东南亚低成本劳动力和关税优惠,2024年一季度海外收入同比激增68.23%;顾家家居则通过收购意大利品牌Natuzzi,实现欧洲本地化生产,降低对美出口依赖。也有不少家居企业在距离美国更近的墨西哥建厂,借此绕道墨西哥进入美国市场,降低关税成本。比如生产PVC地板的爱丽家居投资建设墨西哥生产基地;顾家家居2022年在墨西哥蒙特雷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敏华控股也在2022年时在墨西哥设厂等。

然而,新一轮关税冲突中,墨西哥也进入了美国加征名单, 虽说延缓一个月执行,但这终究让这些家居企业的投资意图落了空, 这或将进一步加速亚洲地区出海的热度,降低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比如东南亚。 东南亚不仅离中国近,而且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有的家居企业三四年前已经开始到越南拓展,2019年,顾家家居在越南建立生产基地并在马来西亚投资设厂,为其东南亚市场的扩张提供生产支持,但随着越南土地、人工成本上升,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印尼计划2025年初开始迁都,加上当地经济发展较快,因此印尼、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市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居企业关注。 2023年底顾家家居在印度开设了第一家标杆店,以“大店模式”向市场提供一站式整家解决方案,成为海外自有品牌模式的又一次探索。 金牌家居同样将东南亚作为三大战略市场之一,金牌家居在今年1月发布公告称,将投资7亿元建设位于泰国(罗勇府)的生产基地。

图片

基于新一轮关税冲突,回过头来看,志邦家居是最有先见之明的。早前在泰国曼谷召开了2024年全球战略发布会,以“海外零售店+工程配套”的方式逐步扩展其海外业务,随后一直在布局亚洲地区,截止目前已经在日本、柬埔寨、菲律宾、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印尼西亚等10多个城市开设海外零售店。

图片

2024年11月,志邦家居董事长孙志勇就在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志邦聚焦市场机会,近年来加大对东南亚国家的品牌零售加盟业务的开拓,将本土市场积累的专业经验按需复制至海外零售市场。接下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强供应链保障,提升本地化服务能力,为更多国际家庭和用户带来更优质的中国家居体验。

最后是人民币汇率波动与海运成本上涨进一步放大了关税影响。 此前,致欧科技因欧洲业务占比高,2023年受红海危机影响,海运成本飙升导致净利率下降2.3个百分点,尽管通过提前备货、签订长期运价协议缓解压力,但短期内利润空间仍被大幅压缩。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家居企业出海也有正面的影响。昨日(2月11日),松霖科技发布业绩预告,2024年营收30.15亿元,同比增长1.06%;净利润4.48亿元同比增长27.13%。其中营业利润为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86%;利润总额达到4.95亿,同比增长31.02%,二者双双同比增长超30%,主要原因就有提到 “出口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外销收入实现快速增长,受人民币汇率波动影响,公司出口业务形成外汇收益,进一步增厚了利润。”

行业重构,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变革

作为重要出口目的地,以往出现欧美贸易调查、加征关税等措施,往往容易在中国家居产业中引起焦虑甚至恐慌情绪。 而此次加征关税虽然讨论度仍然很高,但已没有了“风声鹤唳”的情况,从上市公司股价表现就能看出相关政策影响力的端倪。 从去年传出加税消息,到白宫正式官宣,A股中的欧派、顾家、索菲亚等十大家居上市企业股价大多未受明显影响,近五日的市值中,有跌有涨,更多是受到2025国补政策拉动板块需求持续回暖。

不过,面对接踵而至、“没有底线”的关税压力,金牌家居、梦百合、Outer等中国家居企业也早早准备好了预案。 金牌通过在海外建仓以备有可能面临加征关税问题。 2016年,金牌在美国东部设立了第一个海外仓,并在后一年获得第一个海外产品体系认证-美国KCMA产品体系认证,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北美子公司。 在北美市场,金牌厨柜采用RTA(即刻组装)分销商的业务模式,通过设立服务中心,提供产品定制和增补返修; 在东南亚市场则推进海外平台分公司。 今年更是在美国投资建设美国达拉斯卫星工厂。

