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
RTP
材料在温度检测领域的应用取得了
一定的进展
,但仍缺乏一种简单直观的方法来可视化检测超低温。
重庆理工大学杨朝龙教授课题组
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柔性交联聚合物
TPTA@PU
膜,该薄膜表现出长余辉、高磷光量子效率和出色的机械性能。重要的是,
TPTA@PU
膜表现出显著的热响应行为,在
80
到
280 K
的温度范围内,余辉颜色迅速从蓝色变为绿色,且余辉颜色的
RGB
值与温度之间存在正线性相关性。基于这些显著特性,该课题组利用
TPTA@PU
膜作为热响应元件,实现了超低温的可视化检测。这项工作有望为
RTP
材料在更前沿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多的灵感和可能性。
作者筛选了系列氨基芳环分子制备了柔性交联聚合物薄膜。在该体系中,大量的羰基和氮原子促进了三线态激子的生成,网络结构下磷光体的运动被抑制,确保了三线态激子的稳定性(图
1a
)。聚合物薄膜表现出优异的耗氧特性,在紫外激发后显示出优异的发光特性,包括长的磷光寿命和高的量子产率(图
1b,c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薄膜的光物理性质及其发光机制进行了进一步表征。薄膜表现出高的透明性,在紫外光辐照后,表现出高效的余辉发射,其寿命最长可达
972.3ms
,亮度最高可达
1.2cdm
-2
(图
2
)。
TPTA@PU
薄膜的光谱强度以及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性,证实了该薄膜的发光源自
RTP
而非热激活延迟荧光
(TADF)
。紫外辐照
60s
后,
TPTA@PU
薄膜的光谱和强度大幅度提升,这归结于紫外辐照过程中薄膜内氧气的消耗
所致
(图
3
)。
图
1
柔性聚合物薄膜的
制备
示意图
图
2
柔性
RTP
薄膜的光物理性质
图
3
大气条件下
TPTA@PU
薄膜的发光机制
此外,该系列薄膜表现出优异的机械性能,其断裂伸长率约为
120%
,能够提取
2.6kg
的反应釜,最重要的是在拉伸过程中薄膜的磷光性能基本不发生改变,显示了其在大面积显示、柔性穿戴领域的
潜在
应用(图
4
)。
图
4
柔性
RTP
薄膜的机械性能
在研究中,作者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其
TPTA@PU
薄膜的余辉颜色由蓝快速变绿,在高低温下具有不同的发射中心,显示了其作为温度传感元件的潜力。如图
5e
所示,在
80-280 K
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
B
值下降,而
R
和
G
值增长,这与不同温度下余辉图像显示的颜色趋势一致,且
G/B
值与温度变化之间存在
较强
的线性关系(
R
2
≥ 0.985
)。因此,当余辉颜色作为可见指标时,
RGB
分析可以作为一种简单的方法用于检测温度
,从而实现基于
RTP
薄膜材料的超低温可视化检测
。
图
5 TPTA@PU
薄膜在超低温环境温度检测中的潜在应用
综上所述,本工作通过一种简单的策略制备了柔性聚合物
RTP
薄膜材料,根据薄膜所表现出的特性,实现了对超低温的可视化检测,为
RTP
材料
的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以上相关成果以题目为“
Visualization Detection of Ultralow Temperature Based on
Flexible Cross
–
linked Polymer Systems
”
发表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
Adv. Funct. Mater. 2024, 2416465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重庆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郭凤玲
,通讯作者为
杨朝龙教授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科技局、重庆市教委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416465
相关进展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
高分子产学研
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
几十个
专项交流群
,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
上万名
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
PolymerChina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
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
,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