图片

而梦百合也在美国开设了配送中心和供应链中心,来对冲关税的影响。 据今日家居消息,梦百合的美国子公司(Mlily USA),正在准备将其枕头生产线,转移至美国制造工厂,到2026年,该公司日益增长的枕头系列产品,将在美国的生产线上投入生产,这是梦百合实现“everything under the cover made in America”目标的一部分计划。 目前,梦百合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南卡罗来纳州、田纳西州的工厂,进行泡沫浇注和床垫制造。这样一来,就可以合理规避美国的关税冲击。

其次,让品牌进入用户心智,是所有全球化品牌的目标,同样也是大部分出海家居品牌选择突围关税影响的重要举措。 2022年,欧派收购了意大利高端家居品牌FORMER,并推出全新高端品牌miform,标志着其品牌出海战略的进一步深化。

图片

在海外品牌营销方面,志邦也颇下功夫。去年和今年春节期间,不仅连续10年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屏,还首次登上英国伦敦、日本东京、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地标建筑大屏,在全球刷脸成功。

图片

户外家具出海品牌Outer联合创始人刘佳科就认为加征关税对Outer品牌来说算是一个利好。他表示,过去几年间,基于供应链和关税的原因,Outer每年提价了10%,但都没有触及目标客户的价格敏感线,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Outer的品牌溢价能力。反之对于定价2000元及以下的同类产品,采取薄利多销的营销方式的企业影响很大。在他看来, 市场下滑、关税冲突等种种困境会磨练出来一批非常好的中国品牌,品牌的溢价能力会成为解决美国关税政策的出路之一。

图片

对此,有业内人士表示, 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较弱,可能会受到政策调整的一定影响, 但及时提升产品附加值或能规避关税风险。 他进一步分析说:“其一,高溢价的产品能够抵御关税的冲击;其二,换产品来源地,可以在海外代工组装,利用不同国别规避关税;其三,可以考虑本土化生产策略,但美国各种要素成本过高,是不太建议的。”

因为企业本土化中面临的共性问题主要有语言、仓储物流、营销、资金管理、团队管理、退换货、逆向物流、安装售后、公司架构等。如致欧科技以德国为起点,先后进驻了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国际化产业布局。带来的问题是多语言售后,为此致欧科技组建了几十人的客户服务团队,提供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种服务。


跨境电商也为家居出口提供了一种新的出路,不仅降低物流成本,还提高了商品交付效率,进一步增强中国家居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不少中国家居企业通过亚马逊、TikTok Shop等电商平台,以及独立站等线上零售渠道,实现了海外市场的快速拓展。譬如致欧科技通过亚马逊渠道直接面向欧美消费者,SONGMICS、VASAGLE、FEANDREA三大自有品牌,历时多年已成功跻身亚马逊欧美市场备受消费者欢迎的家居品牌之列。

总的来说,加征关税虽短期内冲击了家居行业的出海节奏,但也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长期来看,家居出海热潮将有三种发展趋势, 一是从“成本导向”转向“品牌导向”,高端化、差异化产品将主导市场;二是供应链布局更趋分散化,“中国总部+区域制造中心”模式成为主流;三是跨境电商与线下体验店结合,形成“轻资产出海”新范式。

以顾家家居、金牌家居、致欧科技等为代表的中国家居企业,已通过全球化品牌运营和本土化深耕,证明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升级的可行性。未来,能否在关税壁垒下构建“品牌+供应链+本地化”三位一体的竞争力,将成为家居企业出海成败的关键。

写在后面

实际上,新一轮中美关税冲突对中国家居企业出海的影响并非颠覆性冲击。尽管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推动产业回迁并提振美国制造业就业,但美国高昂的用工成本使得企业更倾向于维持海外生产布局,例如苹果公司持续将生产线布局在亚洲并深化中国供应链合作。

历史数据显示,上一轮贸易战中约70%的关税成本最终由美国消费者承担,而智库税务基金会(Tax Foundation)数据显示, 预估新关税将使美国税收增加12亿美元,但最终成本可能将全部转嫁给消费者。 可以说只要美国人不能降低用工成本,那么中国家居企业就一直会有机会。

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在这一场全球化变革的进程是「前路漫漫,道阻且长」,中国家居企业需主动突破传统路径依赖,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升级和供应链优化重塑核心竞争力。 只有持续提升产品附加值与抗风险能力的企业,才能在全球家居市场的版图中占据一席之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